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以賽亞接受了神的異象。從異象中我們看到他的大能,他的榮耀威嚴,和淨化的聖潔。瞥見上帝的威嚴,使以賽亞對自已和當時的社會有了一個謙卑的看法。 “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以賽亞書 6:5)。當我們看到聖經中的上帝時,我們自以為是的重要性得以清除,也使我們看到在敬拜中言語服侍的不足。同時,神也使我們清楚看到生命中真正有價值的是什麼。這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商業模式和敬拜方式。當我們明白上帝是誰、瞭解我們與他的關係時,我們的價值觀和我們的工作倫理會發生鉅變。
以賽亞書特別清晰地給出一幅上帝對領袖之期望的清晰圖片,有時甚至清晰得令人畏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對以色列和猶大的國王和其他領袖行為的一次深入(大部分是消極的)審查。現代職場與古代以色列的職場有巨大的差異。例如,在以賽亞書中看到的領袖,都是在政府、軍事或宗教領域工作,但是今天的許多領導是在企業、公司、科學和學術機構工作。然而,如果我們理解這本書在其歷史環境中的意義,那麼以賽亞的教導可以應用於今天的世界,我們也可從中總結出能應用於現代職場的原則。此外,在以賽亞看來,我們今天的工作方式在上帝應許其子民的新創造中,有其價值和意義。
上帝對以色列和猶大的評價(以賽亞書)
以賽亞書的大部分內容,是先知以賽亞傳遞神對以色列未能履行上帝與以色列之約的評價。以賽亞書是第一卷舊約的大“先知書”。所謂“先知書”,是以先知的名字命名、記載其預言的書卷。在讀這些先知書時,我們需要對申命記有一定了解。因為只有理解摩西律法的西奈之約背景,才能看到以色列和猶大領袖如何違背了聖約。藉助摩西,神與他的子民立約。透過與以色列民的同在,神應許給予以色列民安全、和平和繁榮。而以色列民應許要敬拜神,遵守他所頒佈的律法。像其他先知書一樣,以賽亞書宣告人民、特別是領袖,違背了神的律法。耶穌時代的猶太人經常把舊約簡單地概括為“律法和先知”,這並不是偶然的。為了更清楚地理解先知書,我們不僅應該瞭解他們的歷史背景,也要了解神與以色列民的約以及律法。
以賽亞書簡介
根據以賽亞書1:1,先知以賽亞的侍奉橫跨南國猶大四朝君王的統治: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和希西家。他作為上帝差派到猶大的使者,服侍了超過50年(從約公元前740年到公元前686年),服侍的時代大約是在其他三個大先知(耶利米、以西結和但以理)前100年。雖然猶大的政治場景與北國以色列不同,但人民的罪惡卻令人痛苦地相似:偶像崇拜、為了個人利益而壓迫和邊緣化窮人,以及各種從根本上威脅上帝律法的商業行為。像他同時代的先知阿摩司(他在伯特利的神殿向不願悔改的以色列人傳遞上帝的資訊)一樣,以賽亞清楚地看到,嘴唇的崇拜導致自我服務的社會倫理。
以賽亞與耶利米和以西結的不同之處在於,他的先知事工更大程度地融合了預言(foretelling,先知預見遙遠的未來)和直言(forthtelling,向罪人宣告真理)雖然以賽亞書提供了幾個歷史節點,讓我們可以把他定位在猶太曆史的某個特定時期,但這本書中的異象,卻包括從以賽亞自已的時代到上帝創造“新天新地”的末世(賽 65:17)。一些學者把以賽亞書描述為一個綿延的山脈,其中各個山峰清晰可見的,但是在山峰之間延伸的山谷(預言多次應驗之間的時期)是看不見的。例如,上帝對猶大王亞哈斯預言說,上帝會給他一個名為以馬內利的嬰孩(賽7:14)做為兆頭。七百年後馬太福音(馬太福音1:23)重新解釋這個預言,作為即將到來的彌賽亞的異象
據以賽亞書中的歷史記載,我們可以確定先知以賽亞生活在主前6世紀,從“烏西雅王崩的那年” 即公元前740年他接受神的異象並被呼召做先知開始(賽 6:1)。經文接下來跳過了約坦王的15年統治(列王紀下 15:32-38),在以賽亞書 7:1進入亞哈斯王(列王紀下 16:1)的時期。當時亞哈斯王面臨京城耶路撒冷即將被亞述人及其當時的盟友北國以色列毀滅的危險。後來,在第36-37章中,先知詳述了希西家王的困境:亞述將領西拿基立圍困耶路撒冷並威脅要完全毀滅耶路撒冷(列王紀下 18:13-19:37)。
以賽亞在第38-39章繼續希西家的故事:王得了致命的疾病,但上帝願意加增他15年的壽數。在上述每一個歷史節點中,先知以賽亞都直接參與,把神的話宣告給猶大的諸王。
以賽亞的預言為上帝的子民描繪了一個異象——從即將來臨的民族審判,到災難之後神恩典的復興,再到因為無法想象的榮耀而只能被稱為新天新地的末世盼望(賽 65:17)。他的工作(預言和勸誡)涵蓋了很大的範圍,從猶太君王到被虜至巴比倫,再到恢復並返回猶大。他宣佈了彌賽亞的到來和“新天新地”等將要發生的事件。從結構上講,第1-39章涵蓋了以賽亞的活躍侍奉期,其餘的章節(40-66)則深入描述了神子民的未來。 因此,耶和華透過以賽亞的預言跨越了無數世代。
以賽亞的呼召是在猶大人面前做為上帝的使者,從神的視角宣告他們的罪惡。後來,先知堅持要為以後的世代記下他的預言:“現今你去,在他們面前將這話刻在版上,寫在書上,以便傳留後世,直到永永遠遠。因為他們是悖逆的百姓、說謊的兒女,不肯聽從耶和華訓誨的兒女。”(賽 30:8, 9)。以色列民的罪,是由於他們無視上帝的律法、配不上上帝的聖約稱他們是神的子民之事實所定義的。預言中對罪人的譴責是如此強烈,以至於我們可以這麼描述當時的情形:上帝對那些被稱為他的子民的人的願望是,如果他們不是他的子民,那麼他們根本就不是人。
上帝對我們工作的看法(以賽亞書)
以賽亞書中有七個與工作有關的主題:(1)我們的敬拜和工作之間的有機關係,(2)工作中的傲慢自大和自我滿足會擊垮我們,
(3)上帝憎惡人利用窮人和使人邊緣化的方式獲得財富,
(4)上帝願意我們相信他,可以平安興旺地度日,
(5)我們的創造者——神是一切的源頭,
(6)在以賽亞書中,我們看到神的僕人如何工作的極好榜樣,
最後(7)現今的工作能在新創造中找到終極意義。
敬拜與工作(以賽亞書第一章以下)
以賽亞書以上帝厭惡人遵行宗教規條,卻過著罪惡生活開始:
你們所獻的許多祭物與我何益呢? 公綿羊的燔祭和肥畜的脂油,我已經夠了; 公牛的血,羊羔的血,公山羊的血, 我都不喜悅...不要踐踏我的院宇; 你們不要再獻虛浮的供物; 香品是我所憎惡的...你們舉手禱告,我必遮眼不看; 就是你們多多地祈禱,我也不聽; 你們的手都滿了殺人的血。你們要洗濯、自潔; 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 要止住作惡,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 給孤兒伸冤,為寡婦辨屈。(賽1:11–17)
後來,他再次重複了上帝的指控:這百姓親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敬畏我,不過是領受人的吩咐。(賽 29:13)。即將到來的以色列民族災難,是百姓壓迫工人、未能供應那些有經濟需要之人的直接後果。
向我百姓說明他們的過犯;向雅各家說明他們的罪惡。他們天天尋求我,樂意明白我的道,好像行義的國民,不離棄他們 神的典章,向我求問公義的判語,喜悅親近神。 他們說:“我們禁食,你為何不看見呢?我們刻苦已心,你為何不理會呢?” 看哪,你們禁食的日子仍求利益,勒逼人為你們做苦工。你們禁食,卻互相爭競,以兇惡的拳頭打人... 我所揀選的禁食不是要鬆開兇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使被欺壓的得自由,折斷一切的軛嗎?不是要把你的餅分給飢餓的人,將漂流的窮人接到你家中,見赤身的給他衣服遮體,顧恤自已的骨肉而不掩藏嗎?這樣,你的光就必發現如早晨的光;你所得的醫治要速速發明。你的公義必在你前面行;耶和華的榮光必作你的後盾。(賽 58:1–8)
在我們今天的世界裡,我們的日常工作似乎與我們的週末崇拜脫離了,但上帝說:“不,如果你知道我的律法,愛我,你就不會在職場虐待工人。”以賽亞從個人經驗知道,真正來自於神的異象,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包括我們作為基督徒在職場的生活方式。
這如何可能呢?以賽亞一次又一次地描繪了上帝超越眾神之上的異象:
“但要尊萬軍之耶和華為聖,以他為你們所當怕的,所當畏懼的。他必作為聖所。” (賽 8:13-14)
上帝的無與倫比的權能,因他對百姓的同情而調和:“雅各啊,你為何說,'我的道路向耶和華隱藏'?以色列啊,你為何言,'我的冤屈 神並不查問'?你豈不曾知道嗎?你豈不曾聽見嗎?永在的 神耶和華,創造地極的主,並不疲乏,也不睏倦;他的智慧無法測度。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賽 40:27-29)
\"自從有日子以來,我就是神;誰也不能救人脫離我手。我要行事誰能阻止呢?\"(賽 43:13)
“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除我以外再沒有真神。自從我設立古時的民,誰能像我宣告,並且指明,又為自已陳說呢?讓他將未來的事和必成的事說明。”(賽 44:6-7)
“雅各—我所選召的以色列啊,當聽我言:我是耶和華,我是首先的,也是末後的。我手立了地的根基;我右手鋪張諸天。” (賽 48:12-14)
我們可能會因神的權能而顫慄,卻會被他的慈愛所吸引。作為回應,我們敬拜上帝,每時每刻照著上帝的願望生活,從而反映他對正義和公義的關注。我們的工作和我們的敬拜,與我們對至聖者的看法緊密連線。我們對神屬性的理解,將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和娛樂方式,調整我們對那些因我們的工作而受益的人們之看法和對待方式。
我們的工作和崇拜的具體實踐之間存在某種有機的結合,這也出現在先知講述的兩個王的故事中。這些故事用來強調,我們要在職場中信靠神。亞哈斯和希西家先後作過猶大的王,負有的領導職責。兩位都面對可怕的、要毀滅他們的民族和耶路撒冷城的敵人。兩位都有機會相信神透過先知以賽亞的預言,即上帝不會允許以色列民被敵人擊敗。事實上,神對亞哈斯的話是,這位擔驚受怕的君王心裡最害怕的事不會發生,但“你們若是不信,必站立不穩。” (賽 7:9)。亞哈斯拒絕信任上帝的拯救,卻信靠與亞述的輕率聯盟。
一個世代以後,希西家面對一個更加強大的敵人,而以賽亞向他保證,神不會允許耶路撒冷落到西拿基立的軍隊手中。希西家選擇相信神,然後“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看哪,都是死屍。亞述王西拿基立就拔營回去,住在尼尼微。”(賽 37:36-37a)。
在這兩個故事中,以賽亞強調了信靠上帝(我們敬拜的基礎)和懼怕威脅我們的人之間的對比。職場是一個我們面臨選擇信靠還是懼怕的地方。當我們工作時,我們的主在哪裡?他是以馬內利,甚至在職場中,“上帝與我們同在”(賽 7:14)。 我們相信的上帝的屬性會決定,我們是“在信中站立得穩”還是被那些有權傷害我們之人帶來的恐懼所擊敗。假如我們的敬拜和工作不是源於神的屬性和應許,那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敬拜和工作。
傲慢自大與自我滿足(以賽亞書第二章以下)
在以賽亞的書卷中,傲慢自大與自我滿足特別與一切事情上否認上帝的權威和威嚴聯絡在一起。我們以對人類智慧或外邦假神的信賴,取代了上帝的獨一性。“到那日,眼目高傲的必降為卑;性情狂傲的都必屈膝;惟獨耶和華被尊崇。” (賽 2:11)。
這個國家的驕傲表現在三個方面:它的財富、軍事力量和偶像崇拜。這三個因素的結合產生了一個邪惡三和絃,使人們遠離對上帝的謙卑依賴。相反,他們依靠他們手所造的——偶像、財富和軍事力量。
以賽亞是如此描繪他們金銀財富的:“財寶也無窮”(賽 2:7)。他對他們的軍事實力和偶像也做了類似的描述:到處都是車馬和偶像。先知嘲笑這些偶像,他們用自已的手製造偶像,然後把它們當作神來敬拜(賽 44:10-20)。上帝恨惡人的驕傲和自恃。聚斂和追逐財富卻把上帝的威嚴置於我們生活的邊緣是侮辱上帝:“你們休要倚靠世人。他鼻孔裡不過有氣息;他在一切事上可算什麼呢?”(賽 2:22)。在第三十九章,希西家王因為向遙遠的巴比倫使者炫耀聖殿的財寶,而置自已於上帝的審判之下。國王應該在上帝面前自卑,而不是在敵人面前炫耀國中的珍寶。
剝削和邊緣化(以賽亞書第三章以下)
以賽亞書中反覆出現的指控是,領袖們不忠於神的約,因為他們以犧牲被邊緣化的人和窮人的利益為代價,追求財富和地位。上帝在(賽 3:3-15)中宣告對長老和上帝子民領袖的審判,因為他們透過剝削和虐待窮人擴大自已的財富。Williamson 觀察到,“賽 3:14中描述的這種情況通常與階級結構的形成有關,隨著犧牲小股東和類似的群體利益,財富和相應的權利越來越集中在少數特權階級手中。窮人被迫冒著成為奴隸的風險借貸……,因為抵押和債務最終淪為奴隸。儘管這種逼人為奴的方式可能是合法的,但在先知看來,乃是不公義的。” 同樣,以賽亞書第五章的葡萄園之歌中,幾個針對猶大人的第一個“禍哉”,就與他們他們剝削窮人聚斂自已的財富直接相關:“禍哉!那些以房接房,以地連地,以致不留餘地的,只顧自已獨居境內。”(賽 5:8)。
作為上帝的子民,上帝呼召他們從環境和競爭的文化中走出來。剝削窮人以提升社會精英的做法,違反了上帝稱以色列民為他的子民之約。這種模式可以在北國以色列歷史上看到——當時亞哈王透過他的外邦妻子耶洗別謀殺葡萄園主拿伯,盜取了他的葡萄園。先知以利亞為此震怒,說“狗在耶斯列的外郭必吃耶洗別的肉。”(列王記上 21:23)。因為以賽亞看到這種模式在猶大繼續,他為這種以窮人和被邊緣化的人的利益為代價,滿足自已自私野心的現象開出了一劑良方:真正的王權會進入彌賽亞時代,到時彌賽亞“要以公義審判貧窮人, 以正直判斷世上的謙卑人”(賽 11:4)。
當以賽亞集中火力攻擊猶大國中神的子民之罪時,他也宣告了上帝對列國的審判:“這是向全地所定的旨意;這是向萬國所伸出的手。”(賽 14:26)巴比倫要滅亡(賽13:9-11);在三年內摩押的榮耀將要結束(賽 15);亞蘭要被撇棄(賽 17:7-8); 古實(賽 18), 埃及(賽 19:11-13), 和推羅(賽 23:17)也都要如此。上帝要因亞述王自大的心和高傲的眼目而使其被打倒(賽 10:12)。“地被其上的居民汙穢;因為他們犯了律法,廢了律例,背了永約。所以,地被咒詛吞滅;住在其上的顯為有罪。地上的居民被火焚燒,剩下的人稀少。”(賽24:5-6)。
神對公正和公義的關注,使他今天也要審判那些為了個人利益欺詐和矇蔽他人的國家、公司和個人。在我們的時代,我們看到像緬甸那樣整個國家被他們自已的領袖剝削,像印度博帕爾悲劇那樣由於外國公司的疏忽而造成的災難,像伯納德麥道夫那樣的個人對投資者的詐騙。同樣重要的是,我們看到並且參與那些看起來很小的不公正行為,例如不公正的報酬、過度的工作負荷、壓制性的合同條款和條件、考試作弊等。換個角度看,當有人在家庭裡、工作中、教會里或者街道上虐待他人時,上帝最終會審判那些利用窮人和被邊緣化的人來聚斂財富、保住他們的工作或特權的惡人。
平安和繁榮(以賽亞書第九章以下)
與傲慢自大和自滿使我們墮落、剝削窮人以聚斂財富相反,以賽亞的第四個主題是:當我們信任這位獨一的真神時,我們將生活在和平與繁榮之中。這國民在收割時喜悅 (賽 9:3)。 因著聖靈的能力,人們會安居並享受工作(賽 32:15):“你們在各水邊撒種、 牧放牛驢的有福了”(賽 32:20)。
與此類似,希西家王相信上帝將從亞述將領西拿基立手中救贖他後,神賜給他的其中一個應許就是,人們要享受他們勞碌得來的果子:“我賜你們一個證據:你們今年要吃自生的,明年也要吃自長的,至於後年,你們要耕種收割,栽植葡萄園,吃其中的果子”(賽 37:30) 。因為即將到來的西拿基立入侵,田地已經荒蕪。然而上帝卻應許,即使他們沒有耕種,卻要收取莊稼。但對於一個想要享用葡萄的人來說,這需要多年的平安才能培植出可以收穫的果實。和平的環境是從神而來的祝福。猶大人能平安地在田間和葡萄園中勞作,是上帝立約之愛一直延續的證據。
以賽亞書第62章中新錫安的異象中,上帝其中的一個應許是,人們將享用自已的五穀和他們勞碌得來的新酒(賽 62:8-9)。類似的,在新天新地裡過去的事都要在新的創造中被忘記,上帝的子民不再受壓制,卻要建造自已的房屋、飲用自已的美酒、並吃自已的食物(賽 65:21-22)。
在舊約時代,農業是大部分人的主要職業。因此,聖經中很多的例子都來自於農業生活及相應的期待。但更大的原則是,不管我們的職業是什麼,上帝呼召我們在工作中,像在生活中其他宗教性更強的方面一樣信靠他。
上帝喜悅他的子民竭力在蒙召的領域中,扮演創造性角色。“他們必栽種葡萄園,吃其中的果子。”(賽 65:21)。當我們試圖顛覆創造者\/被造物的區別,以我們自已的價值觀和未加控制的野心取代上帝的價值觀和規定時,問題就出現了。當我們將工作隔離劃分為一種似乎與上帝的國無關的世俗事務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當然,在一個墮落的世界中,忠心地生活並不總是帶來繁榮。但是,沒有信仰地工作可能導致比物質貧困更糟糕的結果。以賽亞對猶大預言的前幾章表明恰恰發生了這種情況。
生命,知識與智慧(以賽亞書第28章以下)
跟其他的先知相比,以賽亞帶領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回到神的異象前。而一旦真正看到這異象,我們會被降卑而俯伏敬拜神。上帝是我們所有一切的源泉,我們之所是、我們之所有和我們之所知。三百年前,所羅門王已經概括了這個真理:“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 1:7) 以及“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箴言 9:10)。現在以賽亞告訴我們,神是那種知識和智慧的源頭,以及為什麼我們對上帝屬性的認識,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非常重要。
上帝已經賦予我們生命的本質:“你們自從生下,就蒙我保抱,自從出胎,便蒙我懷搋。直到你們年老,我仍這樣;直到你們發白,我仍懷搋。我已造作,也必保抱;我必懷抱,也必拯救。”(賽 46:3-4)。
上帝也給予我們知識和理解力:“我是耶和華—你的神,教訓你,使你得益處,引導你所當行的路。”(賽 48:17)。創造我們並給我們理解力的上帝,正是這種知識的唯一源頭:
誰曾用手心量諸水,用手虎口量蒼天,用升斗盛大地的塵土,用秤稱山嶺,用天平平岡陵呢?...看哪,萬民都像水桶的一滴,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塵;他舉起眾海島,好像極微之物。黎巴嫩的樹林不夠當柴燒;其中的走獸也不夠作燔祭。萬民在他面前好像虛無,被他看為不及虛無,乃為虛空。你們究竟將誰比神,用什麼形象與神比較呢?(賽 40:12-18)。
一旦我們認識到上帝是我們生命、知識和智慧的源頭,我們將會以一個新的視角看待我們的工作。我們擁有工作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這個事實,會把我們帶回到我們的源頭,即創造我們並賜下相應生活技能和興趣的上帝。以“懼怕”(敬畏)上帝的態度生活是知識和智慧的出發點。認識到這一點,也使我們能夠向上帝賦予知識或技能與我們互補的人學習。當我們尊重上帝在他人和我們裡面的工作時,工作中的創造性團隊合作是可能的。
當我們經歷神在我們身上的工作時,我們的工作變得富有成果。 “農夫知道怎樣耕種,因為上帝教導他。”(賽 28:26, NLT,中文為現代中文譯本)。我們也可以說“工匠知道如何做工,因為上帝教導他。”或者說“企業家知道如何經營企業,因為上帝教導他。”我們以一種自已不知道的方式在工作中成為神的同工,在上帝的手中成為他的器皿,成就我們想象不到的目的。
工作中的僕人(以賽亞書第40章以下)
以賽亞書1-39章中的公義(常與公正一起出現, mishpat)是用來揭示猶大的錯誤和不忠的一個詞。而以賽亞書40-55章的 公義則主要被理解為上帝為他的子民完成的一個恩典。 以賽亞自已,就是帶來上帝恩典的僕人之典範。
在以賽亞書 40-55章中建立的公義或審判,是由以賽亞在這一部分中所見證的謎一樣的僕人所建立的。以賽亞書 42:1-4中的第一首所謂“僕人之歌”,把這位僕人描述為在地上建立公義的那一位。在這位僕人的身上,上帝回應了賽 40:27中猶大對公義的呼喚:“我的道路向耶和華隱藏,我的案件(或作公義,譯者注)(mishpat)被我的神忽略了。”上帝自已的神聖旨意現在被頒佈出來,為他的子民成就他們所不能成就的事。上帝為以色列和列國成就救恩的方式,是透過上帝的僕人形象實現的。義和公義要由這位僕人成就。
關於這位僕人的身份之敘述,在這些章節之間發展,從40-48章中的以色列本身,到第49-53章中的個人形象,他用自已的雙肩挑起了以色列的使命身份(missional identity),既是為了以色列,也是為了其他的國家。
他對我說:“你是我的僕人以色列,
我要藉著你得榮耀。”(以賽亞書49:3 新譯本)
從一個國家性的以色列向一個以色列的替身(或是一個理想化的以色列)轉換,其理由在於以色列因為自身的罪而不能完成她的使命。我們在這位僕人身上所能觀察的是上帝所使用的獨特方式,向他衰退的子民交流恩典的同在和重整的美意。基於上帝自身的自由和忠於自已應許的主權,正是透過這位僕人,以色列民被賜予義(現在理解為上帝信守與祂百姓的立約)為禮物。義是接受而來的東西,而不是努力獲得的。
這就迫使我們思考自已的角色。作為蒙神恩典救贖之百姓,我們也是恩典的載體,可以讓周圍的人得益處。有時我們有機會讓我們的工作場合更公義、更憐憫,點滴地推動世界變為人類更好的居所。為此,我們必須從小事上成就僕人的使命。
反之,在另一些時候,我們很難按照上帝的意願來完成我們的工作。職場中的個人或系統也許會阻礙上帝帶領我們的道路。我們自已的罪和缺點,也許會妨礙我們可能行出的善行。甚至我們盡力而為,似乎也無法帶來任何差異。
在這樣的境況下,以賽亞用他的話語堅固了我們:
我卻說:我勞碌是徒然;
我盡力是虛無虛空。
然而,我當得的理必在耶和華那裡;
我的賞賜必在我神那裡。(以賽亞書 49:4)
儘管我們常常感到洩氣,但我們工作的最終結果掌握在上帝手中。我們可以信靠上帝,知道祂不僅可以利用我們已經成就的工作,也會在祂的時間裡成就我們的工作。正如腓立比書1:6所說,“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哥林多前書15:58也補充說,“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
在以賽亞書1-39章和40-55章中分別展示的兩種公義,是為了幫助我們仔細地理解以賽亞書56-66章所描述的公義。正是以賽亞書的這部分內容,為我們提供了對工作神學更清晰的描述。在以賽亞40-55章所描述的作為禮物的義,在56-66章成為了需要履行的責任:“耶和華如此說:‘你們當守公平,行公義;因我的救恩臨近,我的公義將要顯現’”(賽56:1)。
在以賽亞書56-66章所發出的持守公平和公義的呼籲,現在對於上帝的百姓而言是可能實現的,因為上帝藉著祂的僕人已經賜給他們恩慈的宣告。以賽亞(56:1)所用的語言,與以賽亞(51:4-8)有一定聯絡,在這裡神再次呼籲猶大追求公正和公義。在這一段中,上帝百姓行公義的可能性可見於以賽亞書.(51:6,8)的最後一句:上帝的公義和上帝的救恩不會失落,反而會存到永遠。當第40-55章進入文學性的論述中,我們看見上帝的公義和救恩在這位僕人身上施行(53章),他為了別人代而受苦。 在第56-66章中“行公義”的呼籲成為可能,因為上帝先前已經憑藉這位僕人恩慈的替代性行為,處理了以色列的不忠。用神學性的用詞來說,上帝的恩典勝過了律法;這從上帝恩慈而主動地、不顧一切代價地救贖他的百姓中展現出來了。這是唯一的辦法,使得人們可以負起責任,讓行公義的言論可以成為現實。在耶穌基督裡面所獲得的上帝饒恕的安全感,使得向善的動力可以成為現實。
在“我[上帝]所揀選的禁食” (賽58:6)一段裡,先知將論證從消極轉到正面的論述。這樣的禁食包括:鬆開兇惡的繩,解下軛上的索,使被欺的得自由,把食物分給飢餓的人,將漂流的窮人接到家中,給赤身的遮體,顧恤自已的家人(賽58:6-7)。以賽亞描繪的圖畫,表明了上帝百姓應當有的品格,和大部分周邊文化的價值形成了直接的對比。外在的宗教或宗教行為,可能會和工作倫理混為一談,但它們以缺少對工人的關心為特徵(工人、僱工或者下屬對於他們而言只不過是個人或商業發展的工具),或以某種領導風格為特徵;這種風格慣於衝突、爭吵、中傷、輕易發怒或者不受控的怒氣——這一切都破壞我們對上帝的忠誠。神向百姓宣告,因為耶穌基督所成全的工作,給我們帶來了罪孽的赦免。緊跟第58章的猛烈痛罵之後,先知承諾,上帝所有的應許都將在上帝子民之中展開:“你的光就必發現如早晨的光……你的公義必在你前面行……耶和華的榮光必做你的後盾”(賽.58:8-9;參賽52:12)。
當我們追溯“僕人”的變化,從國家性的以色列轉變為理想化的以色列,然後到52-53章中的主的僕人,再到僕人的僕人們,我們需要停下來,好好思考在耶穌基督身上所看到的僕人榜樣對於職場的啟示。以賽亞認真地構建了他對僕人的描述,清楚地表明他是上帝自身的反映。因此,基督徒在傳統上一般會將這位僕人看作是耶穌。以賽亞在52-53章中對僕人受苦的描述提醒我們,作為上帝的僕人,祂可能會呼召我們在工作中做出犧牲,就如耶穌一樣。
他的面貌比別人憔悴,他的形容比世人枯槁……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顧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哪知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賽52:14,53:3,53:5,53:7)。
對上帝的充分認識,將會激勵我們把上帝的標準作為我們的標準,以至於我們不會容許自我利益和自我膨脹來扭曲我們的工作。
耶穌,以祂的受死和復活,滿足了一個我們自已無法滿足的需要。上帝的標準呼召我們透過工作來滿足公平和公正的需要:“公平轉而退後,公義站在遠處;誠實在街上仆倒,正直也不得進入。誠實少見,離惡的人反成掠物。那時,耶和華看見沒有公平,甚不喜悅。他見無人拯救,無人代求,甚為詫異,就用自已的膀臂施行拯救,以公義扶持自已”(賽59:14-16)。作為耶和華僕人的僕人們,我們被召來滿足這些未滿足的需要。在工作場所中,這可能有許多方面的應用:關心一位遭欺壓的員工或同事,警醒留意賣給顧客的產品完整性,避開那些可能會剝奪他人付出的捷徑,甚至拒絕囤積奇貨。正如保羅寫給加拉太教會,“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6:2)。
作為耶和華僕人的僕人們,我們可能不會得到我們所渴求的好評。獎賞可能會延遲。但我們知道,上帝是我們最終的審判官。以賽亞是這樣說的:“因為那至高至上、永遠長存、名為聖者的如此說:我住在至高至聖的所在,也與心靈痛悔、謙卑的人同居;要使謙卑人的靈甦醒,也使痛悔人的心甦醒”(賽57:15)。
工作的終極意義(以賽亞書60章及後)
在整本書中,以賽亞都帶著盼望鼓勵以色列民,希望上帝最終會將百姓現在所遭受的冤屈糾正。 工作,以及工作的成果,都包含在這個盼望裡面。直至第40章,本書從講述關於現在的真相切換到講述關於將來的真相,盼望的意味逐漸增加。除非上帝賜下的、關於未來盼望的恩典將成就上帝的國度,否則在第40-59章中有關受苦僕人的描述就幾乎難以理解。
在第60-66章中,這一盼望最終被完全表達出來。上帝會再次招聚祂的百姓(賽60:4),消滅壓迫者(賽60:12-17),救贖那些悔改的悖逆之人(賽64:5-65:10),建立祂公平的國度(賽60:3-12)。上帝要取代以色列不忠的領袖,親自統管:“你便知道我耶和華是你的救主,是你的救贖主,雅各的大能者”(賽60:16)。變化是如此激烈,以至於發展產生新的創造,可以和上帝第一次創造世界的能力和威嚴相比。“我造新天新地;從前的事不再被紀念,也不再追想”(賽65:17)。
第60-66章充滿了對上帝完美國度的生動描述。事實上,新約當中一大部分的意象和神學,都是從以賽亞書的這些章節中總結出來的。新約最後的章節( 啟示錄21章和22章 ),本質上是以賽亞書65-66章用基督教術語的再現。
以賽亞書60-66章與工作或工作成果的關聯,多少可能會讓一些人感到驚訝。人們一生所勞苦的東西最終到達完美的結果,包括:
市場和貿易,包括黃金和白金的流通(賽60:6,9),引入冷杉樹木,貿易的大門開啟。“你的城門必時常開放,晝夜不關,使人把列國的財物帶來歸你,並將他們的君王牽引而來。”(賽60:11)
農林產品:包括乳香,羊群,公羊(賽60:6-7),柏樹和松樹(賽6:13)
海陸交通(賽60:6,60:9),甚至可能空運(賽60:8)。
公義和平安(賽60:17-18,61:8,66:16)
社會服務(賽61:1-4)
食物和飲水(賽65:13)
健康和長壽(賽65:20)
建造和住房(賽65:21)
繁榮和財富(賽66:12)
所有這些東西都曾引誘以色列人不信神。確實,他們越是試圖努力獲得這些東西,他們越少關心敬拜上帝或遵從祂的道路。於是他們越發缺乏這些東西。但是,當以賽亞書提出以色列將來作為新創造的希望時,書中以上提到的應許都湧現出來。在以賽亞所描述的將來或者末日,“僕人公義的後裔”將會享受之前所描述的彌賽亞時代的所有祝福。然後人們將會真正地收穫他們所勞苦的東西,因為“他們必不徒然勞碌”(賽65:23)。以色列人的悲哀將變為喜樂,而這將來的喜樂最重要的意象之一,就是他們享受他們手中勞苦的工作。
以賽亞書的結論
當基督徒生活在上帝國度已經降臨和將來完全成就的張力之間,我們對工作和工作成果的享受,並因此讚美上帝的榮耀,預示了張力最終消除的那天的到來。或許可以這樣說:當基督徒享受他們的工作,以及工作所產生的成果,並以此讚美上帝的榮耀時,他們在地就淺嘗了天堂的美妙。當一切都正確了,天地恢復到他們原來本意的樣子,工作也不會停止。工作將會繼續,並且會成為那些工作之人的極大喜悅,因為墮落的刺痛最終將會被徹底地、不可逆轉地消除。
工作和享受努力的成果是上帝的恩賜,是值得享受並和他人分享的。透過善用這些恩賜,我們可以為人類的繁榮和減輕痛苦作出貢獻。以賽亞的預言展示了一個美麗的描述,儘管我們的工作要逢週一至週五地準時上下班,但我們將透過愛上帝和愛我們的鄰舍來成全律法(參考太22:33-40)。在上帝的經濟學裡面,我們不能只愛上帝,但卻不愛我們的鄰舍。當我們的工作在這樣的恩典背景下進行時,由於耶穌基督成全的饒恕和重整的工作,我們的喜樂可以完全。當勞苦和工作成為我們自已自我膨脹的扭曲中心、犧牲了我們下屬的尊嚴、壓迫了貧窮的和邊緣的人時,以賽亞先知性的嚴厲抨擊依然有力地衝擊我們:“這不是我揀選的禁食。”當我們在愛上帝和愛鄰舍的背景之下工作和勞苦,我們就在此時此地淺嘗了新天新地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