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珠,鄭舒,聶淮,梁言,梁語,李承,白熙七人,是後面來的。在黎家的地位和作用,都非常高。

孟珠管理現代那邊的賬務,鄭舒管理村裡這邊的賬務。

聶淮負責跟著黎玉書,處理他公司的各種大小事兒。

梁言和梁語前幾年是負責去其他府城,開火鍋店的分店。

如今歲數上來了,梁言今年二十二歲,梁語二十歲。在當下這個時代,他們倆年齡不小了,白芷荷就想著讓他們回來,處理好婚姻的事情,再出去。

當時的白芷荷還覺得自己好像一個催婚的老媽子,不過也就那個時候說了一下,後面就沒說了。

開分店的事情,也就交給了李承和白熙。

等到快過年之前,他們倆,就會回來了。

方童和方清,則是像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什麼都學,公司的事兒的,作坊的事兒,帶孩子的事兒,他們都能解決。

“等我回去看看,誰的忠心程度達到一百的。過去那邊幫忙,那邊人手不夠,忙不過來。”

白芷荷單手撐在車門上,還是得需要人手。不然這些事兒,都得讓她親自過去。

沒人看著,她不放心。

黎玉書頷首,“嗯,你回去後看一看。有什麼想法,都可以跟我說。”

“對了,書。你覺得,什麼時候讓伊高峻知道我們家的事兒啊?”

白芷荷有點好奇黎玉書的想法,她個人看到神秘門框給出的答覆後,覺得隨時都可以。

可她看黎玉書,在知曉了答案後,沒有多大的神情變化。

隱隱約約之間,她覺得,黎玉書不想讓伊高峻知曉家中的秘密。

在她提到這個問題時,黎玉書輕微地皺了一下眉頭。

“我的顧慮很簡單,他是做官的。是春蓮鎮的縣令,太早讓他知道,會分了他的心。等過年吧,過年有時間。如果他願意留在這兒,就讓他知道。”

現代的知識,帶來的衝擊很大。

伊高峻是個好學的人,也是一個好官。但有些東西,不僅僅是看過,就能理解的。只有認真地學習,才能讓他實踐的更好。

換個比喻,就怕伊高峻成為一個有‘網癮’的人。

白芷荷思考了一會兒,大概地理解黎玉書的意思。

既然如此,那就順其自然。說是說過年的時候,讓伊高峻知曉家中的秘密。

但下一回家庭聚餐,肯定是會帶上他的。

黎玉書把白芷荷送回別墅後,就去了公司。

白芷荷目的明確,直接奔向客廳的右側。自從她一個月買一次下人後,這兒的名字,都多了很多。

最顯眼的,還是黎一和白一他們的名字,都是數字。

在最前面的,固然是方童他們九人,往下看,也有幾人的忠誠達到了一百。

再往下看,也有幾年都沒怎麼動過的。如果白芷荷沒有記錯的話,這些人去的崗位都比較普通。

做了幾年,可以給他們換換崗位。

她拿出一個小本子,把這些臨時的決定記上。

田康:忠心程度100%

景懷:忠心程度100%

黃甜甜:忠心程度100%

俞小絲:忠心程度98%

......

白芷荷的目光,就放在方童等人下面的那幾個人。

田康和景懷,她記得是租房辦事處的。沒想到在那兒做事,還能提高整體的忠心程度。

其他在租房辦事處的幾人,也高,但沒有他們倆高。可能是因為他們倆職位高的原因吧。

黃甜甜,白芷荷記得是成衣作坊的管事。俞小絲則是蘆薈膠作坊的管事。

她看了一圈,黎一和白一等人的忠心程度都在80%-90%之間,沒有特別高的。

可能,在他們的心裡,學習武術,是排在第一的事兒吧。

選好人後,白芷荷決定親自出發,去找鄭舒和梁語,讓他們兩人去找選好的田康,景懷,黃甜甜。

問問他們是否願意負責黎家的事務,當初購買他們,是單向選擇,可現在不同。

他們可以相互選擇,如果不願意離開現有的崗位,那就讓他們繼續幹。

鄭舒和梁語知道白芷荷的打算後,都有一種鬆了一口氣,但又難受的樣子。

田康,景懷,黃甜甜對於他們這些已經在黎家五六年的人來說,就是外人。

即便是在黎家名下的店鋪,作坊等辦事,只要不是在黎家住的。

不對,他們已經搬出去,自建了一套宅院。

只要不是在宜蘭村住的,都是外人。

“夫人,我可以問一下。如果讓他們過來,是跟我們一塊兒住嗎?”鄭舒昂著頭,抿了抿唇地問道。

白芷荷點頭,“對啊。接受不了?那我在你們旁邊,再起一間宅院?”

鄭舒連連擺手,搖搖頭,“夫人,我沒有這個意思。我就是問問,畢竟在黎家,還有房屋......”

要是他們三個住黎家,她可能心裡會酸死的。他們現在都沒有住進黎家了。

白芷荷笑了笑,她是故意逗鄭舒的。鄭舒和梁語平時對話少,她也想讓梁語看到鄭舒多樣的性格。

“他們跟你們住一塊兒,怎麼安排房間,你們說了算。”白芷荷看向梁語,“你們也是。既然住在一起了,就好好相處。如果生活上有什麼受不了的。你們找我相公,小舒就來找我。”

又聊了一會兒,白芷荷就讓他們倆趕緊出發,等問到結果了,才知道應該把他們安排到什麼崗位。

白芷荷回到黎家,走進家裡三個小娃娃所在的房間,看著他們抱著奶孃,抱的緊緊的,她心裡還是有些酸澀。

她走過來,決定順從今天的想法,朝著三位奶孃說道:

“先前我婆婆跟你們說的是半年的時間,現在也快到了。剩下的時間,孩子就不用你們帶。工錢,我也會按照原來定下的給你們。”

三位奶孃一聽,臉上露出了明顯不捨的神情。雖然來到這兒,看不到自家孩子,可在這生活,比在家裡好太多了。

在這兒吃好喝好,三個孩子都很聽話懂事。

可主家都這麼說了,她們也不好強求地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