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人起源於古代的鮮卑族系。

當曹操成功擊潰強大的烏桓部落之時,鮮卑一族開始嶄露頭角,並逐漸崛起壯大。

時光荏苒,至五胡十六國時期,鮮卑終於迎來了其發展的巔峰時刻。

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鮮卑六部之一的慕容部展現出非凡的實力與智慧,先後建立起眾多燕國政權,創造了屬於他們的輝煌時代。

然而,世事無常,風雲變幻。

慕容鮮卑最終還是不敵另一支強大的拓跋鮮卑,後燕亦難逃被北魏取代的命運。

拓跋鮮卑以其果敢堅毅、英勇善戰的精神,統一了北方大地,成為當時的霸主,在歷史長河中書寫下了壯麗的篇章。

隨著時間的推移,鮮卑族逐漸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慢慢地實現了漢化。

到後來,他們已徹底融入漢族群體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被譽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其生母竇氏以及祖母獨孤氏皆為漢化後的鮮卑族人。

此外,享有\"千古賢后\"美譽的長孫皇后同樣出身於鮮卑貴族家庭。

從這些事實可以窺見當年鮮卑族的輝煌與榮耀。

然而,那些已經漢化的鮮卑貴族們早已將自已視為純粹的漢人,對於自身的胡人血統絕口不提。

若有人膽敢提及此事,他們必定會立刻翻臉不認人。

這種對自身血統的避諱,或許正反映出他們內心深處對於那段歷史的複雜情感吧。

因此,時光流轉至大唐盛世之時,那些仍自稱為\"胡\"的鮮卑族群體,便僅剩下宇文鮮卑的子孫後代了。

遙想當年,宇文鮮卑遭遇慕容鮮卑重創後,勢力漸趨潰散,殘存者無奈北遁流離,歷經滄桑歲月,最終演變成兩支部族——庫莫奚與契丹。

它們皆源自宇文鮮卑一脈相承,卻又與已然漢化的鮮卑人大相徑庭。

這些族人始終堅守著古老的傳統習俗,對薩滿教虔誠篤信。

薩滿教作為一種基於萬物皆具靈性且靈魂永不磨滅理念的原始多神教義,深深紮根於他們心中。

在他們看來,每一座山巒都擁有守護其間的\"山神\",每一條河流亦流淌著\"水神\"的庇佑,風雷雨電更是各有神祇主宰,此外尚有眾多動物神祇、植物神祇以及祖先英靈等諸般存在......

而部落領袖之所以能夠執掌大權,則完全仰仗於至高無上的神明\"長生天\"所賜福澤。

這種觀念與漢族封建王朝所謂\"君權神授\"實乃殊途同歸。

故而欲鞏固皇權統治地位,必先捍衛神聖不可侵犯的神權。

就拿李世民來說,他貴為一代明君,卻也有無奈之時。

當旱災與蝗災同時襲來之際,他亦只能忍氣吞聲地下達一份罪已詔,表示出虔誠至極、悔過自新之意,並向天祭祀以求寬恕過錯。

畢竟,他身為\"天子\",既已享有神權所賦予的種種好處,那麼自然也要承受隨之而來的種種弊病。

而今的可突,同樣陷入如此困局之中。

眼望著周遭那些奚族士兵滿臉驚恐之色,他心知肚明,如果自已再不想辦法採取行動,那麼\"冒犯神靈\"這個巨大無比的黑鍋便會毫不留情地砸向自已頭頂之上。

試想一下,一個遭受神靈厭惡嫌棄之人,又怎配得上擔任這個極度尊崇薩滿教義的部落領袖呢?

答案不言而喻。

至此,擺在可突面前僅剩下兩條路可選:

其一,堅決否認對方湖神之身份,堅稱其不過是一隻妖邪怪物罷了,緊接著果斷出手速速將其剿滅殆盡,最後再交由部落中的薩滿出面穩定眾人之心;

其二,則是坦然認可湖神真實存在,繼而巧妙地將責任推卸至他人身上。

考慮到其中的實施難度和風險,可突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二。

“可惡的契丹人!”

他大吼一聲,臉上滿是憤怒。

“契丹人褻瀆了神靈,還矇蔽了我,如今湖神給予了我們懲罰,同時也給了我們贖罪的機會,我們要感謝湖神!”

說罷,只見他輕抬雙腿,一個利落的翻身動作從馬背躍下,穩穩落地後,緊接著雙手交疊於胸前位置,畢恭畢敬地向著古納湖深深鞠了一躬。

見到這一幕,周圍眾多奚人也都紛紛效仿起來,其中一些甚至直接趴在地上,對著古納湖虔誠叩拜。

眼見氣氛烘托得差不多了,可突深吸一口氣,提高音量對眾人喊道:

“各位勇士們,桑達大叔擁有與神靈交流的能力,接下來他會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請大家護送好迴歸長生天懷抱的兄弟們最後一程,隨後返回部落!”

“遵命!”人群之中傳來整齊劃一的應答聲。

得到指示後的眾人迅速行動起來,開始清理戰場。

他們小心翼翼地將陣亡戰士的遺體搬至一處,挖土掩埋。

而對於那些普通魚人和鬣狗人的屍首,由於不清楚如何妥善處置,只好暫時遺留在原處。

待到奚人全部離去,先前退回湖中的大魚人和鬣狗人接到盧哲的指令,重新現身。

它們把遺留的普通魚人屍體帶回古納湖,以作備用食物之需。

在此之前,由於盧哲曾經大肆擴充兵力,導致食物供給嚴重不足。

要不是成功攔截並搶奪了多批奚人的牛羊作為糧食補充,恐怕現在魚人和鬣狗人早就面臨斷糧危機了。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湖邊的牛羊幾乎被吃光殆盡,盧哲開始考慮裁減軍隊規模。

實行精銳化戰略一直以來都是他既定的計劃。

恰巧此時,奚人的軍隊來襲,這讓他下定決心藉助敵人之手來實現\"裁軍\"目標。

透過裁減那些戰力較弱的普通魚人,可以節省下近一半的口糧,同時還能檢驗一下主力部隊的實際戰鬥能力,真可謂一箭雙鵰、兩全其美!

在穿越到這個世界之前,盧哲曾在某個軍事論壇上瀏覽過一種觀點:在冷兵器時代的軍隊中,通常對戰爭傷亡的承受力非常有限。

一旦戰損率超過百分之五,就可能出現兵敗如山倒的局面;而當戰損超過百分之三十時,則意味著這支軍隊將徹底失去作戰能力。

但對於大魚人和鬣狗人來說,他們不僅擁有強大的戰鬥力,更有著英勇無畏、視死如歸的精神特質,根本不會因為過高的戰損而輕易崩潰。

因此,根據他原先的預測,即使普通魚人全部覆滅,僅憑藉鬣狗人和大魚人的強大戰力,理應能夠迅速擊潰敵軍才對。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奚人對於戰爭損傷的承受力竟然如此之高。

儘管已經摺損了近十分之一的兵力,但他們仍舊能夠持續奮戰下去,甚至連佇列陣型都未見明顯散亂。

此刻的盧哲尚不知曉,眼前正與自已交鋒之人乃是曾在歷史長河中和大唐一較高下的奚人騎兵。

歷史記載中,在唐睿宗在位期間,奚人曾令大唐遭受重創。

據《舊唐書》所載:“率兵十二萬以襲其部落,師次冷硎,前軍左驍衛將軍李楷洛等與李大酺會戰,王師敗績。”

而這位李大酺便是當時奚人聯軍的統領。

他統率八千精銳鐵騎,運用智謀、欺詐及奇襲戰術,成功地將大唐多達十二萬之眾的大軍剿滅殆盡。

由這段史實足見奚人騎兵戰鬥力之剽悍異常。

就在這時,盧哲敏銳地察覺到對手的非同尋常之處。

他深知,如果繼續與之僵持不下,結局將會如何難以預料——究竟是奚人率先敗北,還是大魚人和鬣狗人先行滅亡呢?

倘若奚人真的崩潰瓦解,他們尚可逃回營地,重整旗鼓,迅速恢復軍力。

而一旦大魚人和鬣狗人慘遭殲滅,那便是自已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家當必然毀於一旦,盧哲實在不敢輕易冒險下注。

鑑於此種形勢,他當機立斷決定召回鬣狗人和大魚人,哪怕為此付出慘痛代價也在所不惜。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對方竟然毫無追擊之意。

待到鬣狗人和大魚人安全撤回後,更令他驚詫不已的一幕出現了:只見對面竟有人跪地叩頭,彷彿對盧哲方才的罷手錶示感激涕零。

儘管摸不清其中緣由,但盧哲心中已暗暗生出幾分揣測:“莫非對方心生畏懼?如此說來,是否有望藉助談判手段,將盧大山奪回身邊呢?”

算起來,從盧大山被抓走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

過了這麼長時間,原本滿心憤怒的盧哲也冷靜了下來。

經過他的分析,如今草原各部不處於激烈的戰爭時期,草原上也沒有出現什麼大規模天災,胡人以人為食的機率不大。

而且好不容易抓到的活人,必然有一定的用處,胡亂殺掉的可能也很小。

所以盧大山的境況或許很糟糕,甚至吃了不少苦頭,但活著的機率卻是非常大的。

想到這裡,盧哲的心裡隱隱有些激動起來。

“我的目的不是殺人,只要盧大山活著,復仇的事宜也可以暫緩,得先想辦法儘快和這些胡人交涉,把盧大山要回來,不過在這之前必須再增強一波實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