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夫摸了摸自己的鬍子,指著小滿的肚子道:“你家夫人最多懷胎三月有餘,如今卻有旁人懷胎四五個月的肚子大小,這是其一。且透過脈象來看,夫人喜脈沉穩有力,絕對不是單胎的動靜。所以啊,此胎必定是雙生!”
兩人直到出了仁安堂的大門,那老大夫的話還在耳邊縈繞許久,遲遲沒有散去。
半晌後,小滿皺著眉,拉了拉潤安的袖子道:“潤安哥,這下咱倆還得再去趟布莊了。家裡的小衣服啥的都是按著一個孩子的份兒準備的,如今大夫既說是雙胎,那咱們也得多備一套了。”
“對對對,反正都來了,咱再去一趟布莊,把該備的東西全都備好了去。”潤安倒沒覺得有啥,咱如今也不是那差錢的主兒,缺啥就買唄!
兩人從布莊出來後,天色也不早了。小滿又在老地方買了些包子饅頭,這才跟著潤安回了家。
過了正月二十,這個年,也就算是過去了。。
大山在昨天就出了村兒,說是要跑一趟冀州,直接從原產地搞一批糧食回來。臨走前,潤安他們五人又湊了一千兩出來,讓他帶去全給換成糧食。
大山同志身懷鉅款,帶著他堂弟沈大寶,在全族人的殷殷期盼中,就這麼踏上了購糧之路。
村裡的老少爺們兒們,都趁著這會兒出去打零工賺錢了。潤安也帶著他們的年輕五人組,準備上山去搭木屋了。
沈大寶是四叔家的大兒子,他已經跟著大山去了外地,他弟自然也沒閒著。這不,他聽說潤安他們已經要準備上山後,便帶著自己家裡的傢伙事兒,跑來了潤安家裡。
慶豐見他揹著一個布口袋,裡面放滿了許多沒見過的工具,不由出聲詢問了起來。“二寶,你這是幹啥用的傢伙事兒呀,我們咋都沒有見過呢?”
沈二寶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道:“嗨,這都是前幾年的事兒了,我爹非讓我去拜了三道川的石匠胡師傅做徒弟。我跟著他學了不到三年,他老人家就駕鶴西去了。反正我現在也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盪。幹不了啥精細活兒,簡單鑿個石頭磨盤的倒是能行。”
潤安聞言,直接上前一個鎖喉,咬著牙問道:“那你小子咋不早說?為啥有這本事還要瞞著人?要是知道你會這門手藝,我就不讓大山全買大米了。你給咱弄個大石磨出來,咱們不就能吃麵了嘛!”
二寶趕緊告饒:“還不是我爹說我手藝不到家,不讓我出去瞎嚷嚷嘛!不過您了也太高看我了,那大石磨我一個人是真做不來。若是磨豆腐用的那種小石磨,我倒還能試試。”
潤安這才放開了他,勾肩搭背的帶著人朝著山洞去了。“行吧,那你就盡力吧。到時候咱們要是還能吃上豆腐,你小子可就立了頭功了!”
一行人說說笑笑的上了山,這一去,估計得有小半個月不回來了。
小滿在家也沒閒著,她把新買的布料拿去了富嬸兒家,又讓她幫著畫了線,這才回去繼續趕工去了。
翠兒和鳳蓮也找著了新去處,日日都跟小滿窩在一塊兒。
妯娌倆在得知小滿懷的是雙胎後,簡直羨慕到不行。可又想起她也是沒人幫著看孩子,就又替她發起了愁來。
小滿在頭一天得知了自己肚子裡揣著倆的時候,就開始擔心起了這個問題。不過當時潤安並沒有想到這方面,再加上他那會兒正在興頭上,所以小滿也就沒說這事兒。
再說了,別說懷著倆,那就是懷上了十個,不也得往出生嗎?車到山前必有路,大不了自己多受點累,能有啥辦法?
那倆妯娌倒也痛快,見她又開始做起了小衣服,直接上手幫著一塊兒做了起來,大大縮減了小滿的工時。
不過山上的工程還早得很,她們忙完了小衣服後,那幾個男人也還要好些日子才能回來呢!小滿繼續拿出了那些彩色絲線,教著倆孕婦打起了絡子。
她的新鮮花樣多,到時候賣了,應該能換不少錢。當然,小滿也沒忘了鳳蓮和翠兒。三人說好了,要是這東西能賣個好價錢,她們以後就繼續幹這個了!
眼下正是用錢的時候,她們也想出自己的一份力。
山上的木屋搭好一半時,時間也來到了清明節。大山和大寶還是沒有回來,族長又帶著全族的老爺們兒祭了祖,掃了墓。
當然,他這次也依舊開了個小會。
常言道,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可老族長說了,讓大家有點兒閒錢都揣自己兜兒裡吧,不用浪費那個銀子去買糧種,今年的稻子,都不種了。
若是家裡有旱田的,想種就種些土豆地瓜或者蔬菜啥的,到時候也能有個收成。可大家一定要做好澆地的準備,今年這清明節,可是一滴雨都沒有見。在這種情況下,若是種了稻子,那就相當於往水裡扔錢,純粹不值當!
他還說了,今年的麥子也應該熟的早,到時候除了該交的稅,剩餘的都不許賣,全都運山上存起來。
大家夥兒對族長的話那叫一個言聽計從,尤其又是在這種大難在前的情況下,有一個人願意站出來帶領他們,大家也都是十分高興的。
其實也不是大家夥兒怎麼樣,主要他們祖上也一樣遭過災。當年的大水把當時的里正和族長全都淹沒了。要不是他們家裡的女人有主意,哪兒還有今天的沈氏一族?
所以,在這種時候,大家的意見都是空前的一致,全部事情皆任由族長與里正安排,儘量不給集體添麻煩。
即便最後什麼都沒發生,那他們也僅僅是少種了一季的水稻而已。反正有大山出去搞糧食了,他們總歸是餓不死的。
大不了明年多使點勁兒,再開闢個幾畝荒地出來,啥都回來了。
再說了,眼下雖然地裡的活兒少了,可他們還能出去做零工呢不是?這一進一出的,還真沒多少虧損!
日子就在眾人緊鑼密鼓的準備中過去了,待到四月都過了一半時,大山也終於回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