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木簡單的將這去除羶腥味的方法推到了一個不知名的小吏身上後。

也是和張山對於丈量田地和羊毛大衣這兩件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最終馬邑張氏的族長張山還是抵擋不住這羊毛大衣背後的利潤。

草原上沒有人要的羊毛。

自己只要付出一點點的糧食。

就能利用往來大漢和草原上的商隊帶上不少換回來的羊毛。

而且這些羊毛重量輕還不太佔地方。

蘇木呢。

則是付出了羊毛廠兩成的乾股。

和馬邑張氏優先拿貨的權利。

這樣一來。

馬邑張氏就基本上控制了整個羊毛大衣的銷售。

也就是說蘇木麾下的這個羊毛廠的利潤基本上就是與馬邑城張氏一起分了。

作為交換馬邑張氏也會出面領頭支援蘇木推行的田地政策。

馬邑張氏帶頭將族中的田地按照市價賣給了蘇木。

而羊毛廠給張氏帶來的利潤是要遠遠超過那些田地數倍的。

蘇木見事情基本上已經談妥了。

也是朝著張山叮囑道。

“城內有些世家豪右還是對新的田地政策有些抗拒,張族長能說動他們就勸說一下,說不動的……”

蘇木說著話,那張氏也是輕輕的挑了挑眉。

蘇木說到這裡。

那張山還以為蘇木少年心性要大開殺戒呢。

只是蘇木後續的話,也是有些出乎張山的意料。

“說不動的世家豪右,張族長不妨也從指縫間漏些羊毛大衣的利潤給他們,若是張族長捨不得到手的利潤,那麼從某這裡出也可以,只要他們能支援我的田地政策,那麼一切都好商量!”

張山聞言也是笑著朝著蘇木回道。

“使君多慮了,既然老朽出面了,那麼使君這新的田地政策就一定能推行下去!”

張山此時說著話。

身上也是毫無老者的氣息。

相反還有了一股子令人望而生畏的威嚴。

這種威嚴一看就是長久把持著權力而產生的。

馬邑張氏在這馬邑城經營了幾百年。

姻親關係遍佈州郡。

只要馬邑張氏點頭的政策。

那在馬邑城就沒有推行不下去的。

這就是馬邑張氏在馬邑城的自信。

“哈哈哈,那某就靜待佳音了!”

蘇木和張山又說了幾句話約定了丈量田地的日子後。

也是被張遼引著送出了房門。

那張山看著張遼和蘇木有些親密的背影走出了後宅。

也是輕輕的搖了搖頭低聲嘀咕道。

“後生可謂啊!這使君真乃英傑也!”

那張山平時沒少關注蘇木。

蘇木在馬邑城和大同城做下的事。

樁樁件件都在張山的腦中。

就在張山望著出神時。

張王氏也是輕輕的走到了張山身旁。

“族中二叔他們不知從那探聽到了咱們要割讓田地的事情,正在祠堂外邊鬧呢!”

“鬧吧,鬧吧,勾結鮮卑暗害你和遼兒的事件背後也有他們的影子,不然那就那麼巧能得到你和遼兒的行蹤,使君說的也不錯,族中不成器的族人分些田地早點打發了,也是好事!”

張山有些平靜的抬頭望著天空淡淡的說道。

………………………………………………………………………………

張遼與蘇木走出了後宅之後。

就再也沒有了在張山身旁那小綿羊的樣子了。

此時他也是一臉興奮的從身後的護衛手中拿過了那羊毛大衣。

“嘿,主公,這羊毛大衣去了異味可真是一件好東西了!”

張遼說著話就要將那羊毛大衣往身上穿。

他此時也不顧這夏天炎熱的天氣。

簡單的扣上了兩個釦子朝著蘇木說道。

“主公,這衣服的樣式我以前怎麼沒見過?該不會又是你搞出來的吧!”

張遼這一折騰,此時也是滿頭大汗的朝著蘇木問道。

“這算什麼,我會的東西那可太多了!”

蘇木揹著手在張遼一臉敬佩的目光中扭頭勸道。

“哎呦,文遠,你可快脫下來吧,這大太陽這麼高,你穿著他幹嘛!”

蘇木說著話也是拉著張遼停住了腳步。

他一把扯下了張遼身上的羊毛大衣說道。

“你不用著急,以後這羊毛大衣咱們營中人手一件!”

“真的?主公這可真是大手筆啊!”

兩人一路說笑的也是回到了馬邑城的縣衙中。

此時蘇木已經是將馬邑城內部的鮮卑勢力藉助拓跋青的事情剷除一空了。

隨後又利用羊毛紡織廠的利潤換取了馬邑張氏的支援。

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重新丈量田地的政策。

一時間馬邑城內外各種聲音都出來了。

世家豪右們關上門之後。

就沒有不罵蘇木這個少年縣令的。

只是,他們也只能是在家中罵幾句了。

畢竟得了馬邑張氏的支援的蘇木。

已經不是他們能撼動的了。

除了這些被收了田地的世家豪右之外。

馬邑城周圍的百姓和新徵計程車卒們每個人都臉上都笑開了花。

提起馬邑城縣令蘇木的名字。

這些人都會朝人豎起一根大拇指。

在這些人眼中。

蘇木簡直就是神仙下凡。

若不是天上的神仙。

那個地上的老爺能把田地分給他們這樣的泥腿子啊。

一時間整個馬邑城都充滿了活力和幹勁。

畢竟給自己種田和給別人種田。

完全是兩個概念。

而且蘇木藉著這次重新分地的機會。

也是廢除了人頭稅。

直接將攤丁入畝的政策推行了下去。

在他的治下不再收取人頭稅。

而是按照族中田畝收取田賦。

馬邑城就是在這樣的變動與活力中忙完了夏種秋收。

這一季的秋收。

馬邑城周圍的百姓們的手中終於是有了結餘的糧食。

每個能吃飽飯的家庭中都供上了蘇木的牌位。

那怕是家中祖先沒了香火。

蘇木的排位前的香火也是源源不斷的。

而蘇木也是回了大同城兩次。

第一次是交代了大同城中的兵器坊製作諸葛連弩。

此時兵器坊中已經是有了不少的熟手。

所以製作諸葛連弩的事情也沒有多難。

只是限於連弩工藝複雜。

預計到年底鮮卑人入寇之時也只能是製造出兩百來具。

蘇木第二次回城是去蔡邕的學堂中和呂布高順張遼等人聽課。

在這一次聽課之後。

蔡邕作為蘇木等人的老師和長輩。

也是給蘇木高順等人起了字。

蔡邕也是從《論語》中為蘇木取了字。

《論語·子路》:“剛、毅、木、訥,近仁。”

蔡邕認為“仁”是人的最高境界,不易達到。

論語中說可以從基本的剛、毅、木、訥這四種美好的品質做起。

剛強就不會為慾望所動搖。

堅毅就不會為困難和威勢所屈服。

質樸就會保持敦厚嚴謹的作風。

言語謹慎就能避免不必要的禍害。

蔡邕最終也是取‘仁’為字。

蘇木,字伯仁。

蘇木只是回了兩次大同城。

時間就不知不覺間已經來到了冬季。

鮮卑人準備南下的訊息。

也是傳到了馬邑城縣令蘇木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