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參觀同學,把繅絲廠的情況,傳遍技工學校。
絲綢班女生沉浸在悲傷之中,她們找各種理由請假:有說頭痛的;有說感冒的;有說身體不舒服;有說來“例假”肚子疼……班主任是位中年婦女,她一一準假。
一些專業差的班級,也受影響,他們開始思考,自已將來進什麼廠?將來做什麼工作?有沒有前途?
同學厭學情緒嚴重,請假之外,他們還散佈謠言,校領導批評過幾次,效果甚微,他們和學校的牴觸情緒越來越大,有的同學竟冒著次年不得報考、不得招工的風險,直接退學。
學校跟相關部門協商,終於拿到個指標,把原專業改成菸草專業。
絲綢班因禍得福,轉憂為喜,他們重新開始認真學習。其他專業同學,仍然厭倦學習,他們改不了專業,只有應付專業、應付考試。
他們上課無精打采,業餘卻精神抖擻:有學習充電的,準備參加高考。
有的棋不離手,想參加象棋、圍棋比賽;有的下課往球場跑,練球,想踢好足球,打好籃球,將來出名。
因為那時,業餘愛好玩的好,有比賽證書或出了名,可以透過熟人,商調各大國企、各大銀行。
張衛紅開始反思,他覺得學這種專業沒用處,不通用。
他那時,想學電工,他有個同學就學電工,已分配到煤礦。
他常聽廣播劇,裡面有描寫煤礦生活。他聽的熱血沸騰,腦海中時常浮現煤礦的場景,他嚮往煤礦,想到煤礦工作,體驗煤礦生活,寫煤礦題材小說。
可惜,學校不允許換專業,當時只有公辦職業技校,煤礦也不能私自招工。
學校生活枯燥乏味,張衛紅除讀書之外,沒有業餘愛好。
那位練聲樂的,他目標明確,每天早上在學校後山吊嗓子,整個山腰都聽到他,”啊......啊......啊”的聲音。
到了晚上,他下了晚自習、做完作業,回到宿舍,還要抄抄簡譜,練練樂譜,對未來充滿信心。
其它同學,如下圍棋的,每天一下晚自習就跑宿舍\"坐莊”,找人下棋,由於棋藝懸殊,往往讓子,讓子情況因人而定,有讓三四子,有的讓十多子,然後專注下棋,不知不覺,又到了熄燈,仍棋興未盡。
在技校,張衛紅跟“和尚”要好,和尚愛好武術,他每天早上跑步,張衛紅不愛武術,但時常跟和尚跑步。
在學校後山,和尚到一旁壓腿、蹲馬步,張衛紅在一邊走走,看看早上的樹木,呼吸呼吸新鮮空氣,聽聽不遠處傳來的,\"啊......啊......啊”的吊嗓聲。
不知不覺兩年技校生活結束,考試結束,全班同學拿到畢業證,全部分工。
離校最後一天,學校在校禮堂組織演藝活動,師生自演自唱,回憶兩年學校生活,回憶師生情,感恩母校,感恩老師。
活動結束,同學們搬桌搬凳,集中在操場中間,照畢業照,定格難忘時刻。
兩年技校生活,不像想象中的美好,同學不像初高中那樣單純。當時,曾有幾位漂亮女生沒照畢業照,其中有兩位校花。一位校花還和班上的美男子,那位練聲樂的同學,有過一段戀情。.....
據同學說,她們不願意和他們留念。確實如此,在張衛紅眼裡,這幾位女生比較高傲,兩年學校生活,在教室,宿舍,沒看見她們跟同學說過話,也沒看見她們同學接觸。
她們看不起技校,看不起技校生,她們二十出頭,考慮問題實際,想找有錢,單位好的,她們沒興趣跟這幫稚氣的同學交往。
第二天清晨,學校從客運公司租來幾十輛大巴,分別送學生離校。菸草專業同學被送到幾家菸廠,電工班同學被分別送到臨近礦山和一些工廠,製茶專業同學被到送地州製茶廠,寶石鑑定班和旅遊班同學被送到州客運站,由他們坐車去相關單位報到。
製糖班同學,分別乘坐兩輛大巴,向滇東南方向駛去。
兩輛大巴山間公路行駛,下午三點多鐘,來到了州屬縣份,M縣。
M縣地處滇東南河谷盆地,當地人叫壩子,龍江自南向北穿壩區而過,河谷兩岸,盡是蔗田、農田、疏菜地,東邊是老東山,山上森林茂密。
在老東山腳下,村落依山而建,東一村西一村,只有少數村落坐落在半山腰,或山頂。
M縣城坐落在壩區東南邊。西山是低矮連綿的光山禿嶺,山上沒有樹木,只有一些或青或枯的茅草及零星耐旱荊刺。
大巴車開到了壩子西北的龍江鎮,龍江鎮下轄M縣西山境內幾十個村委會。龍江糖廠坐落在龍江鎮北邊,鎮南邊地段為一條通街,為集市地段。
龍江糖廠生活區在西山腳下,一條路把生活區與廠區一分為二,在生活區東對面的廠區,每到十月初,榨季開始,白天黑夜,大煙囪濃煙滾滾,吐向天空。
廠房四壁、水霧四溢、霧氣朦朦、車間機器轟鳴,工廠內外,一派繁忙景象,這種繁忙的榨季生產,一直要持續到明年四五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