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番外1:與你立黃昏
鎖金枝:新婚夜,奸臣奪我入相府 蒼月微涼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久違的上京城,亦如往日親切,與三年前也有所不同,好像更加繁華似錦。
馬車穿過人來人往的街道,楚昭昭與沈昀一起迴歸那個她曾經的故鄉,興許也是她未來的故鄉,皇宮。
雖然沈昀說過,待她成為皇后,她可以自由出入皇宮,但身為一國之後,便不能無所顧忌,她選擇回到這後宮之中,就已經做好了準備。
自從父皇死後,昭昭便覺得這裡稱不上自已的家。
實際上,她從小就思考著,如何才能在長大之後徹底地離開皇宮,卻沒想到兜兜轉轉又回來了。
她是為了沈昀而回來的。
不是她出於對愛情的誘惑,更多是出於對親情的陪伴。
沈昀,是她的丈夫,也是她孩子的父親,也是從小陪伴她成長的宛如兄長的存在。
於她而言,是他的愛情讓她沉淪,而僅僅是愛情,並不能將她束縛其中,但只要加上血肉親情的繫結,她便不能再完全捨棄。所以,她一開始並不想要她和沈昀的孩子。
但孩子已經來了,沈昀也知道了孩子的存在,他說了給孩子自由。
她相信他作為一個丈夫,還有父親的德行,這是與他相處多年之後得到的結果,這也是她選擇與他回來的原因。
她多年剋制隱忍,為了舍下那份愛情,她可以選擇嫁給別人,為了自由,她也可以舍下一切,可她最終還是心疼了,她知道他的好,所以始終放不下他。
穿越長安道,杏林外的飛花凋謝,但樹下卻開遍了丹菊。
她曾說想杏林園中種植一片丹菊,這是他親手種植的菊花,成千上百的丹菊從遠處看去,形成了一個“昭”字。
楚昭昭握著沈昀的手登上高臺,望向那片丹色花叢,眼中的神情冷靜,卻又保留輕柔。
離別三年,不僅他歷經世事,她也從一個無知少女變成能說會算的商界人物,她見過了皇宮之外的世界,與各路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此更能裁斷世事明辨是非。
從一個懵懂的女子變成一個孩子的母親,她也懂得了世間更多的情感,因此眼神中多了一份柔和,也多了一份冷靜。
如今,面對沈昀對她獨一無二的表白,她也覺得十分平常,也許是見過了太多,也許是習慣了他的好。
昭昭看向遠方的丹菊叢,溫暖地笑道:“陛下,有心了。”
沈昀見其眉間染上了喜色,心中亦是一片歡喜,這本只是他閒暇之時用來打發時間的一片花叢,沒想到卻被她看了出來。
沈昀耳廓上染上一點淡淡的粉色,他有些侷促,因為不想讓她這麼快發現,他有時候有點奇怪,想要偷偷藏起對她的思念,讓她慢慢地去發現他的心思,或許不要發現才好,如此他便可以更加肆無忌憚地宣揚著對她的愛,還要不著痕跡地,千萬不要讓她覺得他是在刻意向她乞憐,怕她覺得是自已矯情了。
幸好她不知道,那一片丹菊,是深夜時分,每一個他思念她輾轉難眠的夜晚,他用來解慰相思之苦的手法。
所幸她不知道,想到這裡,沈昀藏起臉上的笑意,卻藏不住眉眼間的溫柔,以及那耳廓上逐漸暈染的緋色。
昭昭凝望著他,將他的情緒都收在眼裡,心中也升起一陣暖意,化作無限的愛意。
眼前這位俊秀的男子,是她楚昭昭一個人的郎君,此刻望著他為她種下的花海,滿心滿眼都是為她動情的模樣。
他這副樣子,實在惹人憐愛,讓楚昭昭挪不開眼。
清涼潤澤的紅唇嬌豔欲滴,讓人想要湊近親吻纏綿,她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伸手勾住他的脖頸,踮起腳尖,吻上他柔軟的唇,溫柔勾纏,隨即腰即被人扣住,他低頭回應她的熱情,主動開啟牙關,溫暖觸碰,牽扯銀絲……
夕陽無限好,城樓上,一對璧人的影,痴纏無限的愛意,彷佛要到天荒地老,這或許就是愛情本真的模樣,我們在乎的並非是此人做了什麼,而是做這件事帶著這樣的心思,事情可以偽裝,但心思卻難以看破,要心意相通的人,在識別愛意之時,才有會心一擊的快感,兩情相悅,心有靈犀,這是無上愛情的魅力所在。
沈昀和楚昭昭都是這個世間幸運的人,多年的抵死追逐,終於讓他們到了可以透過一個表情、眼神、細微的動作,就可以看出對方內心的悲歡喜樂,以令對方的愉悅的方式延綿這份生機勃勃的愛意,從而讓愛情得以長存。所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是沈昀想要的。
他仰望多年的女子,成了他唯一的妻子,成了他孩子的母親,也如此熟知他的心意,他歡樂極了,那些隱藏的愛意盡在不言之中,他不需要她全都懂得,只要她懂得就好,當她以飽含愛意的親吻回應他的時候,他沉浸在喜悅中無法自拔……
他的昭昭,同樣以一種隱秘的方式,向他敞開心扉,悄悄地宣揚著她對他的愛。
一顆悅動的心,只因她而跳動,也只能被她安撫。
夕陽落下,兩人結束了親吻。
如初見般的,心跳的聲音彷彿穿透的心牆,跳躍到彼此的胸懷。
他輕柔地,將他抱在懷中,使她的耳廓湊近他心房的位置,隔著柔軟的衣料,觸及他心間的悅動,同頻共振。
她躺在他懷中,聽著他心動的聲音,心中升起無限柔情,將二人都包裹著,彷彿世間再無外人。
臺下宮人點亮了明燈,照耀著宮牆下的路。
她站起身,輕輕推他,“起風了,回去吧。”
“好。”他溫柔地答著,隨即一個懸空的懷抱,將她攬抱在懷中。
昭昭伸手撫住他的脖頸,仰頭輕輕地笑著,玩笑似的,“夫君抱我,可要累著了。”
沈昀一笑,揚眉道:“我的體力,夫人還不知?只願夫人一會兒可不要喊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