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臨安府(現今杭州)的朝堂之上,氣氛莊重而肅穆。

武王宋璟與郭靖等諸位將領、大臣齊聚一堂,他們的臉上都寫滿了嚴肅和專注,因為今日商議的議題關乎新朝的國運——議定國號與年號。

這個決定不僅對新朝未來幾十年的政治走向有著深遠的影響,更將作為新朝開國的第一個國號與年號,載入史冊。

因此,每一位在場的大臣都明白自己肩負的重任,他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為新朝國號、年號的選定出謀劃策。

宋璟高坐龍椅之上,身著一襲精緻的黑色蟒袍王服,目光如炬,炯炯有神。

他環顧著臺下的眾人,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暢快感覺。

這一刻,他真正體會到了身為帝王的威嚴與霸氣。眾人的生死予奪,盡在他一言之間。如今大權在握,俯瞰天下,這種感覺實在是太令人沉醉了。

他輕聲問道:“諸位思索這麼久,對國號、年號可有什麼好的提議?”

一位白鬍子老頭,前朝原禮部尚書,此刻恭恭敬敬地站了出來。

他躬身拱手,聲音略顯顫抖地說道:“啟稟武王殿下,微臣以為繼續沿用‘大宋’為國號,繼承前朝之正統,對安撫人心、穩定天下大有益處。”

老頭的話音剛落,朝堂之上便陷入了一片寂靜。

眾人皆知,這老頭的提議雖有些保守,但卻不失為老成謀國之言。然而,他們更清楚宋璟的脾性,這位馬上皇帝可不是那麼好糊弄的。

果然,宋璟的眉頭微微一挑,嘴角勾起一抹輕蔑的笑容。

他自然知道這老頭話說的不錯,但其中所包含的深意卻是不像表面上這麼簡單。

宋璟輕笑一聲說道:“前朝如此不堪,你竟然還要本王繼承大宋國號?你的居心何在?”

這話一出,朝堂之上的氣氛瞬間緊繃起來。

眾人的目光都情不自禁地看向了那老頭,眼裡露出一絲同情。他們知道,這位前朝老臣怕是已經觸怒了新朝的皇帝。

老頭聽到這話,臉色瞬間變得慘白。

他連忙跪了下來,慌忙解釋道:“微臣進言欠妥,望武王殿下恕罪。”

他的聲音顫抖不已,顯然已經被宋璟的威嚴所震懾。

宋璟見狀,便也收斂了笑容。他知道這老頭雖然有些迂腐,但畢竟是前朝重臣,若是動輒殺人,恐怕會引起朝堂的動盪。

於是他對著老頭擺了擺手說道:“好了,本王也知道你是為大局著想。但希望你們所有人都能謹記,在進言之前不要忘記本王的感受。起來吧。”

老頭聞言如蒙大赦,連忙叩拜謝恩。然後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踉踉蹌蹌地站了起來。經過這一番驚嚇,他再也不敢隨便發表意見了。

朝堂之上再次陷入了沉默。眾人都在暗自揣摩宋璟的心意,生怕自己一不小心也觸怒了這位新朝的皇帝。

郭靖見狀便站了出來打破沉默。他拱手對宋璟說道:“殿下,你老家就在臨安府,而臨安以前是楚國舊地,不如以大楚為國號你看如何?”

郭靖的話音剛落,朝堂之上便響起了一片附和之聲。

“大楚?大楚好啊!”

“朗朗上口!”

“大楚確實很合適!”

宋璟微微一笑,並沒有馬上表態。

他摸著下巴沉思片刻後,開口說道:“大楚雖然不錯,但本王還是覺得差了點意思。”

眾人聽到這話,立刻就閉口不說了,他們知道宋璟這是有自己的主意了。

果然不到片刻,宋璟就恍然笑道:“有了!不如叫大武如何?大武朝。”

“大武?”

眾人聞言都是一愣,他們從未聽說過以“武”為國號的先例,但細想之下又覺得這個國號,似乎別有一番意味。

然而那些文官們卻立刻就焦急地開口反對道。

“這……武王殿下以前都沒有過這種先例啊。”

“是啊!歷朝歷代都沒有過此種國號。”

“請武王殿下三思啊。”

其實他們這話也沒算說錯,國號一般都是根據發跡的地方定國號。

如大宋就是因其開國皇帝趙匡胤在後周時,曾為宋州(今河南商丘)節度使而來,故號大宋。

或者根據所封爵名(或繼承的爵位)國號。

例如唐朝的國號是“唐”,是因為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為西魏八柱國之一,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而後開國號大唐。

再如漢朝國號為漢,因為項羽封劉邦為漢王,都南鄭,管轄巴蜀兩地,開國號大漢。

又或者根據發跡地的特產定國號。

這種命名法多見於少數民族政權,例如契丹人所建的遼國,“遼” 字在契丹語中是鑌鐵之意。遼太祖的發跡地盛產鑌鐵,故該國第六代皇帝遼聖宗在位時,改國號為遼。

再如同時期的金太祖認為,“遼以鑌鐵為號, 取其堅也,鑌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壞”。金國發跡地盛產橫金,為顯示其國比遼更堅強,便以金為國號。

還有根據讖(chen) 語或文義定國號。

例如南朝齊的國號就是來自讖語。《南齊書崔祖思傳》:“初議朝太祖 (尚道成)為梁公,祖思啟太祖日:‘金刀利刃齊刈之,今宜稱齊,實應之。從之”。

元朝的國號則系源於文義,它是取《易》中的“大哉乾元”之意,於是便由蒙改稱為元。

明朝國號“大明” 出自《易經》,是表示光明週而復始,成就天地四方。

另外還有以姓氏確定國號,例如:春秋末期,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於是建立了以這三家姓氏為國號的國家。

更奇葩的,還有冒稱前代親戚以沿用其國號。

例如西晉時,匈奴人劉淵自認為是漢朝劉氏的外甥,因此以漢(後改為趙,史稱前趙)為國號。

後漢的劉知遠也認定自己是漢高祖劉邦的後代而沿用漢為國號。後周太祖郭威自認為是周朝王族姬姓的後裔,便以周為國號。

還有因尊崇某前朝國家而沿用其國號:例如如宇文覺所建的周(史稱北周)和武則天改唐為周。這都是其建立者尊崇周禮、欲效仿周制或因周朝延續長久,故而寄予厚望。

最後還有以期望為年號。王莽篡漢時,以自己的“改革”是開一代新宇,使永珍更新,便以‘新’為國號。

所以看遍古今,幾乎都沒有聽說過類似以‘武’為國號的先例。反而那大楚的國號,才是最合適的。

不過他們之所以如此反對,自然還有另外的理由。那就是因為他們深知若以“武”為國號,那新朝日後武官的地位勢必會拔高,甚至還有可能會騎到他們文官頭上來,這是他們絕對無法接受的。

宋璟看著這些文官們焦急的神情,心中不禁暗自好笑。他當然知道這些文官們在擔心什麼,但他並不在意。因為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要讓所有人都知道新朝是以武立國、以武治國!

於是他微微一笑,對著臺下的眾人說道:“呵呵,我難道開不得這個先例嗎?”

他的話音雖然不高,但卻充滿了威嚴和霸氣讓所有人都無法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