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是入了秋,但是秋老虎還是很噬掠,正午時分,村子裡幾乎沒了什麼人影走動。

夏曉曉拿著一片樹葉蹲在門檻上裡無精打采的扇著,真是懷念空調啊

“曉妹妹,喝點水吧”一個稚氣未脫的聲音想起在夏曉曉耳邊

夏曉曉沒精神的抬手借過碗“冬哥哥,你頭上的傷口還疼嗎”

夏鼕鼕搖了搖頭,那張稚嫩的面龐之上,還帶著些許孩子氣,額頭上纏著的兩圈白布條,更為他增添了幾分茫然。他的眼神有些迷茫,彷彿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不解。

他不知道自已為何會來到這個村子,只記得醒來時便已在此處。家裡的吳嬸嬸說,他叫夏鼕鼕,他是她們家的表親,受了些外傷,撞了頭,需要在鄉下靜養一段時間。然而,無論家人如何對他親近,他都感到一種難以言喻的陌生,彷彿這裡並不是他真正的家。每當他試圖努力回想過去,頭部就像要炸裂開來一般,劇痛難忍,讓他生不如死。於是,他索性不再去想。

不過,家裡的曉曉妹妹倒是十分奇特。不知為何,他總覺得一個三歲的小姑娘,不應該是這樣子的。

兩人就這樣一左一右的靠著門邊坐著,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眼見外面沒有那麼大的日頭了,夏曉曉想起她的豆腐大業還沒開始,上次泡的豆子,因為家裡人都忙著,就被夏曉曉挖了坑填了進去,昨晚又重新泡了一批。

夏王氏此時也從裡屋走了出來,看著兩個小傢伙,略微責怪道“這麼大的日頭不去歇著,都杵這門檻幹嘛?當門神嗎,趕緊的都進來”

夏曉曉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塵,又拉了拉夏鼕鼕,對著夏王氏道“阿奶,我們去坐豆腐吧”

夏王氏點點頭,本該早做的事,被接二連三的事耽誤了,就連忙去叫了夏老頭子,叫他去把豆子推了,自已轉進廚房,倒水,刷鍋,點柴火,一氣呵成,整個動作行雲流水。

夏曉曉在一旁感嘆,這真是操持了一輩子的家務練就的

說來夏曉曉性格事有些疲賴的,有時候想掙扎做某件事,必然事為了以後更好的發展她的養老事業

不一會夏老頭就提著一桶磨好的黃豆進來,夏王氏用拿著早就準備好的另一個桶,鋪上紗布,讓夏鼕鼕拉住,過濾起豆漿來,等了小半會,夏王氏又擠了擠,把水分揉盡,看著紗布包裹的豆渣,不知道在碗裡搗鼓什麼的夏曉曉“曉曉,這豆渣能幹嘛”

夏曉曉回過頭,想了想“放那吧,明早餵雞”本來夏曉曉想說可以來做豆渣餅的,但是突然那麼一瞬間又不想那麼麻煩了

“阿奶,可以把豆漿倒進去了”夏曉曉說

夏王氏不疑有他,倒入鍋中,這邊夏鼕鼕也望灶裡添著柴火

夏老頭又去柴房劈了些柴火過來

夏曉曉望著豆漿在鍋裡沸騰起來,這是,豆漿原有的濃烈豆腥味,漸漸淡了下來

“冬哥哥,不要加柴火了,可以把大的柴火退出來了”曉曉說道

夏曉曉這時拿過五個 碗,一個碗裡舀了兩大勺豆漿,又加了小半勺糖,輕輕化開“冬哥哥,你幫我把這幾碗豆漿端到堂屋去”

夏鼕鼕點點頭,隨即起身去端了豆漿

見夏鼕鼕端著豆漿的功夫

待鍋裡不在翻騰,夏曉曉拿出準,化好的是石膏水 ,分成三次,兌到鍋裡,還一邊給夏王氏輕輕說該如何點這豆漿

不一會鍋裡的豆漿都凝結在一起來,夏王氏頓覺得神奇了些,剩下的步驟,昨日也說過,就交給了夏王氏。

夏王氏也是手腳麻利,鋪好紗布,又將鍋裡凝結的豆腐舀到木框裡,壓好模板,又在院子外面找來一塊石頭壓在木板上

見事情都做得差不多了,便叫上夏王氏和夏老頭去了堂屋

“阿爺,阿奶,冬哥哥你們先做著,我去叫阿孃”夏曉曉說著便跑進來了房間

吳婉娘此時正專心的繡著件小衣,從前是懷了一個孩子,舊衣服改改便是,如今肚子裡揣著兩個,衣服便有些不夠了。撫摸著肚子,又歡喜,又擔憂,希望兩個孩子都能平安降生,可是萬一有個意外,相公再娶,不知那後孃是否能對孩子好些。想到這,吳婉娘又打起精神,一定會沒事的,就算為了孩子她也不能有意外。

“阿孃,天氣熱,別老待在房間裡,我煮了點豆漿,快出去喝吧”夏曉曉跑到吳婉娘跟前笑道

吳婉娘看著這個只有三歲的女兒,自從昏迷後,眼裡的稚氣越來越少,取而代之懂事,讓她晃了晃神,回過神“好,曉曉,你也別太累”吳婉娘憐愛的撫摸著女兒,不管如何,這也是她懷胎十月所生下的,這點誰也改變不了。

四人坐在堂屋品嚐著碗裡的豆漿

豆香味混著糖的甜味

夏鼕鼕第一次喝到這東西,不由的感嘆“真好喝,以前從未喝過”

夏曉曉聞言笑了笑“你怎麼知以前從未喝過”

夏鼕鼕也不甚瞭解,“我也不知道,但是也味道就是陌生,但是好喝”

吳婉娘也贊成的點點頭

夏王氏和夏老頭雖嘴上沉默不語,但心中也納悶,這普通的黃豆,為何無人能想到如此做法?直到晚上見識了那炒豆芽和悶豆腐的美味,夏王氏和夏老頭才驚覺 ,以前的他們簡直是在暴殄天物啊!

晚上,夏鼕鼕喝了藥,倒是早早的睡了,吳婉娘也覺得身子一天天的重,便早早上了床鋪休息

夏曉曉扒拉到夏王氏房間裡

見爺爺奶奶還未寬衣,便知這是等著她了。

“阿爺,阿奶今天這三樣你們覺得如何”夏曉曉直接問道

“就是不知道這一斤豆芽具體能做多少豆腐,豆芽,是否分季節,還有就是如何定價”夏老頭想了想

夏曉曉回想了從前那個時代的科技和狠貨到處都是的時代,產量自然是不及的,但是一斤豆芽至少也能發四斤 左右的豆芽,要是溫度和溼度都合適,這產量還能漲一點,至於豆腐,保守估計,能出到五斤左右

“這一斤豆子能出四斤豆芽,五斤豆腐”夏曉曉保守的說道,又問“阿奶,這黃豆收成多少錢一斤”

夏王氏說“這本身不值幾個錢豆,都是鄉里鄉親的,便是三文一斤,拿到集市去賣不過最多兩個半銅板”

夏曉曉點頭又算了算“豆腐我們可以買三文一斤,豆芽我們賣五文一斤如何”畢竟這一斤豆芽,一斤豆腐也是能做一盤菜的,秋天已過去,到了冬天,豆芽即使出的少了,豆腐也能掙些回來

夏老頭有些吃驚,這中間的利潤,即使他也是看到了的一斤豆子才3文錢,能出五斤豆腐,便是15文錢,而且一斤豆腐也不算貴,想起晚飯的滋味,頓覺這是個好主意。夏王氏自然也是想到了這一層。

夏曉曉又想了想“阿爺阿奶,我們還是得買頭牛,做個牛車,常來常往方便”

夏老頭搖搖頭,“左右離收莊家還有段時間,也不知道這東西市場究竟如何,不能超之過急,到時候我去找村長借幾日,給點租金,要是生意好,我們再做打算”

夏曉曉只好點點頭,槍打出頭鳥,笑你窮,哭你有,雖說民風淳樸,但也不一定沒有攪屎棍,低調點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