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兗二州,齊魯之地。

作為聖人故里,其文化內涵,亦是不同凡響。

尚功利,重倫理,求革新,尊傳統。齊魯文化,光耀後世。

兩廣戰,湖廣興,萊陽高氏,君臨天下。

神武皇帝,遵循聖人之言,將青兗二州,併為封地,賞賜三弟高炅,封為東宣王。

高歡原是兄弟三人,大哥高欣,有勇有謀,仁義忠厚。乃是父親高岱,一生的驕傲。

他自八歲時,便隨軍出征。十三歲時,第一次獨立領兵,便擊破吳越大將宇文述,連續收復城池三十二座。

高欣一戰封神。

默默無名的後生小子,一躍成為了,彼時的湖廣軍神。

鋒芒過甚,必有餘殃。

天才傲物,必有災禍。

其後五年間,高欣指揮湖廣大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打的吳越無將可擋。

那年僅十八歲的少年,縱橫疆場,所向無敵。試問普天之下,有誰能讓他垂首以待?

驕兵,為將者之大忌也。他的老師,在他耳邊孜孜不倦的說道。

時間一長,昔日裡老師的諄諄教誨,此刻在他的耳朵裡,儼然變成了,過時老者的聒噪。

終是在他領兵,攻到廣陵城下之時。以老師年老力衰,不宜長途跋涉為由,將這忠心耿耿一輩子的老者,悽悽慘慘的遣回了老家。

早已鬚髮皆白的垂暮老者,望著視若己出的得意弟子,不由得仰天大笑。跨上快馬,面向東南,頭也不回的,離開了這失意之地。

沒了最後的韁繩,高欣徹底釋放了天性。

此刻的他,眼高於頂,狂傲自負。

望著已被他幾萬大軍,圍困成孤島的廣陵城,竟是放出了三日內,攻下城池的豪言壯語。

他要書寫自己的軍事傳奇,在那史書之中,留下光輝燦爛的一筆。

他要做那孫吳二子,都沒做到之事。以此證明,他的兵法韜略,遠在二人之上。

壯志在胸,遂指揮大軍,瘋了似的,朝廣陵城發起衝鋒。一天之內,竟發起了十七次攻城之舉。

廣陵城,乃是吳越國都所在,幾百年的金戈鐵馬,面對大軍攻城,早就習以為常。

城牆比起尋常,厚了一倍不止,護城河,也深不見底。此等城牆建築,面對湖廣的大軍圍困,固若金湯。

城內將士,家園被圍,亦是眾志成城,視死如歸,士氣如虹。反觀城外,接連幾日進攻受挫,士氣早已低落到了極點。

強烈計程車氣反差之下,高欣這般毫無節奏的猛攻猛打,只不過是給那護城河裡,徒增屍首而已。

一連五天,攻城絲毫沒有進展。高欣不由得勃然大怒,狀若瘋魔的他,竟下令,將領軍將領全部處死。

恐怖氛圍的籠罩下,強行提升士氣。

彼時,年僅十五歲的高歡,亦跟隨大軍出征,於高欣帳前作一參將。眼見往日裡忠厚仁義的兄長,竟然變成兇殘暴戾之輩,心中不忍。

於是趁著月色,來到帳前,勸諫道:“元帥且聽末將一言,而今雖是敵寡我眾。然,吳越士兵,乃大楚後裔,果敢之名,天下共識。而今,其都城被圍,已是生死存亡之刻,城內軍民,必當殊死抵抗。強拼強打,恐非上策。”

面對親弟弟的勸諫,高欣一臉默然的無視。背對著他,自顧自的,盯著他自己,早已擺佈停當的戰略地圖。

過了好半晌,才極不耐煩的回了一句:“想說什麼?”

高歡聞言,急急忙忙的回稟道:“末將愚見,不如圍而不打,困而不攻。切斷城內與外界聯絡,使其變為一座死城。待到城內糧草將盡,士氣低迷,再放出風去,城內百姓士兵,凡出城投降者,一律免罪優待,賜給金錢糧米。如此一來,可不費一兵一卒,攻破廣陵。”

高歡此謀,乃是攻心為上的絕妙戰略。當年樂毅伐齊,亦用此謀。

如此良策在前,高欣不過輕蔑的冷哼一聲,接著哂笑道:“知道是愚見,還來跟我說?用兵之道,當疾如風,烈如火,用你那方法,幾時才能攻入廣陵?”

“父帥的十萬大軍,明日便能到達,到那時兵合一處,看我如何破城。”說完便不耐煩的擺擺手,將他攆了出去。

眼高於頂,剛愎自用,斷然的拒絕了弟弟的良策。

高歡,亦是無可奈何,只能趁著月色,黯然神傷的回到自己的軍營中。

“廉潔,可辱也”,自幼熟讀兵書,最終還是走向了,為將者的危險之地。

已到危地,後果不言而喻。

面對城門大開的廣陵,高欣不假思索的輕兵冒進。終於城內被宇文述設伏生擒,斬於帳前。

聽聞訊息的高岱,悲憤之下,不顧一切的引兵出城,與宇文述展開決戰。

忿速,可侮也。情緒激動之下,引兵冒進。

又忘記窮寇勿追,這等淺顯的道理。被宇文述用誘敵之計,殺死於亂軍之中。

十日之內,兩大主帥陣亡,天下局勢瞬間改變。本可稱霸南方的湖廣,一時間潰不成軍,差點被宇文述圍而殲之,全軍覆沒。

時年十六歲的高歡,帶著十四歲的高炅,臨危受命,接過帥旗。聚攏殘部,殊死一戰,逃回湖廣,修養生息。

二十二歲,高歡再度領兵,爭戰天下。二十歲的高炅化身謀主,隨即軍輔佐。

兄弟二人,合作無間。短短五年的時間,破吳越,平南楚,降荊漢,稱霸南方。西蜀小國,眼見南方平定,望風而降。

至此,湖廣,遼廣,隔長江對峙,天下大勢,盡在兩廣。

這些個往事,透過一位老者之口,雲淡風輕的說出。

既是故事,也是回憶。

彼時少年,今已華髮。

那老者,看著水面之上的倒影,已是須發皆白。雙手搭在輪椅的扶手上,這輪椅代替他的雙腿,不覺間,已是四十個年頭了。

現今,已經年過百歲的他,回想少年時的青蔥歲月,怎能不感慨萬千。

“義父的一生,金戈鐵馬,波瀾壯闊。孩兒每每聽來,都不免心潮澎湃。”老者背後,推著輪椅的年輕人,滿臉欽佩的說道。

“你等小子,身在這太平年月裡,何其有幸。那亂世的歲月,聽起來心潮彭拜,身處其中,留給你的只有數不盡的血和淚。”老者每說一句話,都是上氣不接下氣,總要喘上很久,才能平復。

“義父起風了,孩兒退您回府吧!”少年關切的說道。

“不,不用。推著我,上後園。”老者有氣無力的說著。

“是,孩兒知道了。”那少年,本還想規勸。但聽著老者氣力不足,卻毅然決然的語氣,只能遵命。

兗州的風,不似雍涼那般冰冷刺骨,也不似揚州那般吹拂人心。

朔朔的冬風,如詩一般,悠揚深沉。吹拂起淡淡的思緒,揮灑在冰冷的空氣中。

那少年推著老者,一步一步穩健的前行著。

片刻之間,已然到了,那人跡罕至的後園。

這座後園肅穆靜謐,只有四方圍牆,一座三層小樓位在其中,僅此而已。

“老莫,開門。”老者話音未落,一個身形魁梧老漢,從圍牆內,開啟了那扇鐵門。

“我們進去。”少年聞言,推著老者,往門內走去。

剛行至門口,那看門的老莫,便一把將其攔住。正欲從他手中,奪過輪椅,卻聽得老者說道:“老莫,平兒和我一起進去,你就暫時守在這裡吧。”

聽聞老者之言,方才還怒氣衝衝的老莫,立時便安靜了下來,一言不發的躲過一旁。

“平兒,走,進那座樓。”少年抬頭望去,不遠處,那三層小樓,傲然屹立。

道路兩旁的一株株松柏,便是在這嚴冬時節,亦是鬱鬱蔥蔥,堅不可摧。

“吱呀”的一聲,那扇古舊的大門,被人緩緩的推開。

“義父。”

“進進去。”短短的三個字,老者說得已是極為困難。

那上氣不接下的感覺,像是下一刻,便要嚥氣了一般。

少年眼見於此,急急忙忙,從懷中取出一個小紅瓶。伏在老者的面前,將瓶中之藥,喂入老者的口中。

一瓶藥下肚,老者的氣息瞬間恢復。面色也變得紅潤了起來,就連一頭的華髮,在那一瞬間都變成了青絲。

老者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悠悠的回過神來。方才還紅潤的面色,烏黑的頭髮,轉眼見,便恢復了那副百歲老人的樣貌。

如此怪異的場景,少年卻是見怪不怪。眼看著老者緩過起來,忙上前問道:“義父,好些了嗎?”

“好多了,這藥效是越來越弱了。”老者略感無奈的說道。

“義父放心,想來在過不久,揚州石家,便有訊息。”少年安慰著說道。

“若不是要為琛兒討回公道,這種生不如死的日子,老夫真是不想過了。”老者悲愴的說道。

“石家之事,先放在一旁。平兒,你替我去上三炷香。”聽的老者如此說,那少年才抬頭看去。

這三層小樓裡,密密麻麻,整整齊齊的盡是些靈位。

“義父,這是?”少年大驚失色的問道。

“這些都是,當年跟隨義父,征戰天下的將士們。”老者語氣堅毅的說道。

“將士?”少年驚歎的說道。

“是啊,征戰天下,血流成河。戰死疆場之人,又豈是這三層小樓,能夠裝的下的?”老者嘆了氣,接著說道:“這裡的三千人,在那歷史的長河之中,不過滄海之一粟。多少將士,埋骨荒野,多少英魂,喪於皇權。”

“十八,十六,二十二,義父,這些人都很年輕啊。”那少年走進看去,那靈位之上,不僅寫名字,籍貫,還將終年詳細的記錄。

“他們很年青,卻很勇敢。他們知道,這一番拋頭顱灑熱血,所謂何來。他們守護了天下的太平,總該有人也來陪陪。”老者目光溼潤的,看著面前的靈位說道。

那少年聽聞義父的一番話,不由得肅然起敬。

明亮的眼眸,閃閃發光。透過眼前的牌位,眼前浮現出,那些少年,浴血疆場的颯爽英姿。耳畔回想起,那戰場之上的,震天撼地的戰鼓聲聲。

此刻,他心中的欽佩之情,油然而生。但見他,作揖為禮,對著成百上千的牌位,深深的鞠了一躬。

“平兒,替為父上柱香吧。”少年聞言,隨即趨步上。

點燃了桌案上的,三株清香,畢恭畢敬的將那三株清香,插入香爐之中。

抬頭看去,那少年不由得大驚失色。只見那主位上赫然寫著“高炅,青州萊陽人,年八十。”

“義父,這這是”少年一臉驚恐的,望著面前的義父道。

“這確實是我的靈位,但你面前的,也是活生生的人。”高炅平淡的說道。

“四十年了,四十年前,我就該死了。我吊著這口氣不走,只有一個目的”

“替大公子討回公道?”不等高炅說完,少年便接道。

“琛兒當年,枉死蜀中。高沛當年,沒給我個說法。如今高潛,仍在給我打馬虎眼。”高炅情緒激動的說道。

“好,你們不說,那我自己查。”高炅雖是面無表情,但那歲月沉澱的雙眸中,一股悲憤之情,噴湧而出。

“高潛盼著我死,想著我死了,這事就這此了了。哼,黃口孺子,想的到美。便是全身下上,只有嘴和眼能動,老夫也要和他死磕到底。”到底是沙場宿將,便是年過百歲,全身癱瘓,言語之間,仍是霸氣外漏。

“義父,蜀中之事,一切都按計劃進行。想來不用多久,西蜀內亂必起,到時候義父便可趁亂,攻入西陵王府。”少年輕聲的說道。

“平兒,西蜀之事,你要多加上心啊。義父的時日,不多了。”高炅哀嘆道。

“孩兒高平,受義父大恩,怎敢不以死相報。”高平一臉誠懇的看著高炅說道。

“朝廷的請柬昨日送到了,皇帝竟然邀我,去參加冬日宴。”高炅眼眸深邃的說道。

“義父這般身體狀況,豈能再受長途顛簸?依孩兒之見,還是不去為好。”高平規勸道。

“往年可以不去,今番卻不能不去。如今宗族之內,我的輩分最高,我若不去,這祭祖之事,誰來主持?況且,京都之內,我還有老朋友要見”高炅話到一半,便沉沉的睡去。

此等狀況,高平心知肚明。乃是那瓶藥水,所帶來的副作用,昏睡個半個時辰,便會醒來。

他默默地守在一旁,靜待高炅醒來。

老狐狸出山,只怕天下難安。今年的冬日大宴,想來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