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種幾行,不多,豆子我也種了一點,你們家還和去年一樣。”
“對,我想今年多種點豆角,醃點酸豆角,我家婉清挺愛吃的,到時做點送過去。”
“手裡有點錢就別緊巴巴的過了,家裡孩子想吃什麼就買點回來,不要苦了自已和孩子,家裡那個還跟以前一樣。”
李春紅回:“下雨天自已起來,坐在凳子上望著外面的雨,不說話,他不跟我說,我也懶得和他說,也不糟踐自已了,他只要好好的,不給我惹麻煩,每天兩頓飯就有他吃的。”
蘭秋華小聲問:“要是你男人改了姓,突然對你好了,以後也都對你好好的,你可別傻傻的相信,萬一他有別的主意呢。”
“放心吧,他就算轉了性,對我好,我心思也不會放在他身上,就像溫禾說得,相敬如賓的過著唄,你不找我的事,我也不找你的事。”
“我現在呢,心思就落在這兩個小的身上了,其它再多的我不求了,如今這樣就挺好。”
蘭秋華轉頭正要和她說,看到沈平過來:“才回來呀,三娘說,要是你不回來,她明天過來地裡自已種。”
“東家一直不放我走,緊趕慢趕把手裡的活做完了,這才匆匆搭驢車回來。她一個人在家帶孩子,哪能騰出手,等把家裡的事忙完了,再去鎮上,你們忙著,我先回家了。”
“哎。”
兩人點了點頭。
李春紅笑道:“這沈平真是變了很多,你說他要是能早點改,兒子都娶上媳婦了。”
“誰讓他能年輕時候一根筋呢,也得虧後來改了,要不然這會還是光棍呢。”
這邊,沈榕山和沈元山兩人在菜地忙好,拿著耙子回家,去荒地幫忙點豆子和花生。
“嫂子,平叔回來了。”
季溫禾抬頭看向沈元山:“什麼時候回的。”
“就剛剛才。”
“回來就好,要不然趙嬸一個人不知道要忙到什麼時候,孩子還沒人幫她帶。”
看一眼他們家,沈平拿著鋤頭和耙子,從院子中出來,往東邊菜地裡去,趙三娘抱孩子跟著過去。
家裡的菜全部種下後,農活忙完沒什麼事,輕鬆一段時日,等著辦沈文山的親事。
他們家沒有親戚,請村裡人辦兩桌就夠了。
自家打了三張大桌子,不用去外村人家借。
在豬圈旁和苗招弟說話,趙小溪走過來問:“溫禾,成親那天你還要燒菜呀。”
季溫禾點頭:“是啊,怎麼了。”
“姑娘進門不要給你敬茶,你是大嫂。”
“我跟文山說過了,紅葉接回來不用敬茶磕頭,那磕頭是對著父母磕的,敬茶的話也免了。”
主要是買回來的肉讓他們燒出來不太好吃,有點可惜了食材
“那也成啊,反正咱們農家人沒那麼多講究,不過你公公婆婆要是在的話,這些是不能免得。”
“他們在當然不能免了,我和沈大哥大不了他們幾歲,要是磕頭,總感覺怪怪的,想著這些能免就免吧。”
望著她隆起來的肚子:“懷了孕之後胃口咋樣。”
苗招弟接過話:“她胃口好,一頓能吃三碗飯,沈良帶著她去看了郎中,郎中說不能吃太多。”
“她那肚皮撐得鼓鼓的,我看著怕的慌,也不敢讓她吃太多氣,這兩天一直和她,讓她少吃點。”
季溫禾叮囑道:“多吃點有營養的飯量,要控制著。”
從懷孕之後,估計是因為吃的多吧,她人胖了不少,臉肉眼可見的紅潤起來,肚子頭五個月看不出來,上次見到她,說肚子突然間大了起來,還說是飯吃多了撐得。
“控制著呢,這兩天只吃一碗半,也不敢吃太多,他也說我肚子突然間大了不少。”趙小溪問,“溫禾,你們家辦席面是在前面,還是在後面。”
“我想著在後面,把新娘迎到前面去,他們那邊碗筷什麼都是新的,直接在後面辦吧,不然油鹽醬醋還得搬過去,到時候還得搬回來。”
“那也成啊,把新娘邀請到前面,前面清靜。”
沈良在豬圈裡鏟豬屎,挑著一桶豬屎出來,對他們說:“別在這邊站著了,臭的很。”
季溫禾笑了笑:“苗嬸,小溪,去我家坐坐。”
“不坐了,我們也回家了,你回去忙吧。”
“哎,那我回去了。”
另一邊,丁紅葉家。
丁父坐在門口,看到母女倆回來:“回來了,都買了啥。”
丁母回:“還能買啥,給她扯了兩身料子的買了兩雙布鞋,我本來想說請人給她打兩個箱子的,文山家裡有好幾個箱子,我們就不打了,箱子多了,他們家也用不完。”
而且沈文山自已會打箱子,
“爹,娘還扯了兩身料子,讓我帶過去到時給文山做兩身衣裳。”
丁父點頭:“成啊,他們家給了那麼多聘禮,咱們也不能什麼嫁妝都不給。”
跟著母女倆進屋,端著板凳坐在臥房門口,沉聲說道:“紅葉啊,他們家給的聘禮,就不給你帶回去了。”
“你弟弟他過兩年也要相看親事,了前些年你娘病重,手裡存的錢用的差不多了,如今這聘禮留著,給你弟弟相看親事,要是我和你娘手裡有錢,怎麼著也會給你帶點回去。”
丁紅葉回道:“爹,我知道你和娘不容易,我也沒想過要把聘禮帶回去。”
丁母坐在床邊,把布料拿出來:“我就是怕你一文錢不帶回去,他大哥大嫂那邊會說些不好聽的話來。”
“娘,咱們又不是沒去他們家看過,他大哥和大嫂不是那樣的人,您自已不也說他大嫂挺好的嗎,怎麼還擔心起這個事情來了。”
“就算他大哥和嫂子沒話說,我也怕他村裡人會說,給了那麼多聘禮呢,好歹給孩子帶二兩回去啊。”
丁紅葉寬慰道:“娘,你別管別人家怎麼說,過好咱們自已的日子,再說了他們也不會當著我的面講。”
“而且將來等弟弟娶了兒媳婦,咱們家也給六兩六聘禮,那是姑娘家一文不給帶回來,您會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