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壽立刻眉頭一皺。

眼下戰局雖有利於明軍,可戰況依舊十分慘烈,可後金援軍既然殺到,明軍這邊就勢必要分出一些軍馬,到時攻城難度就更大了。

想了想後,祖大壽大手一揮。

“速速讓此人進來!”

不多時,張長貴來到祖大壽麵前,納頭就拜。

“啟稟總兵,我軍夜不收小隊在五十里外官道上,發現韃子援軍蹤跡。”

“援軍兵馬共有多少?”祖大壽死死盯著張長貴。

“這批韃子援軍大約三百來人,正好是一個牛錄兵力。”

“多少?三百人!”祖大壽立刻愣住了,皺著眉頭望向張長貴。

一旁張春見狀,當即也出聲問道:“長貴,你們可曾看仔細了?須知軍情如火,一旦哪裡出了紕漏,事後將以軍法論處。”

張長貴表情嚴肅地點了點頭。

“回稟大人,我等看得十分仔細,決計錯不了!”

他當然知道,自家大人正在提醒自已,這個訊息如果吃不準,不妨說得含糊一些。

可是,有了那個望遠鏡輔助,他們一切都看得真真切切,又怎麼會出錯呢?

張春滿意地點了點頭,轉頭望向祖大壽。

“祖總兵,如此看來,應該是沒有錯了。”

祖大壽習慣性地摩挲著下巴,皺著眉頭思索起來。

“怎麼才來了這點兵力?三百人夠幹什麼的?”

張春沉吟著道:

“依我看,這個訊息應該無誤,畢竟韃子留在關內的守軍有限,總數不會超過兩萬。可他們,卻要守住四座城池,因此只能派出一個牛錄兵力,用意應該只是牽制我軍攻城。”

聽張春說得有理有據,祖大壽緩緩點頭,臉上漸漸露出一抹笑意。

“既然如此,那我就叫它有來無回!”

說著,他轉過身來,看向身旁一位參將。

“文詔,我命你率一千關寧鐵騎,即刻前去迎擊此軍。

記住,給我狠狠地打!”

祖大壽口中的“文詔”,正是後來將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流賊,打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被後世譽為明末第一猛將的曹文詔。

此人年紀大約三十來歲,頭戴鳳翅盔,身著一襲金色山文甲,整個人生得虎背熊腰,英氣逼人,一雙眼睛更是精光閃閃,顧盼生威,行止間有種龍行虎踞的懾人氣勢。

一聽這話,曹文詔當即出列,對著祖大壽拱了拱手。

“總兵放心,以一千打三百,以我堂堂關寧鐵騎戰力,加之我軍還是有備而戰,此戰必勝!”

“說得好!”

祖大壽哈哈一笑。

“既然如此,那我就等著你的好訊息!”

“是,總兵!”

說罷,曹文詔直起身板,向著帳外走去。

……

望著漸漸昏暗的天色,巴都禮那陰鬱的臉上,再次浮上一層陰霾。

當接到這次馳援灤州的命令時,他心中就隱隱猜到,此行可能凶多吉少。

早在前幾日,當明軍向著灤州方向聚集時,他就已經接到探報,得知本次圍攻灤州的明軍中,不但包括三萬關寧鐵騎,還有山西、山東等兩路明軍,總數至少在五萬以上。

如此陣仗之下,他手頭上這區區三百人,單單能夠自保就不錯了。

在給他的密信中,上面只留下“見機行事”四字,這就說明,即便給他下達命令的貝勒阿敏,對於此行也不看好。

所以,他早就打定主意,絕對不能和明軍硬碰,只需在外圍牽制就好。

他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已遇到的不是關寧鐵騎,因為關寧鐵騎和後金軍一樣,大部分都是騎兵,機動力強,一旦被其纏上,就算想逃都十分困難。

而其他明軍,步卒則佔比較大,就算自已這三百人打不過,逃還是能逃掉的。

這時,他看到一個後金探哨小隊迴歸,當即驅馬上前,望著隊中伍長問道:“前方有無敵情?

那探哨伍長見額真當面問話,立刻畢恭畢敬地答道:“回稟額真,暫時並未發現敵軍。”

一聽這話,巴都禮剛剛放下心來,可猛一抬頭時,突然看到前方官道左側,正有一片蔥鬱的密林,立刻心中又是一突。

“布順,前方那片密林,你可曾派人進去看過?”

話音未落,巴都禮身旁一位副將立刻答道:“之前有派哨探過去看過一次,但卻沒有發現敵情。”

巴都禮心中頓時暗鬆一口氣。

不過,他在想了想後,還是覺得再看一眼比較保險,當即便吩咐道:“我軍即將透過此處,為了以防萬一,你還是再派出一隊哨探,進入林中仔細看看。”

布順點頭稱是,當即又派出一隊哨探過去。

那五個哨探騎馬進入林中後,一直沒有什麼動靜,巴都禮剛剛覺得有些安心,突然間,林中猛地響起一聲哨響。

緊接著,一陣馬蹄踏破大地的聲音驟然響起,無數騎士瞬間便已衝出樹林,向著他們當面衝來!

轟隆隆!

轟隆隆!

……

一時間,整個大地都在微微震顫,給人一種身在末日的感覺。

巴都禮面大色變,當即大聲嘶吼起來。

“敵襲,備戰!”

當他經過一番觀察,終於看清來襲明軍裝備時,心中頓時一陣冰涼。

完了!

伏擊他這支軍隊的,正是明軍關寧鐵騎!

這是因為,這些人不但大多騎馬,而且手上拎著的武器,都是狼牙棒一般的東西——三眼火銃!

這種火銃,正是關寧鐵騎的標誌性武器!

……

眼看關寧鐵騎都已衝出,趙天佑等也來到樹林外圍,熱血沸騰地看著眼前一幕。

眨眼間,一千關寧鐵騎便已衝入敵軍,與敵混戰起來。

一時間,喊殺聲,馬蹄聲交錯在一起,此起彼伏,這片昏暗的天地間,很快就被染上一層淡淡血色。

後金兵雖然倉促應戰,可一股彪悍之氣仍在,所有騎著馬的白甲兵、馬甲兵,立刻策馬上前攔住關寧鐵騎,戰勢一度陷入膠著。

張元騎在一匹馬上,背上長弓早已摘了下來,右手還捏著一根箭矢,躍躍欲試地望著戰場。

“伍長,我們也跟著衝過去吧!”

“再等等!”

張躍沉穩的聲音響了起來。

“我等裝備不如關寧鐵騎,硬打硬衝損失較大。等關寧鐵騎將韃子衝散時,我們再跟著衝出去,順便收割韃子首級。”

說著,他轉頭望向一旁的趙天佑。

這一次,他們沒有受到任何損失,就能提前發現後金援軍,並及時派人上報,已經立下大功了。

這一切,都要多虧那個“千里鏡”!

而現在,面對如此大戰,趙天佑依舊錶現沉穩,絲毫不像張元這般浮躁,一看就是那種久經沙場,見慣場面的人。

這一刻,張躍不禁暗自慶幸,自已小隊能有趙天佑相助。

可張躍卻絲毫不知,此時趙天佑也是渾身熱血沸騰!

他苦等了四個多月的機會,眼看就在眼前,怎能讓他不分外激動?

他的眼睛,一直死死盯著那個牛錄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