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水陸並行
穿成病弱萬人迷後他內卷逆襲 有病看醫生 加書籤 章節報錯
蕭歸這邊坐著馬車回到沈府,便馬不停蹄的趕往梅園。
他有幾個問題想找老太太確認下。
只是這邊還沒進梅園,就看到一個陌生的中年男子跪在梅園前的地上,身旁還站著一個拿帕子捂著嘴,想哭又不敢哭出聲,只在那裡嗚嗚咽咽的讓人心煩。
沈既明站在一旁滿臉無奈,看到蕭歸來了之後跟看到救星了一樣連忙來迎,還不忘對著梅園裡喊了一聲老太太。
蕭歸跟著沈既明走進來,看著地上跪著的這個跟沈既明有著三分相似的中年男人,佯裝不解的詢問著。
“這是個什麼情況?”
老太太拄著柺棍慢慢悠悠的走出來,手上還拿著把剪刀,顯然是方才還在修剪花草。
“跟你介紹一下,這位是你二爺爺的大兒子,算起來應該是你的大表舅。”
老太太沒讓他起來,就這樣讓他繼續跪著,顯然是沒打算在小輩面前給他留一點面子。
沈旭野也是感到臉上一陣發燙,感覺自已在外人面前丟盡了顏面。
他卻一言不發,絲毫不敢忤逆眼前這位看似溫和的老婦人。
“安安,過來跟我說說話。”
老太太跟蕭歸說了一句便轉身回到院子裡。
沈既明不忘給自已老子求情。
“父親大人也不是故意的,要不還是讓他......”
他在老太太回身的一個眼神裡將剩下的話盡數嚥了下去。
“你不像你父親是個糊塗的,有些事情本就不應該我來說,鬧得大家都很不愉快,剩下的要怎麼處理,我不再過問,都交給你了。”
蕭歸緊跟在老太太身後進到梅園裡面,非常體貼的沒有跟沈旭野打照面。
那一直站在一旁的嬌弱女子從老太太出來便一聲不吭,這會又開始一陣一陣的抽泣起來,可憐的樣子給誰看的自然是不言而喻。
老太太坐在藤椅上,嘆了口氣,眉眼間有些疲憊。
蕭歸站在他身後給她揉著肩,輕聲說著。
“外祖母不必為些瑣事動氣,氣壞了身子不值當的。”
“我來這個家已經幾十年了,當年嫁給還一無所有的老頭子時我都不後悔,現如今我卻感到後悔。”
老太太摸著肩膀上蕭歸的手。
“後悔沒有保護好你娘,讓她成了那賊子的踏腳石。”
說到這裡,一向端重的外祖母罕見的有些失態,抬起手在椅子的把手上拍了兩下。
蕭歸反手握住她的手。
“母親大人走了,您還有我,我帶您去京城和洛兒一起給您養老。”
“我要在這裡給他守著沈家,這樣等我哪一天到地下跟他見面,也就不欠他什麼了。”
老太太語氣中是說不出的複雜和惆悵。
待到她收斂情緒,對著蕭歸嚴肅的說著。
“你將今日面見二皇子的過程都詳細的說與我聽,我知道你是個有主意的,但這裡是江南,也不在青山城。”
蕭歸知道眼前這位是個犟脾氣,既然決定幫自已就絕對不會罷休,也沒有隱瞞什麼。
聽完蕭歸的講述,老太太沉思片刻,反而提起了外面跪著的沈旭野。
“你可知今日為什麼他要跪在梅園外面。”
“是想要得到您的允許?”
“他這是在逼我。”
老太太有些恨鐵不成鋼的說著。
“就為了一個女人,他就跪在這裡逼我給他上門求親。”
蕭歸一時間都有些驚了。
要知道沈旭野那年齡不比蕭元思小,都這個年紀了還讓老太太一把年紀的人去給他上門求親,先不說他屋裡那十八房小妾,求親跟納妾可還不一樣,這是要娶續絃啊。
而且能讓老太太這麼生氣,想必問題絕不會這麼簡單。
“是那女子的身份有問題?”
以蕭歸對老太太的理解,就算那女子是什麼青樓楚館的藝伎,老太太都不會這麼生氣,最多訓斥一番,再果斷拒絕就是了。
“他說的那名女子,是如今花家的嫡女,花青衣。”
蕭歸聽了都感覺到一陣荒謬,他方才還跟花滿樓坐在一起喝茶。
這花青衣他雖然沒見過,怎麼也不可能比花滿樓大很多。
沈旭野想娶的這個女子真的有他的兒子沈既明大嗎?
“那個蠢物,被人家三言兩語間哄騙的南北都找不到了,還把自已手裡的掌船令給人家當定情信物了。”
沈家控制江南各個水系的船運,管事一級的手上都會有主家給的掌船令,方便調集碼頭船隊水手。
沈旭野手上那一塊,整個沈家都只有三塊,分別對應著淮江南下最主要的三條支流,剩下的兩塊分別在沈旭野的弟弟沈策川還有沈既明身上。
“他常年不歸家,若不是下面的管事寫信與我,差點連我都騙過去了。”
蕭歸立刻聯想到了今日香芸館裡花滿樓好似在季景弦的詢問下不經意間說出沈家的畫面,謹慎的問著。
“這塊掌船令是什麼時候被送出去的?”
“已有兩個月了。”
“沈家這些年基業越發大了,很多水手都是常年隨船四處漂泊的,認令不認人也很正常,你想的那種情況確實有可能發生。”
“但根據目前的瘟疫規模來看,恐怕要同一時間調動整個沈家五分之一以上的船隊才能達到這個效果。”
“我雖然老花了,但還沒有瞎,這麼大的動靜,下面那些管事不可能不稟報給我。”
蕭歸眼中閃過思索的神色。
他相信老太太的話,那麼大的動靜不可能悄無聲息。
“除非幕後之人還有其他手段相互配合......”
“況且誰說傳播瘟疫就只能透過一種方式的?”
“不走水路的話,從瘟疫爆發開始算到前些時日,陸上運輸最遠的距離是多少?”
老太太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距離近些的,完全不需要走水路也能到達目的地,而那些超過陸上運輸距離的再透過水路,既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造成大範圍傳播,又可以混淆視聽。”
“那麼現在只需要找出在瘟疫爆發的明確範圍,劃定中心區域,就能找到源頭和所有在這一段時間到達瘟疫傳播極限距離的船隻。”
有了思路,那麼問題便已經解決了一半。
一刻鐘之後,一封信鴿已經攜帶著他的手信去往了江南的雲樓總部。
在手信的最後,時間的死線已經劃下。
“三日之內,我要一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