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的地步,全天下沒有哪個國家能出大唐其右.”

雖然李世民不喜歡拍馬屁這一套,但是趙錦程說話的方式在告訴太宗,他說的都是事實,絕對沒有虛張聲勢。

“你既如此瞭解,可否說一下我大唐為何可以開如此盛世?”

對於未來的事情,李世民很感興趣。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一直都在他心中,可以開創如此盛世,自然和能臣良將脫不了干係。

“稟陛下,因為您,因為長孫無忌,因為房玄齡,因為杜如晦,因為尉遲恭,因為……”趙錦程把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說了個便,且句句鏗鏘有力。

不僅觀眾們引起了共鳴,太宗皇帝本人也被振奮了。

“沒錯,正是因為您手下的能臣。

當然最大的原因還是陛下您。

若您不知忠言逆耳,只知一意孤行,那最終決定不會開創這盛世天下.”

李世民起身,看著這大殿,看著殿外的藍天白雲,他想起了那二十四位功臣。

“當年和朕打天下的人,一個一個的離開了朕,朕老了,只希望可以看看你說的貞觀之治,然後便可以離開了.”

李世民非常淡然,他這一身經歷了太多。

無論是戰場廝殺還是手足相殘,無論是開創盛世還是開通商路,這一樁樁一件件,都見證著一代明君的成長。

“陛下,說起功臣,您為何獨寵魏徵?”

說到魏徵,李世民笑了。

魏徵是他奪得天下後得到的最大的寶物。

即便魏徵是太子舊黨,太宗皇帝也可以許他高官厚祿;即便他是太子少師,是太子最親近的人,太宗皇帝也可以不計前嫌。

“若問為何,只因為他只說真話.”

魏徵與皇帝對話,可以無拘無束,甚至可以劈頭蓋臉地數落皇帝。

這就是魏徵的過人之處,也是太宗皇帝的過人之處。

從古至今,沒有哪個皇帝可以接受一個自己的朝臣劈頭蓋臉的指責自己。

但是太宗皇帝可以做到。

這也就是為何他能成為千古一帝。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魏徵便是李世民的一面鏡子。

他可以照到太宗皇帝不合理的決策和舉動,然後不論面對多大的罪過,都一定要稟告講清。

這便是魏徵,一個可以和太宗皇帝“討價還價”的愛吃菠菜的普通人。

想到魏徵吃菠菜時那滑稽的樣子,李世民笑了。

如若沒有魏徵,太宗皇帝的決策也不會這麼準確而迅速。

“未來之人,告訴朕,朕身邊的這些功臣,最終都是怎麼離開的?”

雖然這種事不容易面對,但是此刻的唐太宗什麼關心這件事。

他不想將來只能去凌煙閣才能看到這些功臣。

“稟告陛下,房玄齡杜如晦皆因病重,魏徵同樣重病在床.”

聽到這裡,太宗皇帝心頭一震,沒想到這些老臣最後還要受病痛之苦,終究還是不能安安穩穩地過完這一生。

“秦老將軍年事已高,率先離開.”

當年秦瓊和尉遲敬德為剛剛經歷玄武門之變的李世民把守大門。

因為他久久不能忘懷往事,睡夢也全部都是噩夢,所以經常夜不能寐。

但因為二人把守,那一晚李世民休息的很好。

不僅僅作為門神,作為李世民的大將,秦瓊在演義中是所有人的主心骨。

由此可見一斑。

“尉遲將軍為您守到了最後,為了點醒您的兒子李治,選擇撞柱自殺.”

雖不知這段歷史真實的樣子是什麼,但是如若需要,尉遲恭真的會這樣去做。

聽到這裡,李世民揮手,示意趙錦程停下。

當年和他打天下的臣屬是多麼的意氣風發,遲暮之年竟不能安享,李世民覺得心裡有愧。

看著李世民悲傷惆悵,趙錦程上前安慰。

“陛下,人總會生老病死,但是他們全部都青史留名。

您擔心的二十四功臣,最終會被很多人記得.”

難得遇到這樣的君主,也難得遇到這樣的臣屬。

似乎一切都是命中註定。

在對的時間,大家像兄弟一樣聚集在一起,完成了歷史使命之後,又一個個安然離去。

“朕會把他們的功績全部寫入歷史,我要讓後人知道,我大唐是這些人創立的,貞觀之治是這些人拼出來的.”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即位。

他是少有的不會殺害功臣的君主。

即便他們之中有人會功高震主,即便他們可能會產生私心。

但是李世民都會給予他們足夠的寬容。

不到最後一刻,李世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功臣。

即便最終有人謀反,李世民也會降天子威儀,為此人辯護,替他受罰。

若天不下雨,李世民會親自求雨,節衣縮食,甚至暴曬三天;若敵軍來犯,他會率軍親征,哪怕山高路遠。

李世民的千古一帝,不同於其他任何帝王。

在他心中,似乎沒有猜疑,沒有濫用皇帝職權,甚至有時候都可以不顧及君臣之分。

這便是唐太宗,這便是趙錦程心中最為正氣凜然的千古一帝。

“陛下,如若可以,我想帶您去看看千年後的華夏。

因為大唐,現在我中華兒女在國外的聚集地被稱為唐人街,我中華兒女也自稱唐人。

不知陛下可否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