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返回大音山的路上,果印上仙聽了白元上仙對教授課程理念上的修改之後,內心感觸頗深。確實,傳統的講義、理念、功法都只適合於大多數人,亦或是普通凡體,而真正特殊體質的學子,是不受傳統理念的束縛的。

回到書院,果印上仙一頭扎進功房,認真梳理起課程講義,字字細讀,句句思量,不時加以修改和批註,力求達到言辭精準,道義自然。

畢竟,在這些學子當中,有一個是讓白元書院都修改過課程內容的人。

從下午開始直至次日清晨,果印上仙才昏昏沉沉走出功房,將修改多次後的講義攤在桌前,這時才發現自已全身衣襟已被汗水溼透,想來一晚用心用腦實在耗費精力,整個人都軟綿不塌。

另一間房內,龍釋子、曹維、萬小雪、劉炬、蕭山、空竹、雀奴兒一眾人都早早到來,期待著果印上仙儘快開講功法絕學。

這次,果印上仙一反平常。沒有講高深的道理,也沒有演示玄奧的功法招式,而是淡淡說道:“天下功法,宜慢、宜精、宜真。”

“慢,便是要將基礎打牢固,我們之前要求每位學子至少學習五年的自然神功,其實,五年還不夠,大家要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輩子去學,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精,便是不必貪多。而是任何一門功法,都要深度理解其核心奧義,要學會將不同的功法進行雜糅,形成屬於自已的大一統自然功法。”

“真,便是要看到、學到功法招式背後的東西。譬如一門功法,我每次講,都會與上一次講有細微的不同,甚至有時總感覺詞不達意,不能夠將自已真正感悟的東西講出來。一門功法,我可能只是講出我自已感悟到的東西,但這並非就是唯一真理,所以你們不可死搬硬套,而要結合自身體悟加以修煉。”

……

走出書院,雀奴兒站在山巔,展開雙臂,大口呼吸著撲面而來的清新空氣。來果印書院已有半年,果印上仙的傳授理念猶如醍醐灌頂,不住的在耳邊隆隆回響,與空中白鶴清亮的啼叫聲互成絕響。

龍釋子從山門望去,看著這位年紀不大的同宗師弟,正立於青峰之上,身形飄逸,俊美絕倫,一種說不出的氣質縈繞在其周圍。

“雀師弟。”龍釋子輕喚了一聲,聲音低到只有自已才能聽到。不知為何,自已突然被這眼前的一幕所吸引,所震撼。

兩大特殊體質的同宗翹楚如今同處一域,龍釋子只覺得雀奴兒是那般偉岸,那般縹緲,那般秘不可測。

山巔之上又有山巔,白雲之上又有白雲。龍釋子緩緩轉身而去,山澗中,猿聲陣陣,讓人心煩。

雖然只是半年,雀奴兒已精進不少。不僅學會浮雲術,昔日所學各門功法,亦在果印上仙的調教之下已大半糅合,施展起來更加融會貫通,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