第一次體會到這樣的感覺,看來一道聖旨的作用要比自己苦口婆心地解釋半天要有用的多。

“今日先生前來,是替父皇問話的吧?”

因為這一道聖旨,趙錦程也變相成為了皇帝身邊的紅人。

“不不不,太子殿下,你只當我是一個客卿。

我只是來替我自己問話,絕對不是替皇帝陛下問話.”

太子聽後,雖然沒有卸下防備,但是面色也平和很多。

雖然是一家人,但是皇家與別家自然大不相同。

因為這其中牽涉到權力,牽涉到眾多的大臣,所以即便是父與子,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之間更多的關係是君與臣。

所以現在太子殿下覺得趙錦程是皇帝派過來試探自己的,這種想法也完全合理。

“那先生有何話儘管問,畢竟先生有聖旨,我自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那草民就先謝過太子殿下.”

那既然如此,趙錦程也就不客氣了。

畢竟現在的太子殿下朱高熾可是將來的明仁宗,既然是仁宗皇帝,想必脾氣應該不錯,趙錦程還是很喜歡和這樣的皇帝進行交流的。

“太子殿下,第一個問題我想問您,您是否覺得自己的太子之位有什麼威脅?”

如今的大明,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因為太子體弱多病,和身強體壯的漢王朱高煦相比多有不及。

且當今皇帝尚武,要說將來這天下能順順利利交到朱高熾手中,很多人都不相信。

這其中一定會出現變故。

而且軍中對朱高煦呼聲很高,即便明面上不會有人膽敢妄議儲君之位,但是私下裡大家心中還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太子殿下想了想,然後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說實在的,我並不是不擔心,但是如若陛下想要換人,我聽從陛下的安排便是.”

這個回答算是滿分答案了,既說明了自己可以坐這個儲君之位,也說明了自己百分百服從皇帝陛下的安排。

“不過將來的帝位,一定是我兒子的.”

太子殿下十分相信,無論自己當不當得上儲君,後世之君一定會有太孫朱瞻基的位置。

當年如若不是朱瞻基的出生,只怕朱棣也不會下定決心謀反,如今的太子說不定真的不是朱高熾。

“太子殿下,在我看來,太子之位非你莫屬,將來的帝位也不會有任何動搖,您一定是未來的皇帝.”

這話即便是當朝一品大臣都不能這樣打包票,一個小小的客卿又哪裡來的勇氣敢說出這樣的話。

“客卿慎言,此話雖然不是議儲,但是冒犯到了當今聖上,聖上龍體安康,還沒到可以討論未來君主的時候.”

如此說來,趙錦程也意識到了自己的話有些許不妥。

不過這些規矩也沒什麼,朱棣這樣的人又怎麼會在乎這種事情呢。

“太子殿下對監國一事可有什麼顧慮?”

趙錦程話鋒一轉,突然問道此事,朱高熾也有一些懷疑他此行的真實目的。

“先生真不是替皇帝陛下來打探訊息的嗎?”

“當然不是,還請太子殿下信我,我就是匆匆一過客,又怎麼會成為當今聖上身邊的人呢?如若皇帝陛下如此信我,早就給我升官了.”

太子殿下轉念一想,好像確實是這麼個道理。

“那好,即便是父皇相問,我也得如實回答.”

“對於監國這件事,我知道,最終肯定是我的事。

因為我是當今太子,監國本就是分內之事。

而且我也不能隨軍出征,我這個身體,去了也幫不了什麼忙。

軍事上的事情有二弟三弟,我也不懂什麼兵法,也就只能幫著皇帝陛下照顧好後方了.”

太子殿下的話十分誠懇,趙錦程也為之動容。

他的話中沒有提到一絲不滿,即便監國困難重重、牽涉甚廣,他也要全盤接下,替父分憂。

“可是太子殿下,你可知這個差事並不容易呀,倘若有一點沒有做好,影響到了前方的大軍,那可能就會影響到你的太子之位.”

所謂伴君如伴虎,易儲也不過是皇帝陛下一句話的事情。

只要太子有哪兒做的不好,那便是把柄,他的那些兄弟們又怎麼會不抓著這些把柄呢?“哈哈哈,你多慮了,我身為太子,定然義不容辭。

再說了,我都沒有擔心,你擔心什麼。

對於監國這件事,越擔心便越做不好,倒不如灑灑脫脫,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這項任務也總會過去的.”

如此看來,太子殿下對這件事已經志在必得了。

大軍在前,變數眾多,這也不是提前準備就可以避免的。

倒不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還來的痛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