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成突然想到在村裡有一對特殊的夫妻,倆人都在城裡上班大半輩子了,退休了回到老家農村幹起了農業,承包了幾十畝地。天天忙得不亦樂乎。

這倆人一個叫王海,一個叫李玉蘭。

李玉蘭是本村的姑娘,從小在村裡長大,後來去縣城藥廠上班,老公王海在縣供銷社上班。前幾年老公退休了,想回老家過閒散日子,也緩解緩解身上的亞健康狀態,玉蘭積極支援,也覺得幹了一輩子想找點自己的活法,加上女兒也考上了大學,乾脆提前退休回家開啟她的人生理想了。

王海身材較胖,還有高血壓、脂肪肝,玉蘭便租了街坊二十來畝地,一來找點事情做,二來可以藉此鍛鍊鍛鍊身體。後來發現還種上癮了,搞起了網路直播,一度成為村裡鄉里的“新聞人物。”

這天,天成閒來無事,便想著找玉蘭倆人聊聊。

玉蘭的地在村南邊,從家到地裡也就幾分鐘時間。遠遠地看到地裡有個人在動。天成想著這會子應該在地裡幹活。

現在很少有人整天泡在地裡幹活,就連小路兩邊也長滿了野草,幾乎霸佔了整個小路,只剩下幾十公分的發白的路面。

“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天成不知怎麼突然想起魯迅先生的話。不過,反過來,走得人少了,路也就不是路了。

遠遠地,每隔幾里地,矗立這高大的大風車,大概有七八十米,上面三個十幾米長的大指標徐徐轉動著,成為農田裡的一大風景。這是依靠風力發電,新能源建設的一種,有效的保障了附近的農村和工廠用電問題。

天成緩緩的走著,涼爽的風吹得人腦子清爽。腳底下的小路崎嶇不平,走起來一高一低的,倒也各外舒服有趣。想起小時候,每天和小夥伴在田間地頭飛奔這的情景,夏天的時候還偷過別人家的甜瓜,那個緊張,想想都好笑。

玉蘭正在地裡給她的雞鴨餵食。

看這打扮,哪裡是城裡人,分明是十足的村姑。頭上頂個遮陽帽,怕被風吹掉,緊緊的系在下巴下面。一身灰色的衣裳,腳上蹬著黑色的膠鞋。

見是天成來了,忙笑著打了個招呼,一邊把桶裡的泔水倒在餵養的盆裡。

“正忙著呢?你這雞鴨長得不錯呀,活蹦亂跳的。”

目測了一下,大概有兩畝地,四周用鐵絲網圈了起來,裡面“咯咯”“嘎嘎”的亂叫,好不熱鬧。

“你小心點,這地上到處都是雞屎鴨屎,可別亂踩。”玉蘭笑著說。

慣不得玉蘭穿著膠鞋,在地裡來回跑,幹農活首先得不怕髒呀。“去去去,一邊去。”玉蘭趕著鴨子,像跟自己孩子說話一樣。

經常有人來找她嘮嗑,看看她的小養殖場,玉蘭臉上洋溢著成就感。

“我跟你說呀,我這裡可熱鬧了,我看著這些雞呀鴨呀,跟自己孩子似的,越看越喜歡。這家禽呀,也是有靈性的。你看,我一到這裡,就往我腳上啄。”玉蘭看著天成有點驚奇的臉,笑呵呵的說。

“姐,怎就你自己呀?俺哥呢?”天成環視了一週,沒見到王海的身影,就隨口問道。

“去縣城了,買飼料去了,也順道回家看看,給閨女寄點東西。”

“哦,那你這天天都這麼忙?圖啥呢?幹了大半輩子工作了,咋不出去和俺哥旅旅遊,看看外面的世界呢?”天成笑著不解的問道。

“種地有種地的好處呀。和地打交道,不用那麼多花花腸子,不要考慮職場升遷,人際關係,活的輕鬆自在,人這一輩子幹點自己想幹的事,多不容易。再說,最直觀的好處是可以減肥呀,你看你哥,三高也降下來了,體重也減了幾十斤,比以前精神多了。”

“那倒是,這是立竿見影的,比吃啥減肥藥都頂用,還省錢。”倆人哈哈笑了起來。

“髒點累點這都沒啥,咱也是農民出身。你看這天氣多好,曬曬太陽,還補鈣。”

“姐,你這能賺錢嗎?天天忙得不亦樂乎。”

“不瞞你說,同樣的地,不同的人來種,效果大不同。我也是摸索著前進。如果還是種小麥玉米,那估計賺不了多少,說不定賠錢賺吆喝,這個得跟著市場走,跟上時代。現在是什麼時代呢,資訊社會,網路社會。剛開始,我種的是大蔥,長得一般,但我一直綠色種植,沒上化肥,天天在朋友圈發圖片,你也知道,我和你哥人緣也比較廣,親戚朋友多,還有老同事,大家看了我的農業種植經歷,也信任我倆的為人,都預定起來了,發著發著,看的人越來越多,有些主動讓我給他們寄過去,那一年光是這十來畝大蔥我們倆就賺了十來萬,也讓我們嚐到了甜頭,有動力了嘛。”玉蘭對踏入商圈的第一桶金記憶猶新,自豪感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