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管這叫清楚明白?”皇上忍不住怒火把紙扔在地上。

只見地上有幾個字。

“趙齊光,我去東瀛了,我端了東瀛的老巢就回來,別尋我,也別告訴皇上。”

說的確實簡潔明瞭,潯陽王還是面無表情“臣侄認為,樓校尉能妥善辦好。”

“他服的什麼密藥?”

“據說是散功丹。”

“什麼!”皇上拍案而起手都在抖“你再說一遍!”

“皇伯父息怒,此藥不是無解,雖說解藥難得,但葉氏的外祖父一族是有這解藥的”潯陽王變換了動作跪在了地上。

“你是說丹洲白氏?”

“正是,葉氏的外祖母是青洲崔氏,她定是有這解藥的。”

皇上眉頭舒展了些,青洲崔氏是大洲屈指可數醫學世家,崔氏傳人全都隱居山林從不私自出山,每年的三月到七月會崔氏有潛力資質的人出山問診,或是有大災疫症也會破例出山,若是私自出山或是嫁娶異姓人便是斷絕了與母族的一切聯絡,也不能用崔氏的名頭繼續生活,雖說御醫有些也是崔氏的旁枝,但總歸還是差點意思的

“就算她外祖母是崔氏的,怎知就會有這解藥,況且,她早已被崔氏除名,也無法回去求解藥的”皇上問出了自已的疑問。

潯陽王也不確定她外祖母是否能有解藥“臣侄打探到,白氏有一族傳解藥可解百毒,臣侄認為這個或許可以解了樓校尉的毒。”

“那為何你不當著葉氏的面說?”

“臣侄還有一事,還望皇伯父答應。”

“何事?”

“皇伯父應允了臣侄再說。”

潯陽王從小就是個犟種,皇上知道他並無二心,所以也就應允了“好,朕應了”

“臣侄想前去東瀛,”

皇上氣的鬍子都吹了起來,捂住自已的胸口“你說什麼?”

潯陽王又重複了一遍自已的話,皇上氣的有些說不出來話,最後就說了幾個字“滾!你馬上給朕滾回府邸,三個月不許出府。”

“皇伯父,臣侄可以去丹洲求藥,去東瀛送給樓校尉的。”

“朕非要頒道聖旨你才肯罷休嗎!”

潯陽王見皇上真是氣急了,只好說道“臣侄…遵旨。”

隨後皇上又派了四個暗衛去潯陽王府,看著潯陽王生怕他孤身一人去東瀛的。

皇上揉了揉眉心,表情暗淡了許多,自顧自的說道“既然有軟肋…那就好辦了。”

皇上又把在坤寧宮的葉懷玉傳了過來,

葉懷玉又跟著蘇公公回到御書房,進了門就跪在地上“臣婦叩見皇上。”

“賜座吧。”

葉懷玉跪坐在墊子上,還是低著頭不敢直視皇上,皇上開口問道“你外祖母可是青洲崔氏?”

葉懷玉滿臉疑惑不像裝的“臣婦不知。”

“罷了,你求藥的書信一封,朕派人去拿藥。”

“皇上?可是樓棄中了毒?”

皇上倒是沒有怪罪她的言語不敬倒是耐心解答“沒錯,安珩中了東瀛密藥散功丹,整個大洲就只有青洲崔氏才有得解毒方法”說完這些皇上觀察起葉懷玉的反應。

葉懷玉自然是不知道自已外祖母到底是不是青洲崔氏的,但是皇帝都說了,肯定是有訊息的。

葉懷玉抬頭一臉堅定“皇上,臣婦願親自去外祖家求藥,再趕去東瀛送藥。”

皇上見葉懷玉一臉篤定的表情“哦?你不怕?況且,你一弱女子如何趕路?”

“臣婦自幼便對馬術有所涉獵,雖不敢稱精通,但也能駕馭自如。且臣婦身旁還有幾位身懷絕技、武藝高強的丫鬟相伴左右。倘若真有急事需要臣婦親自前往處理,憑藉著她們過人的本領和臣婦自身的騎術技巧,必定能夠及時抵達目的地,絕不會耽誤大事。”

皇帝那雙威嚴而深邃的眼眸微微抬起,目光掃過葉懷玉說道:“既然如此,那朕就應允了。你們準備一下,明日一早便動身出發吧。\"”他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彷彿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讓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臣婦遵旨!”

待到葉懷玉離去之後,皇帝微微眯起雙眸,若有所思地對著身旁的蘇公公輕聲言道:“安珩這小鬼頭,簡直和他父親如出一轍啊!”言語之中,似乎透露出一絲感慨。

“樓二少爺畢竟還年輕嘛,難免會有些衝動的時候。”蘇公公笑著回應

然而,在這看似輕鬆的笑容背後,蘇公公心中卻不禁湧起一股擔憂。武安侯府作為京城的名門望族,其子弟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而樓二少爺這般衝動行事,若不加以引導和約束,恐怕將來會惹出不少麻煩。

“但願他不會因為女人而誤了大事!\"”皇上的聲音突然變得低沉起來,彷彿壓抑著一股無名之火。他緊緊地握著手中的奏摺,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和失望。

蘇公公弓著身子,小心翼翼地湊到皇帝身邊,壓著嗓子輕聲問道:“皇上,您當真打算讓樓家的二少夫人獨自一人前往丹洲和邊關之地嗎?此去山高路遠、前途未卜,實在令人擔憂吶!”

皇帝卻面無表情地坐在龍椅上,一言不發,手時不時的點著桌案隨後說道“去把齊信叫來”

這位武狀元雖然身手不凡,但皇上暫時還沒有給他安排任何官職。其實,皇上心中早有盤算:他計劃親自組建一個名為“四方閣”的組織,旨在蒐集九州甚至周邊四國的情報。近年來,四國之間風雲變幻、暗流湧動,各國都企圖在這場紛爭中分得一杯羹。面對如此局勢,皇上自然無法再像從前那樣安享太平。

更何況,隨著年歲漸長,皇上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逐漸顯露出衰敗之象。而大皇子又並非繼承皇位的理想人選。其他幾位皇子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實則各自心懷鬼胎,背地裡勾心鬥角。因此,皇上決定建立這個四方閣,不僅是為了鞏固自已的統治地位,更是為了日後選定合適的儲君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