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在眾人回到圍城的一瞬間,高臺上一道光柱打下:

孛兒只斤·真金(jingim,1243年—1286年1月5日),元朝宗室,元世祖忽必烈嫡長子,母察必皇后,元成宗鐵穆耳的生父。

中統二年(1261年)被封為燕王。

至元十年(1273年)被封為皇太子。

至元十六年(1279年)參決朝政。

真金自幼深受漢文化影響,當政後亦作為漢法派之領袖與阿合馬等理財派對立。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因禪讓事件而憂鬱成疾,同年十二月病逝,元世祖賜諡號明孝太子。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元成宗登基,追尊其父真金為皇帝,上廟號裕宗,諡號文惠明孝皇帝。以後的元朝皇帝都是真金的後裔。

真金曾師從許衡,因而在漢法 、回回法鬥爭中, 堅定地站在漢人儒臣一邊,並培植了一批接受漢化的蒙古貴族勳戚,因真金這位皇太子並無實際權力,一直不敢反抗忽必烈,他的死亡更使堅持漢法的朝臣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持者。

——————

孛兒只斤·燕帖古思,蒙古語意為“融洽” ,生於1328年,是元文宗圖帖睦爾與卜答失裡皇后的次子,曾用名古納答剌。

元朝有皇子出生後寄養在大臣家一段時間的傳統,燕帖古思也不例外,他曾被寄養在權臣燕帖木兒家中。

至順二年(1331年)九月,文宗買下故相阿魯渾撒裡的住宅,命燕帖木兒奉古納答剌居住其中。

同年十二月,作為交換,文宗收燕帖木兒之子塔剌海為養子。

至順三年(1332年)三月,古納答剌正式改名燕帖古思。

在皇位傳承的複雜局勢中,燕帖古思的命運被深深捲入。

當初元文宗復位後,立長子阿剌忒納答剌為皇太子,可阿剌忒納答剌在至順元年(1330年)十二月成為皇太子後,僅僅1個月就不幸夭折 。

後來元文宗駕崩前,深感自己曾暗中毒殺哥哥元明宗是大錯,懷著愧疚之心,表示要將皇位傳給明宗之子妥歡帖睦爾。

然而,權臣燕帖木兒出於自身利益考量,並不願意立年長的妥歡帖睦爾為帝,而是擁立了明宗幼子鄜王懿璘質班,即元寧宗。

但元寧宗即位沒多久,在至順三年(1332年)十一月就駕崩了。此時燕帖木兒又想立燕帖古思為帝,不過卜答失裡皇后聽信薩滿“兒幼,當大福恐不任”的說法,沒有同意,決定召妥歡帖睦爾還京,並立為皇太子。

燕帖木兒對此很不滿,這使得妥歡帖睦爾的即位程序有所拖延。直到燕帖木兒去世後,卜答失理要求妥歡帖木兒承諾立她的兒子燕帖古思為繼承人,妥歡帖木兒同意後才得以登基,是為元順帝。元順帝即位後,封卜答失裡為太皇太后,燕帖古思為皇太子 。成為太子後的燕帖古思,其地位依舊飄搖。

至元六年(1340年),權臣伯顏與卜答失裡合謀,企圖廢掉順帝,擁立燕帖古思,然而此事被順帝親信脫脫察覺,順帝於是對伯顏一夥加以防備。

同年二月,伯顏請順帝出獵,脫脫以順帝有病為由推脫,伯顏便帶著燕帖古思前往柳林出獵。順帝與脫脫趁機發動政變,成功從伯顏手中奪權,並派燕帖古思的怯薛月闊察兒半夜將燕帖古思帶回大都城內。

此後,卜答失裡與燕帖古思母子的地位岌岌可危。

同年六月,順帝追究元文宗的殺父之仇,下詔毀文宗廟室,廢黜卜答失裡並將其遷往東安州安置,同時下令將燕帖古思流放高麗。

至元六年(1340年)七月十六日,燕帖古思被押送他的月闊察兒害死,年僅11歲或12歲。

燕帖古思被流放時,監察御史崔敬曾上疏極力勸諫,但未被採納。死後,元順帝“詔以鈔一百錠備物祭之”。甚至在至正五年(1345年),奉元路人陳望叔還偽稱自己是燕帖古思,不過最終被誅殺。

燕帖古思信仰藏傳佛教,在元寧宗至順三年(1332年)十月,他受戒於西番僧人加兒麻哇 。縱觀燕帖古思短暫的一生,始終處於元朝宮廷激烈的權力鬥爭漩渦中心,雖被立為太子,卻未能安穩享受尊榮,最終在權力傾軋中含恨而終,其命運令人唏噓。

正巧放學的眾人很懵,而後一些人走向高臺迎接新到來的二人,一些人走向城門口迎接扶蘇幾人。

“兄長,你們這次出城好玩嗎?”孫和第一個撲上來拽住了孫登的衣袖,眼中既期待又好奇。

孫登笑出聲:“我和劉諶曹昂他們倒是玩得挺好的,其他人就不知道了。”

“大伯……?”李承乾興沖沖過來,卻見李建成一臉陰沉,大有一種誰敢上前就弄死誰的架勢。

最先上前的李忠李瑛幾人已經默默站到了旁邊。察言觀色,他們還是懂的,這個時候誰也不敢去觸黴頭。

他們怕李承乾可不怕,照舊湊了上去。“大伯,你們這次出城好玩嗎?給我說說唄。”

“好玩噢,好玩得不得了。”楊勇看著李建成那陰沉得能滴出水的臉色,不厚道地大笑出聲。而後攬著楊昭的肩走遠,期間還和他低聲說著什麼,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他面上的幸災樂禍。

李承乾一頭霧水,更好奇了。看著李建成的目光更帶了幾分熾熱。

李建成嘆了口氣,放棄了,反正早晚會被知道的,只不過是早丟臉和晚丟臉而已。沒事的,這玩意兒他早在這個副本就丟完了,不怕回城再丟一次。

這般想著視死如歸將自己城外的經歷說了一遍。

當氣氛陷入死寂時,李建成已經無所謂了,想笑就笑吧,誰笑到時候就去他課桌放死老鼠。

“我覺得你這和我們比起來都不算什麼……”

不幹人事的王臨這次不僅沒有幸災樂禍,甚至朝李建成露出了同病相憐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