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蘇瓊一把推開房門,齊膝跪地,臉上帶著不同於以往的認真。

“母親,就讓我嫁給六皇子吧!”

蘇瓊的這番話宛如平地一聲驚雷般在蘇丞相和姜筱之間炸開,尤其是姜筱,她身子一晃,只得由蘇丞相扶著才沒有癱軟下去。

蘇丞相也是目光復雜地看著乖巧垂首的女兒,從小到大,無論他和姜筱鬧得多麼激烈,但他對這個唯一的嫡女的寵愛是從沒有變過的。

他聽說了太多家宅後院中的女人們爭鬥不休的故事,因此他也在府中多次言明禁止以下犯上的逾矩之行。

可是沒想到還是出了紕漏,導致之前蘇瓊差點命喪蘇妤之手,從那以後,他便對蘇瓊更加的悉心呵護。

他和姜筱給予她寵愛,只是出於父母對女兒的關愛,沒有利益算計。

只是隨著他越來越往上走,越受到皇上重視,他也在處處受阻,蘇府更是立於重臣之列,許多事不再是由他自已說了算。

他長嘆了口氣,樹欲靜而風不止,兒女的感情婚姻到底是不能的了。

只是,沒想到這一天竟來得這麼快。

想到此,蘇丞相百感交集,拍了拍姜筱的手以作安慰。

蘇瓊將面前二人的表現盡收眼底,他們的心痛,她怎麼會不懂呢?

從她魂穿過來到現在,除了莫青姨娘母女的事之外,府裡沒讓她再吃過一點苦,受過一點罪,無論父母雙親全都是不遺餘力地把最好的給自已,這一點不僅是在一夫多妻的封建古代,還是在現代社會,都是很難得的。

高官厚祿的爸,豁達大度的媽,

豪宅,多金,大小姐,寵愛,如此頂奢的配置她是萬萬不敢想的,沒想到還真有實現的一天。

所以,蘇瓊早已知足,她也更明白在其位謀其事的道理。

所以她並沒有不情願的樣子,“父親母親,如今瓊兒已經長大,也早明白了身為丞相女兒應該做的,如今聖旨已下,許多事情身不由已可又無能為力,現在也正是女兒回報家族的時候了!”

姜筱早已淚水漣漣,她向來知道自已女兒的心思,只是蘇瓊越乖巧聽話,她的心裡就越難受,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

聖旨已下,塵埃已定,誰也無法逆著皇權改變,姜筱只好在蘇瓊的嫁妝上多添置些了。

………

三日後,蘇府,

蘇瓊早早地就坐在梳妝檯前,任由城中最有名氣的梳頭娘子張氏梳妝整發,大家都說張娘子梳的頭不僅別緻規整,而且凡是由她送的祝福語,大多數都很靈驗,這也是姜筱花了不少銀兩把張娘子請過來的原因。

張娘子形容枯槁的手穿過蘇瓊濃密的髮絲,看著蘇瓊這一頭柔滑的長髮心中難掩驚羨,

曾幾何時,她也有如此美貌,

只是時光荏苒,歲月磨人,紅顏不再,

所幸她還有一門梳頭盤發的手藝得已傍身。

張娘子很快地收回了思緒,手中的篦子在插入發中梳理時送出吉祥話,

“一梳,舉案又齊眉,

二梳,比翼又雙飛,

三梳,永結同心佩!”

姜筱在一旁笑看著,只是笑著笑著又不止地淚流滿面,隨後,在蘇瓊看不到的地方連忙拭去淚水,蘇瓊也跟著黯然神傷,卻又偽裝得極好。

張娘子領了豐厚的賞錢興致沖沖離開,其餘的一屋子丫鬟婆子手腳麻利地給蘇瓊更換衣裙,

一炷香過去,蘇瓊在丫鬟的攙扶下緩緩從屏風後出來,滿身珠翠在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更是照射出她一眼難忘的嬌美面龐。

一身的金絲廣陵蘇繡鳳冠霞帔,邊緣盡繡吉利的鴛鴦團花紋飾,攔腰束以同色刺繡腰帶,恰到好處的勾勒出蘇瓊巧致的身姿。

最後再由姜筱給蘇瓊覆上紅蓋頭,看到秦王送蘇瓊到喜轎上才止步,之後眼睜睜看著送親隊伍前往秦王府的方向越來越遠。

沿街的百姓紛紛來看熱鬧,蘇府大氣,凡是肉眼可見的過路人都會收到蘇府的喜糖、喜餅,不過不少人可不是為著這點兒零嘴的,

蘇府嫁女是除了南寧公主和親之外的第二大事,蘇丞相夫妻二人寵愛嫡女名聲在外,大家也都想來看看嫡女出嫁的排場多大,

好傢伙,光是隨行的嫁妝都讓他們好數,不多不少,剛好整整一百零八臺。

這時,不知誰在人群裡吆喝了一聲,“南寧公主的送親儀仗來了!”

人群中又是一片譁然,紛紛退到馬路兩側行跪拜禮。

由遠及近傳來另一番吹吹打打,開路儀仗隊後緊跟著六名緋色灑金花的侍女,片片柔軟的金箔花如蟬翼般隨風飄散,滿大街都是紛紛揚揚的金色光芒,令人如置身在幻境中分不清這是現實還是夢境。

直到一頂四角青鸞喜轎映入眼簾,眾人才紛紛把重心放在這頂轎子上,整個轎子是由整塊黃花梨木製成,四面都由玉光紗為壁自然垂落,轎簾上印滿了龍鳳交織的圖案,一針一線都看得出來下了一番功夫。

端坐在轎子中央的宋南音不似平日素淨的模樣,一頭鳳凰六珠長步搖隨著轎子輕晃,紅色寶石細密的鑲嵌在金絲上,輕輕地碰到女子薄妝桃面又彈開。

西風乍起,佩環叮咚作響,

風掀起轎簾,蘇瓊先是被宋南音宛如神仙宮妃的裝扮驚地一愣,隨後點頭微笑算是見過行禮了,宋南音穩下心神,回以微笑,身子一正素手壓住被風撩起的紅蓋頭便不再看了。

再次見到蘇瓊,宋南音越發覺得這位嬌美小姐和她極為投緣,在她知道蘇瓊被賜婚給六皇子為妃時,她起初為蘇瓊是有些擔憂的,

貴妃跋扈專橫,蘇瓊嫁過去難免要受一番苦楚,不過,好在宋承坤卻不似其母,再加上蘇瓊有母家撐腰也許日子會好過一些。

………

又過了幾日,送親儀仗終於到了玉門關口,這一路上走走停停,十里紅妝不知惹得多少人羨慕,卻也沒有一個人說不好,在他們心中,南寧公主雖為一介女流之輩,但心有家國,救他們於水火之中,說她是救世主也不為過。

甚至一些崇拜南寧公主的人認為,若非她是女兒身,哪怕她稱帝也不為過。

不過,這樣大逆不道的話他們也只能在心裡想想了。

按照點蒼國的規矩,過了玉門關便是北疆的地界了,送親隊伍停在關口,和北疆迎親隊伍打了照面,之後公主便由北疆的人護送回去。

從今以後,和親公主想要再回故國可就難了。

公主出和親,身抵百萬軍,

肩擔家國任,淚拋兒女情。

從此點蒼再無南寧,北疆多了一個和親公主。

北疆苦寒可不是說說的,大漠風塵滾滾,滿目皆是蒼涼的黃色,隊伍的旗幟因沾滿黃沙無力的垂下,四周都是狂風怒號的嗚嗚聲。

傍晚,夕陽西下,風沙漸稀,大漠也悄然散發出絢麗的色彩,落日正好掉在沙丘上,宛如一幅荒涼孤寂的畫卷。

北疆迎親隊伍又馬不停蹄地趕了一天的路,天色漸晚,可瞧著隊伍絲毫沒有要歇息的打算,宋南音心裡覺得奇怪卻也沒有說什麼,畢竟眼下身處異國,一切都很被動。

她只好裹著一襲銀狐裘縮在轎輦裡,趕路艱辛疲憊,她閉眼凝神蓄力,但聽著塞外風聲卻怎麼也睡不著。

不一會,忽覺轎簾被人從外挑開,一陣涼意襲來,一個人影好似湊到宋南音面前看了看又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