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和庇護”的考驗,對白衣來講,就如小孩子過家家一般。 因為,她被投影在一個由蚊子帶來傳播性疾病的部落。
這樣的環境,也許會難倒99%的人,但白衣就是另外的1%。 別說蚊子,她對抗過整個蟲族。
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把把燒過,白衣就一步步從巫師到薩滿,最後成了整個部落的聖女。
第一把火:白衣熬煮了一大鍋草根樹皮、枯枝嫩葉,她還特意按照印第安部落的習俗,給蔬菜湯裡新增了一些“味精”,像牛角粉啦,烤蜘蛛啦,蛇尾巴啦之類的……
然後又圍著大土鍋跳了好一通大神,小嘴也巴拉巴拉地沒閒著……說是請神,其實就是等湯燒開呢。
湯喝乾,病立除,行之有效。 白衣巫師揚名立萬!
第二把火:大土鍋下的草木灰一人裝一袋,部落周圍每個水坑水塘、灌木草叢都撒上一把,不久之後,水面上漂起褐色的"蚊蛹"浮屍,灌木草叢之旁,堆疊著厚厚的蚊蟲屍體。
然後大家在白衣巫師的帶領下,填平水坑、清理水塘、疏通水系、引火燒遍雜草灌木,將蚊子的育嬰室變成食物的種植園。 然後在部落周圍移栽了一些滅蚊植物,在流通的水系中放養魚蝦……
灰撒完,蟲立死,立竿見影。 白衣薩滿舉世聞名!
第三把火:開會培訓,統一思想。 在眾神的沐浴下,將大家訓練成講勇氣、講尊重、講慷慨、講智慧、講堅強的 “五講新印第安人”。
在白衣薩滿的洗禮下,全部落開展了種地美、採集美、馴化美、放牧美的勞動大生產運動,鞭策部族成為:人人爭當勞動模範,個個爭戴大紅花的 “四美新美洲部族”。
種的管飽,放的流油,撥雲見日。 白衣聖女名垂青史!
五講四美運動如火如荼,周圍部落紛紛上門取經……
從此,白衣聖象遍佈祖地,白衣聖女萬古流芳!
“想不到會搞成這個樣子……會不會太兒戲了?”
白衣聖女心懷忐忑惴惴不安。
“不知道……這樣算不算過關?他現在……還在狼群外徘徊吧?”
“欸~不知道這裡有沒有未知的仙草妙藥?乾脆,再點上一把火,來個聖女嘗百草吧!”
說幹就幹,白衣聖女背起採藥的大獸皮包,走上神農的老路,踏上艱辛的旅程。
聖女決定,為了族人們持續生存,她要穿越整個祖地荒原,採集植物種子,馴化飛禽鳥獸,為他們擺脫食物稀缺、資源匱乏的窘境;
她要遍尋山珍奇草,熔鍊植物精華,讓族人們個個身強體健,百毒不侵。
她要走遍每一片荒原,細緻歸類各種植物種子、樹木藥草;
她要嘗過每一片草木,用心辨別它們的特性與功效;
她要用自己的醫術和智慧,譜寫出印第安的鴻篇鉅著《嗑藥綱目》;
她要用自己的治藥經驗和教育方法,吟唱出口耳相傳的曠世奇曲《聖女心經》;
她還要用自己的試毒教訓和繪畫技巧,描繪出《管住嘴,專家有毒》《邁開腿,小樣兒快跑》等膾炙人口的《草尖上的新印第安人》系列漫畫;
她還要……(呃,暫時這樣吧,已經夠她忙的啦!)
在祖地的荒原上,白衣不僅僅是族人們的醫生、廚師、心理學家……聖女更是大家的領袖和指路明燈……她鼓勵大家相互關懷,團結一心,共同面對生存的挑戰;
她教導大家萬眾一心,一定要在艱苦的環境中強身健體,在荒原中頑強地生存下去……
聖女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帶領族人們戰勝了飢餓與疾病,學會了堅韌和勇氣,讓大家領悟到團結的力量。白衣用自己的行動和愛心,改變祖地的命運,建立新的部落家園,展現出人類堅持不懈的意志……
板磚(夠了。不要灌水啦,上演《與狼共舞》,不然,嘿嘿,我不吃牛肉!)
~~~~~~~~~~~~~~~~~~~~~~~~~~~~~~~~~~~~~~~~~~~~~~~~~~~~~
在茫茫原野上,祭酒身披狼皮,手持火把,獨自在幽夜的曠野中徘徊。
他覺得特別倒黴。遊戲剛開始,自己就被瞬移在這片荒原之中,四周都是巨獸們狩獵食物、爭奪配偶發出的震天嘶吼聲,搞得他神經衰弱,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光光這樣也就算了。
但這遊戲居然是個1.0原始版本,只給了一根火把來開拓視野,這是搞笑嗎?
看不了多遠,卻將自己的座標照的雪亮,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中。
難道,這是將自己當成副本BOOS上線的冤大頭宣言了嗎:大家好!我是新來的食物。請大家合理分配,開心用餐,不要暴飲暴食,以免消化不良噢!
而別在腰間的號角是幹啥用的?通知它們開餐的集結號?
臥槽!不是說沙巴克荒原上只有一些野狼,最多添點毒蛇,沒有巨型猛獸的嗎?
誰特麼的吃飽了沒事幹,把祖瑪寺廟的雕像們都搬到這裡來了?難道,祖瑪教主被廉政公署給查了?
僅僅這樣也就罷了。
看我手裡握著的是什麼?大骨頭棒子!
這是讓我拿著當錘使嗎?
重棒無鋒,大巧不工?提著它衝上去挨個敲暈它們?
但是,好歹也給開個光吧?把一邊給削鋒利些,當個骨矛啥的。說不定,自己在被撕扯成碎片之前,還能捅它們幾下子,萬一也能給它們破個防呢?
特麼的,自己手中握著的,不應該是大法師居家旅行、殺人滅口的必備神器:骨玉權杖嗎?
劇本不應該是:自己用大、小火球開道,將躲藏在黑暗中的怪獸們照的無處遁形,然後帥氣地用“聖言術”瞬秒它們……用“誘惑之光”將迷途的野狼們乖乖馴服,順利完成任務。
順便,還能解救一兩個深陷壞蛋群中的“戰士姐姐”和“道士妹妹” 們,哎呦呦,想想就……
但是,這一切怎麼都變了?版本升級了?
臥槽!你不要告訴我只是把蠟燭升級成火把了!我不要吃牛肉!!
不幸中的萬幸,祭酒在火把將要熄滅前,找到一片茂密的灌木叢,將火把升級成篝火,又跳級成火圈,待他暗道僥倖一屁股坐在火圈中心,想要休息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已經被狼群包圍了。
“咦?怎麼沒見大型猛獸呢?難道,真是祖瑪生物?只能在黑暗中活動,一見光就變成雕像?”
祭酒稍稍鬆了一口氣。現在篝火正旺著呢,狼群不會貿然發起攻擊。 想要與狼共舞,必先了解它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嘛。
祭酒在白衣的影響下,現在也養成了先收集資訊,後邏輯分析的好習慣。
大資料庫的資訊告訴他:
狼的視覺較為簡單,視網膜中主要有兩種視覺細胞,分別是棒狀細胞和錐狀細胞。
棒狀細胞負責在黑暗中提供灰度視覺,使狼具備較強的夜視能力。錐狀細胞則負責在白天提供彩色視覺,但狼的錐狀細胞相對較少,所以它們都是身患色弱、色盲的病人。
火光對狼的視力有一定的影響。雖然它們的眼睛具有較強的夜視能力,適應夜晚狩獵。但當它們接近火源時,火光的明亮度會使它們的視力受到干擾,導致它們在火光下看不清目標的運動幅度和細節。
不但如此,火光還會產生反射和閃耀,使它們的眼睛產生眩光的感覺,會影響它們的深度感知和準確判斷距離的能力。
另外,火光的顏色變化對它們的視覺影響更大,火焰通常呈現出橘紅色或黃色的色調,這與它們的視覺系統所適應的藍綠色波長不同,會進一步扭曲它們對火焰環境下的視覺感知。
除了視覺影響,它們對火本身,也有一定的畏懼本能。
狼的聽覺和嗅覺都很敏銳,它們能夠感知到火焰的高溫和煙霧散發出的刺激氣味,這些刺激會引起它們的不安和警覺,本能地使它們與火焰保持距離,避免接觸。
而且,這裡面還有遺傳基因在起作用。
由於它們濃密的毛髮非常易燃,所以它們會盡量避免接近火源,以免被火焰灼傷燒殘。這種面臨生存危險的直覺,和傷痛哀嚎的等死經驗,只能來自親身經歷和基因傳承。
所以,要不是餓瘋了,不吃到這一口,整個狼群就會滅亡,它們對接近火源還是很謹慎的。
畢竟,先確保生存繁衍,才是動物本能。
火圈之外,野狼們如暗夜中的幽魂一般,或是悄然遊走,或是蹲坐於地,或是近前試探,或是鷹視狼顧……它們的耳朵尖豎煽動,警惕地聽著火圈中的每一絲動靜;
它們狡猾地繞著火堆遊走,尋找缺口漏洞。它們步伐迅猛敏捷,卻不發出絲毫聲響。它們不斷試探,企圖找到破綻,立刻發動突襲。
它們閃爍著兇惡貪婪之光的眼睛,始終只是盯著祭酒的身影; 它們咧嘴齜牙的鋒芒,彷彿將要刺穿祭酒膽寒的靈魂;它們的鼻子顫動嗅探著,等待火圈中飄散出祭酒這隻烤熟的鴨子的肉香味……
祭酒不斷地往火堆中新增灌木,維持火圈熊熊燃燒。
飛濺的火星在空中翩翩起舞,落在幾隻野狼的毛髮之上,嚇的它們立刻倒地翻滾,口中哀哀直叫。
刺鼻的煙霧飄向另一邊的狼群,刺激著它們靈敏脆弱的鼻子,誘發它們一陣陣地低首噴咳,迫使它們退出火焰之外很長一段距離。
而火圈之中的祭酒,也面臨著兩難的抉擇!
“躲在火圈之中,雖然防得住一時,但是,灌木耗盡之後呢?天亮之後又該怎麼辦?”
“主動出擊,擒賊先擒王,把頭狼搞定了,就成功了一半。但是,頭狼八成是那匹遠遠地躲在狼群后面的陰險小子,難道要硬拼?一路殺將過去?”
祭酒幽怨地看著那匹遠離火焰,強壯又兇猛的頭狼,彷彿它也在盯著祭酒陰毒兇殘地壞笑著……
“唉,弒殺容易,馴服難啊!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人都如此,何況禽獸呼?”
“除非……欸?……嘿嘿……”
祭酒眼中突然靈光一閃,露出狡黠的奸笑……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