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西斜。

秦晚秋等人與梨花村村民總算到達柳州。

林有權知道此處無法進城,甚至隨時可能兵亂,他望著關閉的城門勸眾人離開,“娘,我們還是在走上半個時辰在歇息吧,柳州是進不去的。”

林有福很想問老二,是怎麼知道柳州城進不去。他撓撓頭,又想到前面老二做的那些個夢,都一一實現了。

萬大強也沒有搭話,只是開啟水囊,喝了口水。然後看向秦晚秋,如今萬家人對秦晚秋和林有權的依賴性尤為突出,凡事都有賴於他們二人做決定。

秦晚秋環顧四周,周圍有不少難民在附近就地紮營歇息的。

只為天亮了等城門開啟,好進城買糧。

她知道老二是重生的,估計知曉其中內情。便毫不猶豫地認同老二的看法:“我剛剛也觀察了一下,現在還不算很晚,不是關城門的宵禁時間。這柳州城確緊閉城門,想必是不願接納難民。”

林有權點點頭接著道,“娘您說的沒錯,如今連發天災,又是旱災又是水澇。導致周邊大批災民出來逃難,都聚集在柳州。而這柳州算是周邊縣城的中心點,若開啟城門,恐怕會引發暴亂。所以我們還是再多走半個時辰再休息。”

劉村長仔細聽著這邊的對話,在觀察周邊情況,覺得甚是有理。“鄉親們,那我們也再跟著走半個時辰吧!”

他們村若不是靠撿到的那些土芋頭,恐怕村裡好多人也倒下了。

這些天跟著林家萬家一起逃難,林家那二小子又專挑看著危險的小道走。其實這些路一點也不危險,就是大多數人不認得路,只知道跟著官道走。

這樣一來,可是縮短了不少路程。

縮短路程就等於節省了糧食,劉村長巴不得能帶著村裡人和他們一起逃難。

林家老二是個有頭腦的,那輿圖彷彿刻在他腦子裡一般。看似走錯了的路,其實已經縮短了路程。

小樹娘一聽,不太高興地嘟囔起來:“村長啊,你咋啥都聽外鄉人的呀!如今這光景,城門當然關得早啦。咱們大家都沒糧了,當然是在城門附近紮營歇息,等天亮了再進城買糧啊!”

其他村民一聽也覺得小樹娘說的有理,況且大家為了擺脫那些暴亂的難民,一直趕路都沒歇過腳。現在累的都原地坐下了,村民們紛紛贊同小樹孃的主意。

梨花村的村民都喊話劉村長,在城門附近歇息。

劉村長有些猶豫和為難,他想跟著林家人一起走,跟著去嶺南還能多抄些小道。

可是除了他們村裡人沒糧了,他家也沒多少糧了。

“村長,還猶豫個啥,你就說自已手裡還有沒有糧吧!而且林老二他也是外鄉逃難來的,他能知道這柳州不開城門?”劉婆子看著自家孫子雙腳已經被磨破皮了,心疼的抱著大孫子。她也不願再繼續趕路,讓大孫子受這個罪。

秦晚秋只是笑笑,老二說了這裡不開城門,甚至可能還會暴亂。她自然信老二的,“那既然如此,我們就先走了。劉村長,有緣再見!”

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都有自已的想法。她自然不會強求別人的去留。

林有權想到前世他們一家,多虧了劉村長的照拂。於是再次提醒道,“劉村長,這裡難民多,你要是想明天進城。可以離這些難民遠一些紮營,會安全許多。”

劉村長聽後點頭,他也知道周邊難民的危險。尤其夜裡,他們最易出來偷糧或搶糧。

他帶著梨花村的人往城外走了大約七八百米的距離,選了處平坦的地方。一個村的人聚集在一起紮營休整。

待小玉兒喝完水,秦晚秋也帶著家人往外尋找合適的露營地。

“我們真的不和梨花村的人一起?不等到明天開城門買糧嗎?”王氏其實有些擔心,他們的糧食也不多了。如果能進城補給是最好的。

秦晚秋搖搖頭,“萬嫂子別擔心糧食的問題,眼下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

王氏心裡有些七上八下的,一直擔心剩下的糧食不能撐到下個城池。

一個時辰後。

夜幕初垂,天邊的最後一抹夕陽悄然退去,天剛剛黑下來。

他們找到了一片相對平坦的草地,遠離城門和人群。

大家開始搭建簡單的帳篷,準備過夜。

帳篷搭好後,林有福和萬家財熟練的搭灶找柴,萬小容和張氏負責生火做飯。

王氏和萬大強負責帶幾個孩子。

馬大夫分別給孩子看了看,今天還有沒有繼續發熱。

秦晚秋從揹簍裡拿了一些土豆和雞蛋出來,她暫時還不敢拿其他食物出來。

……

這時,遠處的城門處傳來一陣喧鬧聲。

梨花村守夜的漢子站起身來,望向城門方向。

只見城門突然開啟,一群士兵衝了出來,開始驅趕城門附近的難民。

“村長,村長,不好了!那些官兵在趕人。”漢子有些慌亂拿不定主意,連忙奔向劉村長的帳篷。

梨花村的人都被驚醒,劉村長望向城門方向,額間出了一身汗。

“趕緊通知鄉親們,收拾好東西再走五里路。”劉村長也慶幸自已聽了林老二的建議,離城門有些距離。

至少他們還有時間跑路,不然會跟那些難民一樣被活活打上幾棍子。

眼下大家這身板,誰還能挨幾棍子?自然是受不住的,到時候別沒被餓死,反被打死。

村民們著急忙慌收拾東西,還不忘罵一把小樹娘和劉婆子。為什麼當時不跟著林家人一起走,為什麼要慫恿村長留在這裡。

小樹娘和劉婆子肯定不能認,不是他們也同意留在這裡歇息的嗎?

於是兩邊人開始罵架。

劉村長氣得吹鬍子瞪眼,“夠了,都什麼時候了還再吵。趕緊跑,再不跑官兵就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