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由校剛實驗完新式武器,剛回宮。

就看見信王朱由檢和幾位內閣大臣愁眉不展。

“諸位,發生什麼事了?”

朱由校將新的左輪手槍插在腰間,詢問道。

“啟稟陛下。”

“山東災民譁變,救災糧被搶,知府被殺。”

“戶部尚書來宗道聽見訊息急火攻心,已經被送去太醫院了。”

“這是山東驛丞傳來的訊息。”

信王朱由檢將剛剛傳來的玉簡和奏報拿到朱由校面前,臉色難看的說道。

這件事,可是有些棘手。

因為山東,已經大旱三年,周圍就是九邊重鎮。

九邊重鎮可是寧南王左良玉的地盤,所有兵馬加起來有二十萬。

“哼,查,讓錦衣衛去查。”

“這件事到底是誰做的?”

“朕要誅他九族.......”

朱由校看完奏報,頓時臉色鐵青。

直接對著信王朱由檢說道。

幾個內閣大臣都是面面相覷,這件事不難猜。

一定和寧南王左良玉有關係。

朱由校殺了許多東林黨官員,左良玉這是趁火打劫。

直接劫走了賑災糧食,想看看朱由校的反應。

“臣弟遵旨!”

信王朱由檢沒有猶豫,立刻帶著奏報,去找錦衣衛指揮使田爾耕了。

朱由校則是坐了下來,將信王等人呈上來的玉簡翻了開來。

這些都是大明朝需要朱由校親自做主的事情。

“陝西叛軍張獻忠收攏李自成,高迎祥,已經打到河南一帶。”

“叛軍王二佔領白水,蒲城,澄縣,自立為王。”

“叛軍總數已達十餘萬.......”

這幾份都是陝西農民起義軍的訊息。

朱由校又看了看,他的眉頭皺的更深了。

“寧遠邊軍譁變,被袁崇煥斬首數百人。”

“努爾哈赤病死,第八子皇太極在瀋陽城繼位,國號大清。”

這些玉簡,有的是幾天前的,有的是幾個月前的。

自從穿越後,朱由校和客氏鬥,和東林黨鬥。

等到身體好些了,又要平叛,打造新軍。

這些玉簡就被放在皇極殿,都落了一些灰塵。

“哼,區區女貞,也想染指大明江山。”

“等朕收拾了左良玉,就去收拾你們。”

朱由校冷哼一聲,將這些玉簡翻閱完畢,撇嘴說道。

........

與此同時,錦衣衛指揮使田爾耕接到命令。

直接派錦衣衛太尉,兼指揮同知秦漢良前往山東查案。

秦良玉帶著五十餘精銳鐵騎連夜出發,第二天就到了山東德州。

剛剛到了驛站,秦漢良就發現周圍已經餓殍滿地。

整整幾十具屍體倒在周圍,男女老少都有。

“秦大人,這......都是餓死的人。”

“看樣子,已經有半個月了,屍體都發臭了。”

“只是沒見到有人收屍。”

一旁的錦衣衛百戶周奕辰捂著鼻子,臉色慘白的說道。

身後一個個錦衣衛成員也是紛紛駐足,有些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山東大旱三年,朝廷先後賑災三次。”

“快去城裡看看,什麼情況?”

“另外,傳信濟南府的錦衣衛,讓他們彙報各地的情況。”

錦衣衛太尉秦漢良立刻轉身,對著眾人說道。

要是事情真的像自已看到的,山東的災情已經岌岌可危。

朝廷要是再不管,可就是一場大災難。

“遵命!”

手下的錦衣衛立刻兵分兩路,向著德州城和濟南府趕去。

秦漢良則是策馬,去了周圍的村莊。

發現大地乾裂,很多地方的莊稼都遭遇了蝗災,顆粒無收。

一個個村莊荒無人煙,大量流民正在逃往江浙一帶。

他吃了一點兒乾糧,直到晚上,去檢視訊息的人紛紛趕了回來。

“啟稟秦大人,事情都弄清楚了。”

“現在德州城的商行和米店,糧店,都在出售高價糧食。”

“一斤大米,已經漲到了五兩銀子。”

“除了逃荒的饑民,大部分人都在城裡流浪。”

“每天餓死,凍死的人,不計其數。”

去德州城探聽訊息的人回來後,對著秦漢良拱了拱手,說道。

“濟南府那邊呢?”

“那裡的錦衣衛,有沒有傳來訊息?”

秦良玉繼續朝著另一個錦衣衛百戶問道。

“有。”

“整個山東,運到的賑災糧食,只有十萬石。”

“分到幾個州府,只有一兩萬石。”

“但是就這些糧食,還被貪官賣給城裡的客商了。”

“老百姓已經斷糧三個月了。”

另一個錦衣衛百戶低著頭,紅著眼珠子說道。

這些貪官,真是死不足惜。

“魏公公籌集了六十萬石糧食,其餘五十萬石去了哪裡?”

秦漢良不是傻子,立刻意識到了這裡的問題,再次問道。

“秦大人,這件事濟南府的錦衣衛並沒有說。”

“但是根據屬下打聽。”

“這些糧食,在一個月前,被山東知府賣給了寧南王。”

“所以,這個狗官,被憤怒的災民殺了。”

“現在掌權的是山東布政使張炳文。”

那名錦衣衛百戶再次說道。

聽到這話,秦漢良頓時心中滿是火氣。

“這些東林黨,真是禍國殃民。”

“現在皇上震怒,必須把這件事查清楚。”

“咱們直接去濟南府,找張炳文。”

“賑災糧的事情,必須水落石出......”

秦漢良說著,直接讓眾人在驛站換了馬,直奔濟南府。

就在他們走後,驛站的小廝將一隻信鴿放出,直奔南方。

與此同時,長沙寧南王府。

寧南王左良玉正在和手下幾個將軍議事。

“王爺,狗皇帝殺了溫體仁和周延儒,連京營五萬兵馬都屠了。”

“咱們在朝廷的眼線,都被除掉了。”

“現在想要讓福王的兒子登基,已經不現實了。”

“不如我們直接造反,另立新朝吧?”

一位五大三粗的將軍拱手道,義憤填膺的說道。

眾人紛紛點頭。

“對呀,王爺。”

“現在北邊的遼東一帶的關寧鐵騎和數十萬兵馬都在防禦女貞。”

“九邊重鎮抵禦倭寇數十年,都是您的功勞。”

“我們佔據大明半壁江山,何必要屈居人下?”

另一位將軍也站起身,不屑的說道。

“哼,都給老子坐下。”

“朱由校畢竟是大明正統,咱們不是王二和李自成,張獻忠。”

“如果反了,大明第一個就會對付咱們。”

“必須找個合適的時機。”

左良玉一轉身,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魁梧的身材穿著戰甲,身上氣勢驚人。

眾人紛紛閉嘴,坐在了兩邊的位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