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波瀾不驚,村裡有母牛的人家,產的牛奶都成了我們的固定奶源。
牛奶不夠時就用羊奶,但羊奶羶味太大需要祛味處理,麻煩一些。
本村的蜂蜜蜂蠟已經不夠我們用了,林書盛時不時需要去鄰村收點回來,其他材料都充足。
我們的月收入基本在8000文左右,絕對是村裡的有錢人了。
霍二哥月底固定的結賬、拿貨,每次都樂呵呵的,看來銷量和反響都好!
他說他自作主張的給我做的這些東西起了個“葉記”的名號,賣貨更好聽些。
我說,行啊,等我再訂新罐子時把“葉記”刻到罐子上。
他說,那樣甚好,甚好!!
又問我們打不打算每月再多做點?
我說多做個五盒十盒的也可以,再多就不行了,一是村裡沒那麼多原料,二是我不想太累。
霍二哥聽罷,說那就別多做了,萬一累病了可就糟了!
其實,真實原因是,我們掙這些錢足夠用,也擔心做太多影響縣城裡別家脂粉鋪子的生意給自已惹麻煩。
十月底,我的酸菜醃好了,在常先生家做了一頓酸菜魚,裡邊放了豆芽和蘿蔔片,少放了一點辣蓼,開始時常先生不太接受這味道。
勉強吃了幾口後,他說,哎?!這怎麼越吃還越好吃了?!然後就停不下來了!
林書盛自從到這也再沒吃過酸菜魚,吃完第二天,果斷全村收集入冬前最後一撥綠色芥菜,回家醃上。
十一月初,林書盛已經教會常先生、里正、周顯義打麻將了,周叔(里正)很是喜歡,果斷讓大力沒事在家照樣子做一副麻將,等過年兒子們回來,大家一起玩。
氣溫越來越低了,我時常窩在屋裡不想出去,用浴桶洗澡是不能了。
林書盛把浴桶推到一邊,在倉庫裡搭了個簡陋的雞窩,把雞和鵝都關裡邊,怕它們在外邊凍死。
每天把炕燒的熱熱的,屋裡擺個泥火盆。
其實以我們現在的收入是可以買煤的了,但在這村裡買煤、燒煤太惹眼了,木柴是有的是,就不太經燒。
村裡也沒有質量好的炭,燒著煙比較大,很痛苦。
古代房屋密封也不好,不保溫,所以坐在炕上,屁股下邊是熱的,上邊還凍鼻子!!
我天天盼著冬天快點過去!
所以,我每天的日常形象就是:裡邊是棉(絲棉)衣,外邊是斗篷,穿著棉皮鞋,手裡抱著小手爐坐在火盆邊。
除了上廚房、上廁所,儘量不離開屋子。
提起上廁所,這是古代北方冬天的又一大痛苦之事!
且不說這個時候沒有廁紙,廁籌在村子裡都不常見,夏天人們多數時候都是用樹葉草葉解決。我們用的廁籌還是霍二哥特意給帶來的。
女人還有每個月的月事,想象一下:月事、肚子疼、天寒地凍、上廁所,加在一起有多痛苦!
月事本來就麻煩,這時代又沒衛生巾,用的是月事袋,我真是做了幾分鐘心理建設才接受的(不接受也沒別的法兒啊!)。
剛認識那會兒翠菱害羞,不好意思教我,求著她媽媽教我怎麼用的!
月事帶隔層裡墊的草木灰,草木灰溼透了就扔掉換乾燥的新灰,她們一般整個經期就用同一個月事帶,我接受不了,求著翠菱多給我做了幾個!
後來熟悉了,翠菱還奇怪我這麼大了怎麼還不會用月事袋!
我說你可能想象不到一千年後女人月事用的東西,耐心的給她科普了一下。
她表示十分羨慕!說如果有來生,真希望能親眼看看那個好時代!
冬至前一天,周叔(里正)讓翠菱來邀請我和林書盛,讓冬節傍晚一定過來大家一起吃晚飯,熱鬧熱鬧。
這好意不能拒絕,我說我們沒準備什麼合適的禮物,但我們會帶著菜去。
要不是這個原因,我是絕對不會費勁弄這些的,食材不豐富,天兒又冷!
以前在現代過冬節,無非就吃個餃子就完事了,來到這才知道,宋人完全是把冬至當成僅次於春節的節日在過啊!
更有甚者,聽說有很多人因為冬至時花費過多,導致過年時“捉襟見肘”的,可見宋人對冬節的重視!真正做到了“冬至大如年”!
這天,村民們會去廟裡祭拜,特意換上乾淨的衣服(應該是穿新衣,但多數人經濟條件有限),祭祀祖先,鄰里朋友們互相問候,小小的村子裡都這麼熱鬧,這要是城市裡肯定更加隆重了!
話說那天,我微笑的時候過多,感覺臉都僵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