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在熊嶽駐紮了一段時間,最終確定了兩個訊息:

一個是壞訊息,那就是復州丟了,明軍已經佔領復州,復州的旗人被明軍屠戮殆盡,只有少數人逃了出來。

另一個訊息是好訊息,那就是明軍應該不會對熊嶽發動進攻了,因為佔領復州後明軍只留下來少部分士兵駐守,大部分士兵回金州去了。

豪格嘆了口氣,心想,復州被屠戮的旗人可別怪我,我已經嘗試過救援復州了,但沒辦法,對面太能打,我要是頭鐵硬要在復州城打一仗的話很可能會全軍覆沒的。

不過現在這樣確實很難和皇太極交代,畢竟他沒有殲滅什麼明軍,之前和皇太極吹噓的必斬明將首級也沒有實現。

就在豪格苦惱怎樣和皇太極交差的時候,有士兵向豪格報告了一個好訊息:

那就是清軍士兵意外獲得了幾桿明軍所用的火槍。

豪格愣了一下,隨即心裡一喜,總算稍微有點東西能和皇太極交代了。

雖然清軍一直狂吹自已以騎射得天下,但實際上清軍在明末這個節點還是相當重視火器的,他們知道火器在戰場上的作用是相當大的。

而且這兩年清軍也是在火器上吃了大虧,玩家強悍的火器令清兵完全無從招架,清軍將領的所有智謀在火力優勢面前全成了笑話。

因此皇太極一直追求升級清軍的火器,以縮小和對手的差距。

不過火器畢竟是高階玩意,不是想升級就能升級的,因此清軍一直致力於獲取玩家們的火器,用於仿製研究。

不過由於清軍繳獲的火器實在太少,他們至今沒研究出什麼所以然。

豪格自已不是火器專家,他只看出這火槍不用火繩,別的沒看出什麼。

不過清廷還是有火器人才的,火器工匠在清廷的體系中地位不低,當然他們受到的管控也很嚴:

我大清可不喜歡混子,要是敢當混子,八旗打大刀可不和你開玩笑。

豪格鬆了口氣,至少算是有點收穫了……

不出意料的。回到盛京的豪格當即被皇太極賞了一巴掌:

“廢物!我讓你去救援復州,只要求你能殺傷那是普通明軍,你這都做不到!還讓陳洪範那貨把復州拿了,簡直丟我愛新覺羅的臉!”

豪格急忙跪下請罪,皇太極把一張報紙仍在豪格臉上,說道,

“這是陳秋弄的,叫什麼《遼東日報》,看看,看看上面寫什麼!”

豪格小心翼翼地拿起報紙,上面第一頁用大大的字型寫著:

【大明官軍首次收復遼地大型城市!陳洪範將軍一戰成名,收復復州,殲滅清兵數千人】

豪格急忙說道,“父汗,那陳秋話只說了一半,兒臣的援軍在永寧監被安東鎮老兵擊敗,這才讓那什麼陳洪範拿下復州,不然的話,那陳洪範絕不是兒臣的對手……”

豪格話沒說完被皇太極踹了一腳,

“你這個蠢蛋!別人會關心這個?!大家只會看到明軍能贏八旗,以後八旗的天威怎麼辦?!”

豪格趕緊抓住話頭,說道,“父汗,這兩年我大清面對安東鎮屢戰不克,並非八旗將士不夠勇猛,而是火器的問題,兒臣此番感受最為強烈,我兵射一輪之時,敵人已經打了三輪,加之火器能破甲,因而殺傷遠超箭矢……”

“行了!”皇太極此時很生氣,他不想聽豪格廢話,直接說道,“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你有辦法改進火器?”

豪格說道,“父汗,兒臣並非工匠,不過兒臣剛好繳獲了幾桿火槍,正打算交給工部。”

很快豪格讓人把火槍交了上去,皇太極倒是露出來驚訝的神情:

“這是那種不需要火繩的火槍?!”

皇太極看著手中的燧發槍,臉色倒是好了很多,過了一會,他說道,“你倒是還算做了點事。”

之前清軍一直嘗試自已製造燧發槍,不過沒有成功,皇太極其實也不是指望靠幾桿槍就能實現清軍的火力升級,但至少要給人一點盼頭不是。

過了一會,皇太極說道,“現在隆冬已至,這個冬天又會死不少人,你想辦法和明朝商人接觸一下,看能不能弄些糧食和衣物,還有,我給你一個任務,這個任務不難,你要是再做不好別怪我無情。”

豪格連忙說道,“父汗儘管吩咐。”

皇太極靠了豪格一眼,說道,“你去一趟黑龍江,去徵召一些生女真過來補充八旗,還有,放出風去,我大清接下來會放鬆抬旗的門檻,只要實心為我大清做事,就能抬旗。”

說完之後皇太極看著屋外的大雪,嘆了口氣,說道,“希望明廷那邊這個冬天也不好過吧。”

歷史上崇禎十一年的冬天確實是明廷的噩夢,而遊戲中的明廷,境遇比歷史上好了不少,畢竟沒有了清軍的大規模入寇,至少北直隸和山東民眾不會被清軍屠戮了。

不過這個冬天同樣非常難受:

雖然清軍的威脅小了,但是大明境內又冒出一個大漢,而這個大漢和曾經的大漢一樣非常能打,明軍完全拿其沒有辦法。

現在明廷已經失去了半個山東和湖廣的勳陽府,而且由於明軍受到了重創,各路流寇在休整了一段時間之後又紛紛跳出來鬧事。

這使得大明的財政狀況更加不妙。

沒有任何意外,明廷崇禎十一年的財政必然再次赤字,於是楊嗣昌上奏表示,為緩解明廷財政緊張的局面,建議崇禎帝開徵【漢餉】。

這是用於針對義軍陣營玩家,也就是明廷所說的偽漢而開徵的暫時性餉銀。

崇禎帝對此有些猶豫,如今這局面,明廷在搞新的稅目可能會搞出大事。

而這時候陳秋和盧象升的聯名奏章又到了:

兩人請求朝廷撥付軍糧,柴火以及各式抗寒衣物,用以遼西戰事的消耗。

崇禎帝臉都綠了,他現在哪有錢搞這些。

思考了一陣,崇禎帝批示:

“朝廷無力承擔遼西消耗,但是朝廷可以給個政策,允許遼西官軍設法【自籌】糧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