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官渡之戰前,袁紹南下,田豐勸他說:“曹操此人善於用兵,戰術變化無常,人數雖然少,但是不可以輕視,不如長久地與他相持。將軍依據山川河流的險固,擁有四州的民眾,對外結交天下英雄,對內修治農耕戰備,然後挑選精銳部隊,分成幾支奇兵,趁對方空虛無人的時候不斷出擊,以此來騷擾河南地區,曹操援助西邊我們就攻擊東邊,救助東邊我們就攻擊西邊,使敵人在奔波中疲勞至極,民眾無法安居樂業,我軍沒有感到疲勞而敵軍已經陷入困窘了,不出兩年時間,我們就可以坐取勝利。現在放棄在廟堂上謀劃而制勝的策略,卻要把成功與否放在一場戰役中,如果不能如願取勝,後悔就來不及了。”
袁紹不聽,田豐誠懇地進諫,袁紹更加生氣,認為這些話挫傷了士氣,就給他戴上刑具拘禁起來。
袁紹的軍隊打了敗仗,有人對田豐說:“這下您一定會受重用。”
田豐苦笑一聲搖了搖頭,隨後腦袋又有些萎靡的耷拉下去道:“如果軍隊打了勝仗,我還能保全性命,現在軍隊打了敗仗,我大概就要死了。”
袁紹回到營中,對身邊的人說:“我沒有采納田豐的建議,果然被他恥笑了。”於是他就把田豐殺了。
袁紹表面上寬厚文雅,非常有氣度,憂愁和喜悅都不在臉上表現出來,然而猜忌之心很重,田豐等人不受重用都屬於這種情況。
冀州的城邑多有背叛,袁紹又派兵平定了這些地方,袁紹自從兵敗以後就生病了,一蹶不振,建安七年,他連連吐血,憂憤而死。
袁紹喜歡小兒子袁尚,因為他相貌俊美,加上妻子的枕邊風,就想讓他做繼承人,但正常都是長子繼位,除非是有傷殘或者是智力缺陷的,但袁譚明顯各方面都比袁尚強上很多,還是長子,於是袁紹沒有合適理由公開宣佈,就一直沒明確決定選誰。
審配、逢紀和辛評、郭圖爭權奪利,審配、逢紀與袁尚勾結,辛評、郭圖與袁譚勾結。
眾人因為袁譚是長子,想立他為繼承人。審配等人害怕袁譚被立之後辛評等人會加害自已,便按照袁紹原來的想法,擁護袁尚繼承了袁紹的官職爵位。袁譚到冀州,不能成為繼承人,便自稱車騎將軍,從此袁譚、袁尚之間就產生了矛盾。
曹操率軍北上討伐袁譚、袁尚,袁譚駐紮在黎陽,袁尚分給他少量兵力,而且又讓逢紀監視袁譚,袁譚請求增加兵力,審配等人商議不給他增兵,袁譚一怒之下,殺了逢紀。
曹操渡過黃河進攻袁譚,袁譚向袁尚告急,袁尚打算分出一部分兵力去援助袁譚,但是又害怕袁譚趁機奪走他的部眾,就命令審配留守鄴城,自已親自率軍來援助袁譚,與曹操在黎陽相持。
從九月到次年二月,雙方在城下展開激戰,袁譚、袁尚敗退下來,進入城中堅守。
曹操準備從外面包圍,但是袁譚、袁尚趁著夜色逃跑了,曹操追趕到鄴城,割了那裡的麥子,攻佔了陰安縣,然後就回到了許都。
曹操向南征討荊州,軍隊進發到西平,袁譚、袁尚開始內訌出兵相互攻擊對方,袁譚戰敗逃到平原郡,袁尚的攻勢很猛烈,袁譚就派辛毗到曹操那裡求助。
曹操聽聞掉轉軍隊援助袁譚,十月抵達黎陽,袁尚聽說曹操揮師北上,就放棄平原回到了鄴城,部將呂曠、呂翔背叛袁尚歸降了曹操,袁譚又暗地裡刻了將軍印璽送給呂曠、呂翔。
曹操知道袁譚狡詐,就用聯姻的方式來安撫他,於是率軍回去了。
袁尚命令審配、蘇由留守鄴城,自已率軍再次攻打袁譚所在的平原,曹操率軍將要攻打鄴城,到達洹水時,距離鄴城還有五十里,蘇由打算做內應,計謀洩露後,與審配在城中交戰。
蘇由失敗後,從城裡逃出來投奔曹操,於是曹操開始了猛烈的攻城,挖地道,審配也在城裡挖壕溝抵抗。
審配的部將馮禮把暗門開啟,把太祖的三百多名士兵放進城裡,審配發現後,從城牆上用大石塊擊打暗門中的柵門,柵門關閉了,進入城中士兵都被砸死。
曹操於是圍攻鄴城,在四周挖壕溝,長四十里,剛開始命令挖得淺一些,表明似乎可以透過,審配在城上看到以後覺得好笑,沒有出兵爭取有利時機。
曹操在一夜之間,挖了一條寬度和深度都達到兩丈的壕溝,又決開漳水使其流進溝裡,從五月到八月,城中餓死的人數超過一半。
袁尚聽說鄴城危急,就帶領一萬多人回來援救,他們沿著西山奔來,往東一直走到陽平亭,距離鄴城十七里,臨近滏水,就燃起火把向城中暗示援兵已到,城中的人也燃起火把相呼應。
審配率軍從城北出城,想與袁尚內外相對沖破包圍圈,曹操率軍迎戰,審配敗退,袁尚也敗走,沿著曲漳紮營,曹操就率軍將他包圍,還沒有完全合圍,袁尚深感恐懼,派陰夔、陳琳到曹操那裡請求投降,曹操沒有答應。
袁尚往回逃到濫口,曹操又進軍包圍猛攻,他的部將馬延等人臨陣投降,軍隊立即潰散,袁尚逃到中山,曹操繳獲了他的全部輜重,得到了袁尚的印綬、符節、斧鉞和衣物,把這些物品拿給他的將士看,守軍計程車氣頓時瓦解。
審配兄長的兒子審榮留守東門,夜間開啟城門把曹操的軍隊放了進來,曹操的軍隊與審配的軍隊在城中激戰,活捉了審配。
審配慷慨壯烈,始終沒有說一句求饒的話,只是最後一句:“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彰顯了他的忠心於氣節,在場的人沒有不為他嘆息的。
曹操最終殺掉了他,高斡獻出幷州向曹操投降,曹操仍然任命他為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