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楊老將軍回京
都重生了,自然要快意恩仇 魯皖皖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梁志遠昨夜又在暗月巷,許知意那裡過了一晚,在許知意的軟磨硬泡之下,只得同意這幾天接她進侯府。
梁志遠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侯府,看了一眼如願閣,徑直朝著慈安堂走去。
梁老夫人見梁志遠滿臉疲憊,一副昨晚沒休息好的樣子的走了進來,不由得眉頭一皺,“遠兒,你雖然年輕,但也不可太費身子啊,娘知道月茹貌美對你這種血氣方剛的男人吸引力大,但也要節制啊,自家媳婦想什麼時候不都可以麼?不用一晚都休息不好”
“孃親教訓的是,孩兒以後定會愛惜身體,不過母親我昨晚未曾在如願閣留宿,我和啟明親母一起”
梁老夫人把手裡的茶杯重重摔在身旁的桌子上,“胡鬧,侯府裡有如此貌美的主母,你竟然還要去外面去尋外室,你是要活活氣死我麼?”楊老夫人越說越激動,竟然咳嗽了起來。
“母親,我當初娶楊月茹壓根不是圖他的美貌,何況楊月茹做什麼都上綱上線的,很呆板一點樂趣都沒有。”
“只是想借助將軍府的勢爭取在朝堂上往上爬一爬”
“可誰知道將軍府竟然傳放出話來,將軍府是將軍府安康侯府是安康侯府,雖是姻親卻同位朝廷效力,不可因私廢公,就是因為楊立放出這個話來,我才沒有升任光祿寺少卿。”
梁老夫人聽完一臉震驚,“楊立真這麼說?”
梁志遠點了點頭,“張大人親口和我說的。”
梁老夫人咬著牙惡狠狠的一副要吃人的神情,“好你個楊立,你妹妹還在我們侯府,竟然就敢給我們侯府使絆子,我看你是不想讓楊月茹在我們侯府好過了”
梁志遠陰沉沉的說道:“母親,將軍府這棵大樹我看是抱不了了,我會試著朝翼王面前跑跑腿,擺到翼王門下”
梁老夫人不解,“怎麼想著去投靠翼王”
“翼王定非久居人下者,投靠翼王就先拿將軍府做投名狀”
“遠兒,朝堂之事我一介女流也不想多瞭解,只希望你好好的,我們侯府好好的”
“母親,知意一個人婦道人家流落在外,還帶著不到一歲的女嬰,也確實不是很方便,不如把知意接進府裡來。”
“遠兒,你是怎麼想的?是不是腦子都在那個小浪蹄子身上了,府裡現在正值多事之秋,怎麼能把知意接進侯府裡呢”
梁志遠態度堅決,眼看著非要將許知意接進侯府裡來。
梁老夫人想著畢竟是自已親侄女,也是鬆了口,“侯府已經有了主母,知意進府也只能做個妾室,月茹是個識大體的女子,想必也會同意你納妾。”
梁志遠卻不說話,就靜靜地站在那裡。
梁老夫人眉頭一皺,“莫非知意還想著上位侯府主母?若不是許知意一直惦記侯府主母之位,這些年早就找個由頭接進侯府了”
“母親,孩兒是想讓知意依然以真實身份,您的侄女的身份進府,到時候拜月茹為姐姐,不做妾室,也不違揹我當你在將軍府發過的誓。”
梁老夫人倒吸一口涼氣,“遠兒你這可是寵妾殺妻的步法啊,我斷斷不能不同意!”
“母親你若是不同意,那侯府兩個嫡親血脈傑哥兒,明哥兒都會被我送走,送到知意身邊去。”
梁老夫人心裡一陣寒意,知道兒子說得出做得到。
不由得只能同意,“改日你挑個日子,把如願那孩子接回來吧”
梁志遠聽到母親同意接回許知意,也是瞬間喜笑顏開。
“謝謝母親成全”
梁志遠離開慈安堂的時候,滿臉的春風得意,打算明日就把許知意接進侯府。
如意閣
梁志雅火急火燎的拿著賬本走到楊月茹身前,“我為了替嫂嫂分憂,剛學著掌家掌家還有好多不太懂的地方”
楊月茹淡然的點了點頭,“小姑子你有何不解之處,嫂嫂若是知曉定是知無不言”
“嫂嫂你看,你看我們侯府各項收入其實也挺多的應該是要有餘錢的,只是開支太多了,嫂嫂能不能幫我拿個主意”
楊月茹溫聲細語道:“既然小姑子你也看出來了,那確實是開源不如節流。”
梁志雅翻了許久的賬本,太陽都快下山了。
梁志雅激動的朝著楊月茹喊道:“嫂嫂,咱們侯府粗使婆子,丫鬟二十多個,每個月,在足額月祿以外,都有額外賞根據這個乾的好與不好,犯錯沒犯錯,來拿這個額外獎,我們侯府買這些丫鬟婆子伺候人,他們做好不是應該的麼?為什麼非要額外要錢,若是將這筆銀子省下來每個月都能省個大幾十兩。”
楊月茹不由得笑道,“雖然每個月大幾十兩不算多,但若是日積月累也不是個小錢,但若是多找幾處來節流,每個月省個千八百兩每年可就是一萬兩。”
梁志雅聽著一萬兩,不由得眼珠子都瞪大了,要是我替侯府省下這一萬兩,我和母親說省下來一千兩,那這九千兩可就是我自已的了。
想到這裡梁志雅揚起自已的小拳拳,“嫂嫂,我一定會努力的。”
“你年齡還小,即使做錯了也是可以原諒的,畢竟你還是個未出閣的小孩子嘛,有什麼不懂的可以來如願閣問我。”
梁志遠得到楊月茹的指點歡喜裡去。
“小姐今日是楊老將軍和中山王返京的日子,皇上讓中山王前去城北十里處迎接,小姐要不要去迎接一下楊老將軍”知棋激動的問了一句。
楊月茹放下手中的事情,“你不提醒,我還忘了今天爹爹就回京了,備車我要去城北接我爹爹。”
知棋領命而去。
“小姐,馬車備好了,要不要和老夫人說一聲。”
楊月茹點了點頭,“知琴,你去慈安堂和老夫人說一下,想來老夫人不會在我去接爹爹這件事上作妖。”
說完楊月茹快步上了馬車,直奔城北而去。
馬車行的緩慢,城裡百姓得知保家衛國,保護大周百姓不受戰亂侵擾的楊老將軍回京,都自發的朝著城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