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恢的祖父乃是江南第一名將李神福,自然有不少家學淵源。

燒燬李從嘉營寨的“神火飛鳶”只是其中之一。

這是人家家傳的東西,李從嘉自然不好意思直接討要。

所以只能向其討教黑雲都的情況。

李恢說道:“黑雲都之所以強大,除了裝備精良之外,同最初的五千蔡州兵不無關係。”

“那些蔡州兵都是跟隨秦宗權以及孫儒多年的悍匪,戰力異常強悍!”

“想要得到一支強軍,兵源十分重要。”

“唐國目前的地盤上,兵源大致可以分成三塊,一是江淮地區,二是江西地區,三是江南地區。”

“最好的兵自然是出自江淮一帶,這裡位於南北方交界,也是戰爭最頻繁的地區,造就了民風的強悍!”

“其次是江西兵,江西多山區,條件比較艱苦,士兵比較吃苦耐勞,尤其耐力不錯。”

“最後則是江南地區,這裡的人生活比較富足,當兵的意願不強,最難練成強軍!”

“屬下還是建議都指揮使在滁州當地募兵,募得計程車兵遠比金陵周邊的要強悍。”

雖然收編了李恢手下的一千多名悍匪,不過目前黑雲都目前只有4200人,還可以再招募八百人。

李從嘉一想,自己替滁州城剿滅了盤踞琅琊山多年的悍匪,滁州刺使吳麟還不得表示一下。

自己本次出征損失不小,大部分的糧草輜重都讓李恢一把火給燒了,也需要補充。

於是他決定先不回金陵了,去滁州城進行補給。

李恢等人盤踞琅琊山十年,給滁州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不少商人過境滁州都要給他們交“買路錢”。

滁州的官軍也曾組織過多次圍剿,但他們卻是越剿越強。

在官軍打擊下混不下去的各路山賊都彙集到了李恢的麾下,才形成了他們今天的規模。

兩千多人的匪徒,無論放在哪裡都屬於嚴重的匪患了。

如今他們一舉被李從嘉“剿滅”了,城中的商賈自然是高興不已。

整個滁州城都是喜氣洋洋的,滁州刺使吳麟親自率領滁州的大小官員以及士紳富商在城門口迎接凱旋的黑雲都。

滁州城的許多人經歷過楊吳時代,當他們看到一身黑衣黑甲的黑雲長劍都時,無不回憶起往事。

當年那支縱橫江淮的無敵之師又回來了。

滁州的百姓無不發出歡呼聲!

滁州城並不大,為了不擾民,李從嘉還是讓黑雲都的主力在城外宿營,自己則帶300名士兵入城。

滁州刺使吳麟在城中最大的酒樓替李從嘉接風。

酒宴上,李從嘉自然是把戰鬥的艱難過程又添油加醋的敘述了一番。

總之就是自己為了滁州百姓的安危差點連小命都搭上了,如今大軍是啥都不剩了,你們自己看著辦?

吳麟如何聽不出李從嘉的弦外之音,他說道:“滁州府庫中可以為大軍提供5000石糧食做為口糧。”

“另外為了撫卹陣亡將士,下官個人願意捐獻30緡銅錢。”

5000石糧足夠大軍一個月的口糧,30緡對於吳麟個人來說也已經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了。

這個滁州刺使還是很會辦事的。

果然在吳麟的帶頭下,滁州的商人們紛紛慷慨解囊。

很快李從嘉就得到了300緡銅線,以及數上百匹粗布。

李恢他們現在還是一副山賊的打扮,正好需要布匹。

於是吳麟又發動城中的婦女為黑雲都趕製新的軍服。

當然於此同時,募兵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由於這次黑雲都剿滅了琅琊山的匪寇,所以滁州百姓報名參軍的熱情也是空前高漲。

很快就招募了八百名青壯。

按照南唐的軍制:

5人為1伍,設伍長。

2伍為1夥,設夥長。

5夥為1隊,設隊長。

5隊為1營,設校尉。

5營為1廂,設指揮。

2廂為1都,設都指揮。

5都為1軍,設軍將。

正常的一都為兩千人,不過黑雲都是五千人的編制,下轄了5廂。

李從嘉本人為黑雲都的都指揮使。

柴克宏為副都指揮使,兼第一廂指揮使。

李文林為第二廂指揮使。

李恢為黑雲都軍司馬,兼第三廂指揮使。

二當家胡大海為第四廂指揮使。

林白為第五廂指揮使。

如今黑雲都的五千人算是滿編了,算算日子也快到同蔣文斌進行交易的日子。

於是李從嘉正準備帶著黑雲都返回金陵城。

卻不料滁州城突然湧入了許多流民,而探馬更是帶來了一個令人吃驚的訊息:北方的周國發兵南下了。

在李從嘉的記憶中,如今後周才剛剛立國一年,內部尚未穩定,並沒有南下伐唐的記載。

難道是自己的穿越,改變了歷史?

於是他趕緊找來了柴克宏同李恢二人商議。

李從嘉說道:“周國國內並不穩定,本次冒險南下一定是有重要的目的。本將猜測不是西邊的南楚出了問題,便是東邊的吳越出了問題,周國這次出兵目的是牽制我大唐在江淮的主力,好配合他們行動!”

柴克宏同李恢也贊同李從嘉的判斷。

可他們目前面臨一個兩難的選擇,黑雲都雖然剛剛將五千人招滿,但是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都沒有訓練過,甚至連武器都沒有。

而且他們目前都是步兵,用這樣一支新軍去迎戰北方周國的鐵騎,無異於是驅羊喂虎。

原本李從嘉準備對付騎兵的陌刀同神臂弓由於資金問題壓根就沒有裝備。

這時李恢說道:“他祖上有一套剋制騎兵的槍陣,不過需要用到鉤鐮槍。”

鉤鐮槍好辦,李從嘉勒令滁州刺使吳麟召集全城的工匠,務必要在一天內打造出500杆鐵製的鉤鐮槍。

一時間整個滁州城的男子,甚至包括老人同孩子全都加入到了打鐵的隊伍之中。

來不及重新練鐵,城中大戶拿出了家中的鐵器,百姓甚至將自己種地的鋤頭給捐獻出來化成了鐵水。

李從嘉讓吳麟務必做好記錄,務必在明年春耕開始之前將新的鋤頭髮放給百姓。

滁州城的百姓之所以這麼支援李從嘉,固然有其之前剿匪的因素在,更重要的是他們恨透了北方的中原騎兵。

每次中原勢力一南下,淮南地區就會變成一片焦土。

歷史上北魏甚至一度將淮南六郡變成了無人區,所以才造就了淮南百姓勇猛好鬥的特性。

而滁州城的女人們也在日夜趕工,用她們手中的一針一線將大批新的黑色軍裝縫製出來。

李從嘉則是當著滁州全城百姓的面,誓師北上。

本次北上沒有華麗的《出師表》,你給老百姓讀這個無疑於對牛彈琴。

李從嘉只喊出了八個字的口號:“驅除敵寇,保家衛國!”

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八個字,當五千黑雲都將士同數萬滁州百姓將其一同吶喊出來的時候。

這種聲勢震撼到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此刻李恢等人心中再也沒有了楊吳或者南唐的區分,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就是趕走敵人。

他們本次的目的地便是淮河南岸的重鎮壽州。

感謝各位書友的月票、推薦票、收藏、評論、打賞、追讀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