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趙恆加冠皇太子,劉娥會李沆
八月裡菊花開,牡丹吐蕊動京城呀動京城,趙家三哥兒,坐上太子位,京城百姓爭相看呀爭相看。
至道元年八月十八,27歲的襄王趙恆加冠皇太子!兼判開封府事
話說這一天襄王趙恆的外宅,那叫一個喜鵲迎門,爆竹聲聲兒響,張燈又結綵,可比過年還熱鬧,劉娥和令姐兒,另下人婆子,個個穿的喜氣洋洋,個個都塗脂抹粉兒,個個兒鬢上得插個牡丹花兒。
一群人正在院中樂著兒,只見張侍人興興的,帶一眾奴婢進院兒來了,大包小包的,另有提籃,匣子……令姐兒看到此情此景喃喃的說道:“今個兒可真真是肥豬拱門呀!”
張侍人樂著說道:“你們呀,都是無福的,今個兒咱家殿下加冠太子禮,我可是去觀禮了,殿下怕你們惦記,這禮成了,打發我回來報個信兒。”令姐兒已端了茶水給張侍人,興興的說:“張喚,快講講,我和娥兒姐正想這事呢。”
張侍人接過茶喝了一口,正要說來著,只見劉娥手裡扯著個紅色的牡丹花走過來說:'且先戴上這個再說。\"張侍人一邊插著花兒,一邊說:
”今個兒皇宮裡張燈結綵的,禮樂炮仗那叫一個響徹天際,咱們家太子那儀態,嗨,我都沒法形容了,我就只知道個貌比潘安,可這詞兒,好像又不應景兒,那就叫,叫做作‘天日之表,龍鳳之姿’吧,當今太子的父皇也就是官家,拉著兒子也就是咱家太子,直上了城樓觀禮樂炮仗,接受百姓們的朝賀!開封府的老百姓兒,今個兒像全跑出來了,城門樓子下面水洩不通的,那個擠喲……百姓們都歡呼雀躍的,都想瞧咱家太子的龍鳳之姿來著,都說咱家太子是——少年天子!”
令姐兒樂的直抱著劉娥說:“姐兒,姐兒,咱們可是快要熬出頭了!”說罷,姐倆個在那裡又喜又哭的。
劉娥喜出望外,直恨自已沒能去觀禮!沒一睹相公恆哥兒的風采,嘻嘻,“少年天子”,這是啥樣的風度儀表?且要讓太子今天到家了,穿上加冠服,再給自已走一遍才安逸。想到這裡,又拉上令姐兒跑去灶上。劉娥心想,今個兒的飯食可得上點心兒,見鍋上正燉著太子喜歡吃的鯉魚焙面,她又忙去看看灶火,這火似乎大了點兒,再親自用火鏟子壓小了點,又忙囑咐廚房婆子:“這大好的日子,這飯食,可得要豐盛,精緻、且要用點心才是。”
太子趙恆,在傍晚間回到了外宅,一群人“譁”一下子迎了他上去,又是行禮,又是道賀的,下人們都想討點賞錢的,卻看他臉色悶悶的……劉娥發覺太子不對勁兒,麻利吩咐了下人先去擺飯,又叮囑令姐兒說:“姐兒,今天可是大好的日子,咱都得興興的,這些婆子奴婢,都等著接賞錢呢,你快把咱之前包好的賞錢打賞了,我得去看看太子了。”
劉娥這就進了寢殿,只見太子坐在榻上,大好的日子,並不見開心。
“太子萬福,妾這廂有禮了!”劉娥匍匐著行了大禮,太子便起身,去扶了她起來說:“本宮就是做了這太子,也是你的恆哥兒,咱不要拘禮才是。”
“妾是心裡太高興了……”
劉娥還沒說完,太子已近到她跟前,拉著她的手說:“娥兒姐,都說福無雙至,今天這大好的日子,加冠太子禮也都順順利利,父皇也興興的,還拉著本宮的手說朕這個兒子長大了,朕這江山就後繼有人,朕也就放心了。”
劉娥插話說:“這不挺好麼?”
“本來是挺好的,一直到下午申時,本宮去垂拱殿接受百官和命婦們的朝賀,後面又去見了父皇,他老人家就不開心了!說未時在城門樓子上接受百姓們的朝賀,百姓們只知道有本宮這個太子,不知道有他,還說你是少年天子,那朕這個天子又算什麼?”
太子說過,就默不作聲了。
劉娥也只能先安慰太子說:“殿下,可能有什麼事兒,官家一時在氣頭上,過幾天他老人家消了氣就好了,咱們先去吃飯吧,為了今天這頓飯,大夥兒可都忙了好幾天呢”
兩個人說著話兒,劉娥就拉著太子到了外間,飯桌上已是擺好了滿滿當當的的山珍海味兒,兼有繡花高飣一行八果罍,白肉胡餅,骨頭索粉,還有太子平日最喜歡吃的鯉魚焙面……再倒上點從宮中拿來的好酒,甚是豐盛。
劉娥陪著太子落坐兒,只見太子並不怎麼動筷子,劉娥便端起酒杯敬了太子一杯,說:“太子,要不找你的老師李沆商量一下,於大事上,妾是不懂的,也不知怎麼給你出主意。”
“本宮也是想找老師李沆商量應對之策來著,可現在本宮被父皇猜忌,還是不見老師的好。”太子喝著酒說。
劉娥放下筷子,頓了頓說:“妾心下有個主意,妾是個婦人,出門逛坊市吃點心 ,沒人會注意到的。”
“孤王的老師李沆,你也不一定能見得著兒,料想著他從今日起,也會閉門謝客。”
“這還不好辦,你且拿個信物給我,我用它去叩門。”劉娥正說著呢,太子就已經起身,去找圖章了,劉娥忙說道:“可不能上面有字的。”
太子也恍然大悟,說:“那就拿李沆送本宮的那支筆吧,他一定認得的。”
太子和劉娥小聲在裡間兒商量著說著話兒,片刻功夫,劉娥就出了殿門,叫過張侍人悄沒聲說了小話,張侍人這就出府去了。
劉娥又喚來令姐兒,和自已一起翻箱倒櫃,尋到一身自已從來沒穿過的素色不招眼兒的衣服就先換上,又尋了個掛著厚厚紗簾的帷帽戴頭上,劉娥走到穿衣鏡前,對著鏡子裡的自已又轉了一個圈兒,她不自覺的說道:"甚好甚好。"
這衣帽都穿身上了,劉娥又去尋了一套自已平日間常穿的衣服,塞到一個包袱裡,包好後,交給令姐兒,讓她一定要拿好了。
劉娥這又囑咐令姐兒,拉著令姐兒的手說,自已先出門子,過一刻鐘後,讓令姐兒拿著包袱,帶上秋倌,趕著她平日出門坐的那輛馬車,去咸宜居的沁蘭閣包廂等著自已,多多點上點心,一定要吃的很自在的樣子。
令姐兒已猜到事關重大,都一一銘記於心。
小兩口兒心有靈犀,這會子太子已經寫好了給老師李炕的信,並封了口,這就交給了劉娥。
太子笑盈盈的看著劉娥說:“娘子,切記得嚴謹著點兒。”
劉娥拿著信,笑著點了點頭,並沒有多話,這就出了門去。
張侍人剛剛在車馬行僱好的馬車,已遠遠的停在了張宅隔壁的崔宅府外。
哈哈,這張侍人也是個妙人呀,劉娥想著想著就上了馬車,她不用言語,車伕早被交待過了此行是去哪裡的。
馬車一路急馳……這就到了李沆府外的小巷子口,劉娥下了馬車,看了看四下無人,就直去叩李沆家的門。
天色已黑沉沉下來,劉娥叩著門兒。李府的門房,見一女子來叩門兒,甚是詫異,問她哪裡來的,這麼晚了來找李相公做什麼。劉娥沒回他,拿出一支毛筆,遞給門房說:“先生,事情緊急,勞駕把這支筆給你們家李相公看,他知道的。”
大宅子的門房也多是閱人無數的機警之人,接過毛筆看了看,那門房徑直就上後宅找自已家老爺了,頃刻功夫,李沆便從後宅出來了,在院中迎著劉娥,也不言語,兩個人一前一後走著,這就到後宅的書房了。
劉娥先對李沆行了禮,又看了看這書房的環境,確實是一個說正事的地方。劉娥恭敬的拿出太子的信交給李沆,李沆看了劉娥一眼,便開封啟信,把信兒對著油燈反覆看了幾遍,就把信燒了。
事關重大,彼此也就不用客套寒暄了。
劉娥坐在坐榻上,一言不語的靜靜地等著李沆寫回信兒。那李沆也是直鋪紙回信,片刻也不耽誤,約摸一刻鐘功夫,李沆便回好信了,把信封了口,交給劉娥。
劉娥見李沆已回好信,她心裡正著急的,接過信兒便向李沆行了禮,這就要走來著。卻見李沆一本正經的作揖說:“小娘子,出了李府去,要是有人問你,來找李沆做什麼的,你怎麼回呢?”
劉娥這會子一下子被問住了,想了想,便笑著回道:“奴就說,奴就說今日來李府,是給李相公看相的。”
李沆霎時也笑了,說:“小娘子,真真是聰慧機警的人!”說罷就作了一個揖。
劉娥也回了禮,把信收好,徑直出了李府大門。
果然,劉娥剛走出了李沆府,就有人過來攔著她問,小娘子這麼晚了,上李相公家做什麼呢。“奴是真武大帝座下的相師,是來給李相公看相的。”劉娥故意調笑的說著,笑著笑著便坐上了馬車,心裡想著車子快點跑起來,跑起來呀……她直念著“阿彌陀佛”,馬車果然動了,才覺的一塊石頭落了地,這下,終於放心了。
話說這李沆正是太子趙恆的老師,又是國朝的禮部寺郎,眼下這個節骨眼上,太子正被官家猜忌,做為太子的老師李沆,這會子他找個相師來給自已看相算命 ,合乎常理人情的,外人看來,應該是李沆驚慌失措了,才會病急亂投醫。
劉娥坐著馬車飛馳著奔到坊市,坊市的這個點兒已是車水馬龍的,劉娥也顧不上賞景了,下了馬車,又摸了摸身上的信件,就奔咸宜居去了。
話說這咸宜居到了晚間兒更是熱鬧非凡,大廳的散桌,坐的滿滿當當的,盡是來吃飯消遣的公子相公哥兒姐兒的,大廳的正中央,支著一個臺子,臺子上的琵琶小娘子,此刻正抱著琵琶扯風情呢,面含著羞色兒低著頭兒彈著曲兒。只見大廳裡,調笑聲,打賞之聲不絕於耳……劉娥穿過人群魚貫似的大廳,直上去二樓,人聲鼎沸的咸宜居,沒有人會注意劉娥這個小娘子的。
她徑直走到了沁蘭閣推開門,看見令姐兒和秋倌,正對著一桌子的點心,吃著樂呢。
“阿彌陀佛。”劉娥懸著半日的心,真真是可以放下來了。
令姐兒見她進來,笑著說:“喲,女俠回來了,且不要著急著吃。”令姐兒這就起身,拉著劉娥先去換衣服,得知劉娥大事已辦妥當,令姐兒也來了一句“阿彌陀佛”,心想著,真真劉娥是能幹大事的人!她把劉娥剛才穿的那一身衣服,又塞到包袱裡包好。
“這下才叫真真的安逸了!”令姐兒說著話兒,見劉娥已落坐兒,她倒來一杯羊羔酒,放到劉娥面前說:“女俠,且先喝了這個,壓壓驚兒。”
劉娥看了看眼前的羊羔酒,笑著說:”姐兒,姐兒,我現在可是餓極了,看到這些精緻的點心吧,直流口水,我先塞點子點心吃,再喝酒吧。“嘴裡還說著話兒,劉娥就胡抓著吃上了,也不顧體面了,直到肚裡不打饑荒了,劉娥便端起酒來一飲而盡,嘴裡直說道:“令姐兒,這,這羊羔酒真真不錯,不錯!我再吃一口點心咱們得回去了。”
令姐兒見她餓的像小餓狼似的,笑了笑,說:“你且自在寬心點,反正事兒已辦好了,你吃飽了咱再回唄。”
劉娥回她說:“真真我可是個無福的,心裡掛念著太子呢,他在家裡還不知道多著急呢。”
說罷就要回去,三個人這就下了樓去。
出了咸宜居,時節剛過去中秋,夜半的空氣清新宜人,吹到身上,那是微微涼兒,心中甚感愜意暢快。
秋倌趕著馬車,劉娥和令姐兒坐在馬車裡,三個人就像平時逛完坊市那樣說著笑話,自自在在的回到了外宅。
進了外宅的二門,太子早就在院中等著劉娥,這會子太子已迎了上來,劉娥衝著太子笑了笑,太子便知事已辦成,直攬著她進裡間兒去說話。
太子笑盈盈的,親自倒了茶端給劉娥說:“娘子,今天可是辛苦了,本宮一定要重重的賞你!你且想想你要什麼。”
劉娥回話說:“阿彌陀佛,今天可真真是大喜大驚的一天呀。”
見太子去書案,估摸著太子是去看老師李沆的回信了,劉娥就出到院子。
夜已深,婆子和婢女都去睡了,此刻的清靜才是正合時宜呀。
令姐兒看她出來了,近到跟前說:“娥兒姐,剛一進門,我就把你的那身衣服,連同包袱一起燒灶膛了!鍋裡有熱粥呢,這柴添的吧,粥喝起來正好兒呢,我去端一碗給你。”
劉娥心想令姐兒實在是自已的知心人,聽令姐兒這麼一說,肚中突然又打起了饑荒,令姐兒已端來熱粥,又捎上了幾樣小菜,還有傍晚剩的繡花高飣一行八果罍,劉娥說:“今天大喜的日子,太子忙著,咱先不去管他,咱姐倆個今天可是一定要喝酒的,傍晚那會子沒喝好,你快快去拿酒,今個兒可得高興高興兒。”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這一天,恆哥兒加冠皇太子了。
夜已是三更,姐倆個坐在小院中,吃著小菜把酒言歡,自在逍遙著……只聽到"砰"的一聲突然有錦鯉從池子中躍了起來!
兩個女人同時朝池子看了過去,異口同聲的說道:“真真是好兆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