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會德豐的收購大戰爆發的非常突然。

2月14日下午,會德豐的股票停牌,馬上就傳出了收購的確鑿訊息。

收購者是FALYN公司,這是由邱德拔於前幾天才在香江註冊的公司。羅富齊父子(香江)公司為其財務顧問,它代表FALYN公司提出有條件全面收購會德豐的建議書。

FALYN公司將以每股現金6港元收購會德豐A股,每股0.6港元現金收購B股,收購共涉資金19億港元。

建議書還聲稱,FALYN公司已經從會德豐的二股東馬登家族購入了6.7%A股,約2.1億股,以及22.7%的B股,約0.54億股,兩項合計佔會德豐13.5%投票權。

此時會德豐第一大股東張玉良見到收購建議書,這才如夢方醒。

股份公司最起碼的原則是,重大股權變更,須徵得大股東同意,更不用說必須要讓全體董事知道了。

小馬登私下與邱氏交易,太不把多年的合作伙伴當人了,張玉良感到氣不打一處出。更何況,邱德拔入主會德豐,很可能會令原有股東的利益受損。

於是張玉良發誓要挫敗馬氏與邱氏的企圖,情急之下,去搬救兵。

傳說他先找過李蕉誠,但最後是由包大人出面迎戰。

實際上是有高人在背後指點,張玉良直接找的包宇剛。

張玉良轉讓股票之前,對包氏有一個要求,就是如要收購,就要完全控制住會德豐,不要讓對方有任何反收購的空隙。

包氏說絕對沒問題,內幕商談,即告搞掂(弄妥)。

包宇剛如此果斷,是因為會德豐已不再是故友老馬登的家業了。

而且此前由於季宇寧的提醒,包宇剛一直磨刀霍霍,等待已久了。

登陸船王的介入,把收購戰推向高潮。會德豐的原有兩大股東張氏和馬氏,則坐山觀虎鬥,不過他們都把籌碼壓在各自的鬥士上了。

2月15日,週五發牌,會德豐的股票立即被抬高,升至6.4港元,超出了建議收購價。這證明有第三者入市橫掃。

此時,大股東張玉良的真相已大白天下,市場之揣測多集中於張本人身上,以為他就是反收購者。

2月16日,週六,股市休市,包氏家族的財務顧問鳳凰財務顧問公司,代表反收購方九龍倉提出有條件全面的收購會德豐建議:A股每股6.6港元,B股每股0.66元,均比邱氏FALYN的收購價高出。

股市休市,股民卻已沸騰起來,眼見到坐山虎與過江龍大戰,自己亦欲借兩強相爭猛撈一把。

邱德撥挾巨資進港,自然已經做好反收購的準備。

2月18日週一開市,就出現6.8元盤,有人估計是邱氏暗中吸納。會德豐停牌一天,但會德豐旗下的7家子公司卻毋須停牌。會德豐系的置業信託和聯合企業兩隻股票均被炒高,因為它們持有會德豐股份。可見這時的條例及條例實施監管疏漏頗多。

包宇剛準備動用22.3億港元現金用於收購,並聲稱已直接間接擁有相當於34%的會德豐股權。這批股權,顯然來自張玉良。

2月19日,鼠年最後一天,除夕這天香江是不放假的。羅富齊代表FALYN將收購價提高到A股7港元、B股0.7港元,整個收購將涉及資金24.3億港元。

收購再掀高潮,接下來就是春節休市5天。

相信包宇剛和邱德拔都沒過成安穩年,他們運籌帷幄,牛年開市再戰。

2月25日,大年初六,股市重新開市,包宇剛出新招,宣佈以11港幣的價格收購聯合企業,溢價26%。

聯合企業的主要資產是船隻,包宇剛看中的是聯合企業持有的6.8%的會德豐的股份。

這個時候邱德拔正在和聯合企業談收購。包宇剛此舉,可以算是釜底抽薪的計策。

當天會德豐的股價升至A股每股7.5港幣,B股每股0.75港幣。再次出現了股票市價高於收購價的局面。這在股市收購戰實為罕見。

2月26日,九龍倉的財務顧問再次提高收購價,會德豐A股7.4港幣,B股0.74港幣。將動用資金25億港幣。此舉再次震動了整個股市。

市場等待邱德華再次提高收購價比拼。但邱氏沒有作出回應,他的財務顧問羅富奇也沒有正面回答。看來是不會提高收購價了。

此後會德豐的股東不斷的陸續前往九龍倉指定的經紀行售出股票。

3月15日,鳳凰財務顧問公司發表宣告,九龍倉已持有超過50%的會德豐股權,收購獲得成功。

同日邱氏的財務顧問羅富奇公司也發表宣告,將所持股權授予九龍倉,邱氏獲利回東南亞發展。

這就是這一世會德豐收購戰的整個過程,和前世基本上沒有太大差別。

2月27日這一天,很多會德豐的股東看到收購方邱德拔並沒有加價,那麼最高價就是包宇剛作為反收購方報的價格了。

所以很多股東從這一天開始,也不再觀望和等待了,陸續將手中的股票售予九龍倉的財務顧問鳳凰財務顧問公司。

看著鳳凰銀行大廈樓下那排隊的人流,那都是會德豐的散戶,他們是來售出股票的。

利志和包宇剛等人都長出了一口氣。

勝局已定。

購成功了。

季宇寧是2月28日中午飛抵香江的。

當晚和他的兩位哥哥見了面,一起吃了頓飯。

第二天,3月1日,他又乘火車趕往羊城。

他是準備當天趕到粵西的赤坎,電影天堂電影院的劇組外景地。

廣九直通車從去年7月1日起,每天已經開了第3對快車。紅磡這邊每天發往羊城的有三個車次。

季宇寧一行人坐的是最早的那一班。

車上,林妹妹坐在他對面,和他不斷的聊著電影劇本中的角色。

林妹妹很是高興,也不再撅嘴了,兩個嘴角向上微微翹起。

“宿主,鑑於你在歐洲三大電影節和奧斯卡獎上完成了演員和導演的登頂大滿貫。

你用系統賦予的電影能力,完成了系統認定幾乎無法完成的成就。

因此係統將予以獎勵。”

季宇寧正看林妹妹的時候,腦海裡系統的獎勵突然而至。

系統的獎勵是:發明可商用的藍色發光二極體的所有研究資料以及工程製備工藝。

藍色發光二極體,即藍光LED,是能發出藍光的發光二極體,其發明獲譽為“愛迪生之後的第二次照明革命”。

藍光LED的發明,使得人類湊齊能發出三原色光的LED,得以用LED湊出足夠亮的白光。白光LED燈的發明,大幅提高了人類的照明效率。

前世80年代後期的兩項突破為藍光LED的發明奠定了基礎。

一項是氮化鎵外延技術的發展。赤崎勇成功的生長出高質量的GaN外延層。

另外一項是P型半導體的摻入。藍光LED包含數種不同的氮化鎵(GaN)層。中村修二在其中摻入了銦(In)和鋁(Al),使得其照明效率大幅提高。

1971年世界上第一個藍光LED就做出來了,用的就是氮化鎵GaN,只不過亮度效率太低,無法商用,所以大家都覺得氮化鎵GaN沒前途,從而轉向其他材料。

1980年代初,在日本名古屋大學,已是年過五旬的赤崎勇帶著學生天野浩重啟了有關氮化鎵的研究。

前世他們將在1986年成功製出了以前被認為不可能製造出的氮化鎵晶體。

1989年,他們發現這將電流通入晶體的話,後者的發光可以得到增強。

隨後,日本的一家很小的公司日亞化學工業的員工中村修二注意到了赤崎勇師徒的研究成果。他順著師徒的研究方向,解決了不少技術難題,最終在1993年製出了高亮度的藍光LED。

如果說赤崎和天野兩人讓氮化物的研究有了希望。那麼中村就是這個領域的獨行俠和集大成者了。

2014年,日本名古屋大學和名城大學教授赤崎勇、名古屋大學教授天野浩,以及北美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中村修二,因“發明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體,帶來了節能明亮的白色光源”,共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藍光LED的發明,使得人類得以用LED湊出足夠亮的白光。而發白光LED的效率比白熾燈要高上不少。白光LED促成了各種LCD顯示屏的發明,也促進了照明效率的提高。特別是,後者使得人類降低碳排放、對抗氣候變遷成為可能。

這裡面的物理機理沒有什麼難的,本科生都懂,其實中村解決的就是一個微電子器件的工程問題(外延生長和摻雜的問題)。

這個成就配得上諾貝爾獎嗎?

當然,絕對配得上。

不管是基礎物理研究還是應用物理研究,只要此項研究可能或者已經帶來巨大的理論或是技術上的變革,都是有可能被授予諾貝爾物理獎的。而藍光LED無疑是已經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影響。因為現在所有的LED照明以及LCD顯示都會利用到藍光LED。

對於季宇寧來講,這項發明更直接的效果就是演唱會或者晚會的LED白光照明將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而電子產品的液晶LCD顯示可以做的更薄更小,而且能耗低,影象效果好。

根據系統提供的發明資料,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製作出基於氮化鎵的藍光LED晶體。

季宇寧幾年前就自學了大學的數學物理等理工科的本科和一部分研究生課程,知識和能力並不差,甚至他的數學的能力還要遠遠勝過那三個日本人。

至於實驗室以及實驗設施,基本上他在香江都有現成的。

而且系統提供的研究資料和製備工藝,使他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兒,也沒有彎路可走。

他可以在今年先把實驗室的藍光led晶體搞出來,至於商用的,過兩年也可以。

“弄不好還真的諾貝爾了。”

看著對面林妹妹那如蓮花綻放般的臉,季宇寧卻有另一種熱望從心底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