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捐城棄地守漯陰
漢室三分鼎春秋一部書什麼意思 長歌入漢關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聽到偵騎飛報有海船自東逆流而來,劉政急對劉備道:“事急矣,此必柳毅之舟船,袁紹因之,大河之險非復我有。請速分兵攔阻。”
不等劉備說話,劉曄就提出反對意見:“青州境內大河平緩,河面開闊,若柳毅貼北河岸而行,我軍又無舟船,何以阻之?此難為也。
高唐處於河、漯之間,縱深不足,不如暫棄之,後退至漯水之南,甚至濟水之南。
一者,漯水狹窄,柳毅之大船無所用,是我復有漯、濟之險;
二者,大步後退可以拉長袁紹戰線和糧道,以輕騎遮斷其糧道,足以疲援軍;
三者,退至漯濟,可與濟南、齊國連成一體,援兵更易調撥。
請主公熟計之。”
關羽不贊成劉曄之計,道:“袁軍雖眾,不過土雞瓦狗,我軍皆精銳,何懼於他?
高唐狹窄,大軍難以完全展開,袁軍兵多亦無用武之地。
羽與益德、子義迎頭痛擊,必破之於大河之畔!
豈能不戰而遁,望風而逃?”
張飛雖不主張與袁軍硬拼,但認為不打一仗就退會挫傷士氣,不如先給予袁軍一擊後再撤退。
其餘眾將也紛紛請戰。劉備不從,道:“兵法雲,避其鋒芒,擊其惰歸。袁軍精銳,士氣正盛,我軍即便能挫其先鋒,損失必重。
袁紹有黑山在側,公孫未滅,勢不能久在青州。
以一時之失地,保有生之戰力,方為上策。
至於士氣,吾當親為後拒。”遂定計。
初平三年(公元一九二年)七月二十六日,劉備虛張旗幟於高唐,率兵夜遁,南渡漯水,至於漯陰。
袁紹佔領高唐,領兵追擊,與劉備隔漯水相望。
袁軍欲渡河,劉備派關羽、張飛擊之,袁軍不得渡。
相持三日,劉備迎來一行客人,喜不自勝,大笑道:“有子經前來助我,何愁袁氏不破、大事不成?”
牽招道:“大兄蹉跎數年,一朝奮起,豪傑影從,天下側目,真英雄也。
弟智慮淺薄,倉促來投,並無破袁良策。”
劉備笑道:“子經居鄴兩年,當對袁氏知之甚詳,其為人如何?”
牽招道:“袁氏寬仁好士,智勇雙全,志存高遠,亦一時英雄。
惜當大事時乏於決斷,又猜忌下屬,施以權謀制衡之術,故天下豪傑雖初從之如流水,久之去之亦如流水。”
劉備點點頭,此言不虛,荀彧、郭嘉等無不是先從袁紹,後又離之而去的。
想到這裡,郭嘉居然還沒找到,不在陽翟家中,到底去了何處?
劉備又問鄴城情形。
牽招臉色有些複雜,道:“漢室傾頹,制度廢弛,袁氏本欲施以法度,糾世之弊,奈何遭世族反對,其本人亦出身世族,故綱紀久不立,軍法皆寬弛。
另袁氏重視豫州人,雖拉攏了一部分冀州大姓,但忽視冀州小姓,故縣吏、郡兵存有不滿。
一旦袁氏大軍受挫於外,腹心之地恐有不測之禍。”
劉備忙問:“願聞其詳。”
牽招道:“袁氏統治之兵大致分為數部,一是其汝南鄉里宗族部曲,約有兩三千人,最為忠誠;
二是討董時所募兵,約有萬人,將領有顏良、文丑、朱靈等,忠誠次之,但最為精銳;
三是原韓馥兵士,將領有麴義、張郃、高覽等,亦有萬人,忠誠又次之;
四是冀州新募兵,眾萬人,戰力最低;
五是所俘降公孫瓚兵,眾萬人;
六是冀州各郡國兵,每郡少者數百,多者兩三千。
袁氏攻青州所統主力為汝南部曲、討董募兵和原韓馥兵士,淳于仲簡統冀州新募兵鎮守鄴城。
吾離鄴城之前,黑山多遣細作入鄴作亂,被吾擒獲數起。
魏郡兵不得袁氏重用,內懷不平,若黑山與之勾結,為禍不小。”
劉備嘆道:“彼之禍,吾之福也。唯患其不速發!”
暫以牽招為參軍事,置於左右。
對跟隨牽招而來的騎士根據其能,任命為都伯、百人將,歸屬太史慈麾下嚴朗驍騎部。
******
梁國,碭(dang)縣。
陶謙以書信示以諸將,道:“曹孟德欲與我軍締盟,諸君以為何如?”
陶謙會和臧霸、闕宣後,進兵梁國,猛攻碭縣,三日拔之,臧霸先登。
破碭縣後,向北再破下邑就是濟陰了,陶謙原與袁術約定會師濟陰破曹操。
正在碭縣休整時,接到曹操派使者送信至,信中道,袁術狼子野心,所得無厭,必不甘於與陶謙共分兗豫,如今袁術為後將軍,雄兵數萬,武將如雲,一旦得兗豫,將不可複製,陶謙甘於受其鉗制麼?
不如與曹操結盟,聽曹操討袁術自效,曹操願助陶謙取豫州,屆時曹操據兗州、陶謙據豫州、徐州,兩人共圖青州劉備。
參軍事曹宏道:“此曹操緩兵之計,不過曹操先戰袁公路,必兩敗俱傷,我軍乘其弊,可收卞莊子刺虎之利。”
臧霸反對,道:“曹操有雄才,袁公路雖勢眾,恐非其對手,若曹操破袁公路,則軍心定,後方固,拒城堅守,我軍何有弊之乘?
且若拖延時日,袁紹援兵南下,我軍恐將敗矣!末將以為當與袁公路並勢,急攻曹操為上。”
闕宣大笑道:“汝小子不知兵法,不通時勢,豈不聞困獸猶鬥否?
我軍距離曹操近,袁公路距離遠,若我軍逼迫過甚,曹操必先攻我軍。
我軍雖足以破之,但必有損傷。屆時袁公路反而坐收漁利。
袁紹方與劉備相拒,何能有餘力派遣援兵助曹操?
此軍國大事,非汝所知也。”
臧霸大怒,強壓下拔刀的衝動,轉向陶謙懇切地道:“陶公,袁公路雖出身高華,聲名遠揚,雄霸南陽,威震豫州,其實乃當年孫堅之力,其本人自高自大,並無過人之才,必非曹操對手。
袁公路破則曹操盛,我軍實無弊之乘也。請陶公察之。”
陶謙皺眉道:“宣高過於小覷袁公路,袁公路俠氣縱橫,志向高遠,自有過人之處,且其麾下有精兵三萬,曹操何能遽破之?
若擔心曹操破袁後兵盛,我軍可在曹操西進後也領兵北上。
屆時袁術拒其正,我軍襲其後,必能破之。”
臧霸見陶謙堅持不與曹操首先交鋒,也便同意,若乘曹操與袁術相持時偷襲其後背,還是可以的。
那這個出兵時機就很重要了,出兵早了,曹操可能掉過頭來先攻陶謙,出兵晚了曹操可能就打敗了袁術,失去夾擊的效果。
臧霸心中又有些擔心陶謙掌握不住這個時機,臧霸不怕出兵早,怕的是出兵晚。
陶謙於是回信給曹操,偽與其結盟,誘其先攻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