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幸不辱命
大明:老朱,你要不要通天代? 菜菜不好惹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朱標興沖沖的跑了進來,向著馬皇后和朱元璋一禮:
“父皇,母后,兒臣幸不辱命。”
馬皇后連忙將他攙扶起來。
“我兒快起來。”
朱元璋盯著那幾個侍衛肩膀上的袋子看來看去:
“也不知道這些東西是不是和那高鴻生說的一樣。”
朱標揮了揮手,示意侍衛們將肩膀上的東西放下。
侍衛們將肩膀上的東西一一放下,然後施禮離去了。
朱元璋圍著這堆東西轉了兩圈,最後沒忍住好奇開啟了其中一個。
看著眼前紅色作物,朱元璋確定自已從來沒見過這種作物:
“妹子,你過來看看,這可是新玩意,就是不知道這東西的畝產多少。”
馬皇后笑意盈盈的走上前來也拿出一個來:
“那就先在咱們的莊子上種植,若是的確如高大人說的那樣,那咱們就放出去鼓勵農人耕種。”
朱元璋砸吧了下嘴:
“好,那就先在咱們家的莊子種。”
“標兒,這些就交給你去種吧,反正那高大人是跟著你的,他肯定知道該怎麼種這些東西。”
“對了,標兒,另一件物事呢?”
朱標從自已的懷裡掏出高鴻生交給他的冊子,交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開啟一看:
“嗯,這件事還是交給將作監的人去做吧,不過要記得保密。”
“做出來後,第一時間給咱看看,咱倒要看看這被小高大人稱為無價之寶的東西是什麼好玩意。”
“標兒,這兩件事你就多費點心。”
朱標連忙應答:
“是,父皇。”
朱元璋笑呵呵的擺了擺手,隨即又皺起了眉頭。
馬皇后見狀連忙湊上前來:
“重八,怎麼了,何事讓你如此煩憂?”
朱元璋深深的嘆了口氣:
“唉,這不是馬上放榜之後就是殿試了嘛,這滿朝的大臣沒有一個值得咱放心的。”
馬皇后聞言笑了笑:
“重八啊,你這可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啊。”
“哦?你是說?”
“還不是那個高大人,這次的題可是他出的。”
“從中可以看出高大人應該和他們沒有牽連。”
朱元璋哈哈大笑起來:
“哈哈,是啊,這小子說起來一套一套的,咱倒要看看他能給咱選出什麼人才來。”
此時的貢院眾官員正在加快自已的工作速度。
而且每個人都很認真,這是在往年很難看到的場景。
要知道往年的各位考官可不是今年這樣,往年的各位考官都是手捧一杯香茗,先美美的喝上那麼一口。
然後再悠閒的開始判卷子,即使偶爾有那麼幾個錯判,漏判也不打緊。
畢竟人哪裡還沒有犯錯的時候?
可是,今年不一樣了,還沒考試,就出了考題洩露這等大事。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件事被皇帝知道了,這可不僅僅是殺頭的大罪,更有可能牽連家族。
想到一家老小的腦袋都在別人手裡握著,諸位考官就想狠狠的唾棄那些把考題洩露出去的官員。
人家吃香的喝辣的,輪到自已卻是砍頭,誅族,這誰遇到這件事情也受不了啊。
要是自已確實參與進去,也沒什麼好說的,那是罪有應得,可是自已可是蒙受了不白之冤。
眾考官悲憤的判著卷子,不敢出一絲一毫的岔子。
唯恐被陛下知曉,提前就砍了自已的腦袋。
諸位考官都清楚,自已這次判完卷子之後就得去詔獄走一遭。
據說裡面設有各種刑具和審訊室,以實施嚴格的審訊和懲罰。
而且聽說裡面到處都是慘叫聲,遠遠地都能看到詔獄上空漂浮的冤魂。
劉三吾也是悲從中來,沒想到自已臨了臨了,遇見了這件事情。
看來自已以後是出不去了,自已這老胳膊老腿的怎麼能挺過錦衣衛那殘酷的刑罰。
可惜自已的家眷要和自已遭受這種無妄之災。
劉三吾想到這裡不由得悲從中來:
“老夫的一世清名毀於一旦了,可恨的賊子,莫要讓老夫抓著,不然老夫也得讓你嚐嚐這折磨。”
劉三吾恨的牙癢癢,可是手上的動作卻不敢有任何的差池。
“還好小高大人沒有來,被陛下許了其它差事,不然和我們也是一個下場。”
“可惜瞭如此多的同僚,被賊子暗算,沒有還手之地。”
“若是老夫此次大難可以度過,老夫非要挖出這次的幕後主使。”
劉三吾想到這裡手上的動作微微一頓,筆尖上的墨跡即將滴落。
劉三吾將筆放在筆架上,站起身來,走到窗前,凝視著窗外細細思索起來:
“每次的考題也就是那那幾位大人知曉,莫非是他們中的一位?”
“可是他們應該不差錢吧,怎麼會洩題呢。”
“可是不為錢,那是為了什麼?”
突然,劉三吾的眼前一亮:
“莫非,此人是要結黨?”
“此人的野心如此之大,膽子也這麼大,不怕被洪武爺砍了腦袋?”
“也許,此人自視甚高,不怕被查,或許查出來也有依仗。”
“惹不起啊惹不起,以後的局勢不好說了。”
“老夫要是安全度過此次危機,就安心的研究學問,不來摻和這些是是非非。”
“惹不起啊惹不起。”
“這才是憋屈啊,自已替別人背鍋,卻沒法報復。”
“嗨,自已倒是沒什麼,人老了,忍一忍也就過去了。”
“就怕其他的小年輕年輕氣盛想不明白這些啊。”
“老夫得去勸勸他們,不要意氣用事,保全自已才是正道。”
想到這裡,劉三吾就要往外走去,可是不一會兒又頹然的坐了下來:
“是啊,劉三吾啊劉三吾,你自身都難保了,你還想著別人。”
“等此次安然度過再說吧,只希望一向心狠手辣的陛下能夠寬宏大量了。”
劉三吾慘然一笑,自已也知道這件事情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自已只是個小小的螞蟻,在別人的手掌之間求生存。
劉三吾感嘆著自已人生的悲哀之後,又抖擻精神繼續判卷。
“即使自已最後的下場會落得個抄家滅族,老夫也要坐好自已的最後一班。”
劉三吾如是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