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節
鑑月
依稀花欲開,
昨日且忘懷。
空鏡鑑明月,
無風是如來。
賞析:這首詩的詩意含義深邃而富有哲理,每一句都蘊含著深刻的意象和情感。
依稀花欲開, 這句以“依稀”開頭,暗示了一種朦朧的感覺,彷彿在意識深處留下了模糊的印象。花朵的盛開常常與生機勃勃、美好的景象聯絡在一起,所以“花欲開”可能代表著一種希望、一種美好的預感。但是“依稀”也暗示了不確定性,可能是作者對未來的期待和擔憂。
昨日且忘懷。 這句表達了對過去的釋然和放下,暗含了一種豁達的心態。無論過去發生了什麼,現在都已經過去,作者選擇放下昨日的煩惱和憂慮,面對新的一天。這也可能是在暗示人生的無常和變化,昨日的煩惱將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淡忘。
空鏡鑑明月, 這句透過“空鏡”和“明月”兩個意象相對應,表達了一種超越現實的境界。鏡子是人們認識自已的工具,但“空鏡”意味著其中沒有任何影像,或者說反射的是虛幻的世界。而“明月”則是古人詩歌中常用的意象,代表著高潔、明亮、純淨。這句話可能暗示著透過超越表象的方式去認識真實世界,去感悟人生的真諦。
無風是如來。 這句是整首詩的高潮所在,也是一種深邃的哲理。風常常被用來比喻變化和流動,而“如來”是佛教中對釋迦牟尼佛的尊稱,意味著無所不能、普渡眾生的境界。所以“無風是如來”可能是在表達一種超然於世俗變化之外的境界,一種超脫塵世的心態和智慧。
整首詩透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生活、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充滿了詩意和哲理。
第七百七十節
清風訣
清風載吾心,
何處是佳人。
落花離別去,
相思覆白雲。
賞析:這首詩以清新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描繪了詩人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體驗。
清風載吾心,詩的開篇就展現了一種清新的意象,清風是一種清爽宜人的自然現象,常常代表著清新、純潔和舒適。作者將自已的心情比作被清風吹拂著的狀態,這裡可能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寧靜與平和,或是在清風的吹拂下,心中湧動著某種美好的情感。
何處是佳人,第二句則突出了“佳人”的主題。佳人是詩歌中常見的意象,代表著美好、完美的女性形象,可能是戀人、妻子,或是心中嚮往的理想物件。這句話用了疑問句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於佳人所在的地方的探尋和思索,也暗示了詩人內心對於與佳人相遇的渴望和追求。
接下來的一句透過“落花離別去”這一形象生動地表達了離別的悲傷和無奈。落花是一種常見的意象,往往與離別、消逝聯絡在一起,代表著時光流逝、生命的短暫。詩人透過落花的離去來暗示自已與所思念的人之間的離別,可能是因為時間、空間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分離。
最後一句“相思覆白雲”則是情感的深沉表達。相思是詩歌中常見的情感主題,代表著對遠方親人或戀人的思念之情。白雲則是一種自由自在、飄忽不定的自然形象,將相思之情比作白雲,表達了情感的高遠和浩渺,似乎是要表達詩人內心深處強烈的思念之情,無論是時間、空間還是世俗的束縛,都不能阻擋其對所思念之人的情感流露。
這首詩透過清新的意象、深沉的情感和生動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對於遠方佳人的思念之情,以及面對離別時的無奈和悲傷。透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詩人將自已內心的情感與外在世界巧妙地結合起來,使得詩歌具有了深刻的內涵和感染力。
第七百七十一節
秋思
空山絕鳥色,
來往客愁多。
願叫相思盡,
餘生莫蹉跎。
賞析:空山絕鳥色, 這句描述了一幅景象,詩人置身於一片空曠的山野之中,遠離喧囂,寂靜無聲。空山之上,再也看不到鳥兒的身影。這種景象呈現出一種荒涼、寂寞的氛圍,也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無奈。
來往客愁多。 這句表達了詩人對過往客人的心情。來來往往的客人帶來了許多憂愁和憂慮,使詩人感到心煩意亂。客人的來去象徵著世事的變遷,而詩人在這種變遷中感到無所依託,孤寂而無助。
願叫相思盡, 這句表達了詩人的願望。詩人希望能夠消除相思之苦,希望能夠與心愛的人相聚,以解除內心的憂傷和孤寂。\"叫\"字暗示著詩人內心深處的呼喚和渴望,同時也表現出詩人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餘生莫蹉跎。 這句表達了詩人對餘生的期許。詩人希望自已的餘生不要虛度,不要浪費在無謂的事情上。\"蹉跎\"意味著虛度、白白浪費,詩人希望自已能夠珍惜時光,用心去生活,不留遺憾,不虛度歲月。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深沉的意境和樸素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孤獨、相思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和感悟。透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生境遇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真摯情感和幸福生活的嚮往,以及對人生價值的追求和思考。
第七百七十二節
故人
輾轉聞故街,
塵風未變節。
那人應相忘,
日落青山斜。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富有禪意和意境的古風詩,透過簡潔的語言和深遠的意境,勾勒出一幅悽美的畫面。
第一句:輾轉聞故街 這句詩表達了詩人輾轉於故鄉的街巷,似乎是在回憶往事或者追憶往昔。\"輾轉\"一詞表明瞭詩人的心境,或者是因為內心的糾葛,或者是因為外在的環境變遷,詩人不得不在故鄉的街頭來回遊蕩,這種輾轉的心境或許暗示著詩人內心的不安和迷茫。
第二句:塵風未變節 這句詩將塵風比喻成世間的變遷和滄桑。\"塵風\"象徵著世間的浮華和變幻,而\"未變節\"則表明了詩人自已的堅守和不變。詩人或許在這種浮躁的塵世中保持著一份清醒和純淨,不受外界的影響而堅守著自已的信念和原則。
第三句:那人應相忘 \"那人\"指的可能是詩人心中的某個人物,也可能是過去的自已。\"應相忘\"則表明了詩人對於過去的一種淡然和釋然,或許在歲月的洗禮下,那些過往的人和事已經模糊了,甚至已經被遺忘,但這種遺忘並不是痛苦的,而是一種解脫和放下。
第四句:日落青山斜 這句詩透過日落的景象勾勒出一種禪意的意境。\"日落\"象徵著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終結,而\"青山斜\"則呈現了一種深遠的意境。青山是中國文化中常見的意象,代表著堅韌和永恆,而斜陽則暗示著歲月的無情和生命的無常。
整句詩透過日落青山的景象,展現了生命的無常和世事的滄桑,但又蘊含著一種淡然和釋然。 綜合來看,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幅富有禪意的意境,透過街巷、塵風、人物和自然景象的交融,表達了詩人對於人生和世間永珍的深刻思考和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