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舉人的相關考試,內容還是很多的。

武植進入考試狀態。

一共分為三場考試。

內容有五言八韻詩詞一首,策問題目,經史,時務,還包括四書五經內容,詩賦,策論,經文篇幅。

除了三場考試之外還有複試。

第一場是關於詩詞。

詩詞是不能亂寫的。

武植所知,只要能附和主考官的思想,基本上就妥了。

再好的文章,附和對方的胃口,準沒問題。

武植對曾布有所瞭解。

他受到宋徽宗寵信,是王安石一派,主張變法的大臣。

還在前些年擁戴了宋徽宗上位。

如今曾布官職右僕射,乃是朝堂宋徽宗的左膀右臂,權利很大。

最近南府受水災,曾布便過來這邊主持科舉,順帶安民心。

很快。

隨著試卷發在每個考生面前,每個人都很緊張。

題目是,大宋禮制是否應遵循上古先賢,還是開創求新!

這樣的一道題目,非常大膽,充滿了爭辯味道。

武植在想到曾布就是支援變革的一派。

想了想,他知道該怎麼寫。

既不能寫的過於張揚,也要寫的對主考官胃口。

武植腦海中有很多文章,思維一番,便有了主意,他將以前看過的一篇文章直接搬到試卷中。

大致意思是,讚揚年輕人敢於創新,有改革的進取精神,蘊意了希望家國強大,繁榮昌盛的偉岸精神。

當然,還需要將文字改變一番。

既不張揚,過於誇張,也蘊含了其中的改革之意。

而這篇文章,就是少年鍾國說。

武植寫了好一會兒,看到試卷上黑壓壓的清晰字型,又仔細翻閱四五遍,確定沒問題後才鬆了一口氣。

武植寫文章過程中沒有絲毫的停頓,他還是比較滿意的。

武植搬過來的這少年國說,是前世經典文章,自然是非常有震撼力的。

現在它變成了武植考試的文章。

試卷上的書法寫的也很好。

武植這段時間練習書法,悟性和才氣加點,導致武植書法進步很多,當然他不會在試卷上寫瘦金體。

畢竟他不知道現在宋徽宗有沒有研究出瘦金體。

在一個,考場有規定書法要統一,為了防止考官透過字跡看出文章作者。

即便如此,試卷上的字寫的端正清晰,有一種優美之感,卻也不失蒼勁上進之意。

如果不看文章,僅是看字跡,就有一種迎面而來的特殊觀感,讓人印象深刻。

此刻武植看了一下,旁邊許多考生急的流汗,正在思慮如何答題,而武植已經寫好了。

包括詩詞部分,總之感覺也不是很難。

後續考試主要寫好變法和誇讚宋朝即可。

三天過後。

武植考完了。

不得不說,提前答題之後顯得很無聊。

其他考生不覺得三日很長,因為他們答題還嫌時間太短。

武植提前寫完著實很難熬這麼長時間。

考試中是不能交流的,寫完只能自己待著,看著前方的隔板。

偶爾聽到前後方書生在小閣中方便的噼裡啪啦聲。

考場書生一切急事都得在這小閣間中。所以有些臭氣熏天。

好在終於出來了。

武植出了考場之後,長呼一口氣,外面的空氣真新鮮啊!

“大郎!”

武植剛剛出來,潘金蓮便跑了過來,後面跟著一臉激動的趙三,這幾天可累壞了,他們在外面等的也是無聊。

潘金蓮:“大郎,考試發揮的怎麼樣?”

武植點頭:“還行吧!”

趙三激動了:“老爺厲害啊,我看其他考生出來都很焦慮,只有老爺你雲淡風輕,嘿嘿,不愧是老爺!”

趙三可勁的拍馬屁。

趙三跟隨武植,因為武植對這個家僕很好,所以趙三一心跟著武植。儼然成了他的跟班。

考試完之後,武植和潘金蓮便回去了。

當晚,武植和潘金蓮一陣嘎吱,趙三睡的迷迷糊糊。

第二天。

主考官看著眼前堆積的考卷。

許多考官都在忙,曾布也在審閱考卷。

他所要看的是那種,能從眾多文章中脫穎而出的好文。所以要求很高。

不過看了一會兒,大致他不太滿意。

就在這時,旁邊有考官驚呼:“這文章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