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家庭條件,三家都差不到哪去,而且都在北江買了房。論養老,但凡爺爺奶奶看病,醫療費父親都是出大頭。這倒是為什麼?北致想破頭都想不出來,她決定,趁這次機會問問她的父親。

剛進家門,家裡母親和妹妹也都跟父親坐在客廳。

觀望氣氛,似乎已經有過一陣爭執了。等待北致一關上門,父親的質問就響了起來。

“誰讓你罵人的?”

北致聽了第一反應是笑,但她忍住了。父親在氣頭上,別火上澆油了。

“我沒覺得自已罵人了。”

父女倆針對是否罵人這個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吵。北致媽媽實在看不下去,她認為自已的女兒沒有錯。

兩個人爭吵,發展到三人混戰,四人大戰。最後,北致困了回家睡覺了。

這事就先告一段落了。

北致不知道爸媽晚上是否又開始了爭吵,但是她可不能坐以待斃,她跟兩個姑姑分別打了電話,表明了自已的立場,表示父親極重親情,身體也不是很好,如果兩位姑姑不願意出錢,她出了。

兩個姑姑也表示,不可能不出這份錢,之前都說好了的。中間不知道為什麼出了表姐這一岔子。

北致自然也想就此打住了,因此沒有再摻和此事。

北致晚上跟津周在小區周邊散步聊天,正好提到這個問題,他的一個觀點正好緩解了北致的焦慮和煩躁。

孩子多,必然面臨贍養老人糾紛的問題,無論這事商量地再清楚,糾紛也在所難免。因為所有人都認為自已付出得比別人多,每個人還想佔便宜,所以這事別想清淨。

北致想想確實如此,她就算再著急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至今也沒有哪個人敢放話,他可以解決這個千年難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喪事費剛解決沒幾天,老家爺爺又傳來了一個驚人的訊息。

這事都是北致聽媽媽講的,昨天下午,父親和兩個姑姑又聚在一起,為了解決老人拋給他們的難題。

爺爺一個人在老家,作為兒女的自然掛心,找好一個保姆後跟老爺子一商量,誰知道老爺子當場拒絕了,說他已經找好了。

找好了?難道就是自已村裡的?

疑問很快被解答,老爺子說隔壁鎮有個五十出頭的中年婦女正在找工作。他們倆聊了一下,當場就定下了。

五十多歲?乍一聽到這個年齡,北致覺得沒什麼問題,年紀再大根本照顧不了老爺子。但是母親欲言又止,說這個秦老太長得還不錯。

北致瞬間明白了,家裡開碰頭會的緣故了。

可是奶奶才剛剛過世半個月,這太讓人寒心了。

三個兒女趕緊趕赴老家,開始遊說老爺子。

失敗告終。

父親和姑姑們商量,親自保管老爺子的證件,別真的出事了。

在北致回憶中,爺爺是個頂頂聰明的生意人,他年輕時還出過國呢。據老爸反饋,爺爺五十多歲還堅持在全國各地跑市場,人活絡的很,也很會交朋友。雖然爺爺鼓勵自已的兒女創業,但是他確實助力不少。爸爸說,沒有爺爺的闖天下,就沒有他們現在的好生活。

常年在外闖蕩的爺爺,聽說年輕時也有過幾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