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二個李世民
典藏華夏穿越之對話上下五千年 夢遊諾克薩斯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第四子,和唐太宗李世民十分相似。
他們同樣推翻了自家的傳承機制,依靠自己的實力繼承大統。
但他們並不昏庸,甚至比原定的接班人要合格的多。
況且燕王朱棣是唯一“解鎖”封狼居胥的皇帝,亦可見大明在他的手下是多麼的神采奕奕。
“聖上,今晚對您的訪問便結束了,接下來我會去訪問下一位大明朝的霸主,就此別過.”
隨後趙錦程作揖,走下城牆,然後作業系統直接便去到了靖難之役時期。
朱元璋還在想,這大明第二位霸主一定就是自己的孫子朱允炆,他對他的孫子還是相當自信的。
奈何結果並不是這樣。
可能是天意吧,他的孫子最終出家為僧,走了當年朱元璋走過的路。
來到靖難時期,朱棣率領大軍攻打皇城,皇帝倉皇逃竄。
雖然雙方同樣都是明軍,但是戰爭依舊非常殘酷,沒有任何人因為對方曾經和自己同朝為官而有任何手下留情。
朱棣騎著高頭大馬在後方指揮。
他和他的父親一樣,有著極其出色的軍事才能。
作為分封燕趙之地的藩王,原本是要在這裡守衛大明的北疆一輩子的。
這也是朱元璋當初的想法,要讓大明的子子孫孫都盡到保護大明江山的職責。
奈何孫子不爭氣,削藩過度,導致各地不滿,才有瞭如今這一幕。
皇城中已經戰火紛飛。
現在宮中也已經亂作一團。
“陛下,我們走吧,朱棣的大軍攻進來了.”
此刻的朱允炆已經愣在了原地,他不相信大明宮牆就這麼容易便被突破了。
身邊的將士、太監攙扶著朱允炆,想要帶他突圍出去。
但是突圍談何容易?朱棣大軍進宮的主要目的便是要找到當朝皇帝,然後把他殺害,如此一來朱棣便沒有了後顧之憂。
看著眼前這一幕幕,趙錦程頓感人的慾望是無限的。
朱棣又如何只是在削藩的時候沒有辦法才選擇劍走偏鋒,只怕從最初到達分封之地開始,他心中便已經有了這個計劃了吧。
沒有幾年的準備,軍隊、武器、戰略等等,絕對不會這麼純熟,對明朝的攻打也絕對不會這麼順利。
最終朱允炆是否跑掉,歷史上並不清晰,朱棣可以用隨便的一具屍體來充當朱允炆,這樣便可以打消皇帝同黨擁護正統的心。
所謂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在一件小事上造假實在太過容易。
於是,趙錦程跟隨著朱棣的視角,進入了皇城。
當初這個他長大的地方,再來的時候已經物是人非,變了模樣。
看來修葺宮牆還需要不小的花費呀,畢竟這裡剛剛經歷了戰爭。
大明的戰爭已經不單單是使用冷兵器,一發炮彈就可能毀壞一堵牆,所以皇城宮殿可有的修了。
終於塵埃落定,朱棣也可以卸下一身甲冑,安安穩穩地坐在龍椅之上了。
如今天下盡在他手,但是他卻開心不起來。
因為朱棣的行為屬於謀權篡位,朝中大臣多有不服。
古代文人大多心有傲骨,所以朱棣需要殺一儆百,對於這些大臣他還有用處,所以不能因為他們和自己不是一條心便趕盡殺絕。
於是在京中,朱棣後續進行了一系列屠殺,目的便是為了穩定朝綱。
伴君如伴虎,如此行事的皇帝在朝臣眼中已經成為了不可冒犯的存在。
趙錦程想等到真正塵埃落定再去訪問朱棣,如果現在自己冷不丁的出現,容易哪壺不開提哪壺。
而在這破敗的宮殿前,朱棣也發話了。
“眾位,今日朱棣殺進宮城,天下已定,希望將來眾位可以盡力輔佐,與我一起共創一個嶄新的大明.”
如此說來,國號依然為大明,眾臣便知曉朱棣之心,並不是為了推翻這個朝代,而只是為了推翻那個毛頭小子。
燕王之才,朝中畢竟人盡皆知,看著眼前這個文韜武略的太祖第四子,或許他當皇帝會比那個毛頭小子要好。
既然現在已成事實,那眾臣便紛紛接受。
“燕王萬歲!大明萬歲!”
隨著呼聲高漲,朱棣知道,自己終於徹徹底底的贏了,大明終於在自己的執掌之中了。
之後,朱棣決定返回北京,回到自己的地方,遷都北京,重建大明。
至此,明成祖朱棣登上歷史舞臺。
鼎鼎大名的故宮也開始了它的進化之路。
朱棣登基,沿襲了很多大明之前的制度,包括錦衣衛。
鎮撫司依然存在,甚至更加神氣。
但是靖難之役畢竟是戰爭,戰爭就意味著烽火狼煙、家破人亡。
朱棣登基之時需要解決的事情還是非常多的。
這畢竟屬於他朱家的內訌,卻給百姓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傷害。
所以需要安撫的民心很多,需要撥款賑災的地方也很多。
既然打下了這個天下,那自然要讓它長治久安下去。
朱棣也不會含糊,他本就是明君,既接手了大明天下,那自然會創造一個盛世。
到時候去到了另一個世界,見到了自己的父親朱元璋,朱棣也可以說自己把天下治理的很好,這樣便不會因為篡位之事而無顏面對自己的父親。
本次節目,趙錦程一直都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在進行講解。
但是直播效果依然很好,因為畫面足夠真實。
觀眾們也十分買賬,一直都在誇趙錦程知識淵博。
因為是戰亂時期,所以趙錦程真的沒什麼好訪問的。
他想等到將來的永樂大典,那時候是朱棣最開心最自豪的時候,如果在那個節骨眼以一個西域異族的身份對朱棣進行訪問,效果一定很好。
到時候他一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