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科舉,朱由校腦中就出現了繁雜的八股文。

很多明朝的考題,都是一些詩詞歌賦和孔孟之道。

對經濟的發展和治國的方向,沒有絲毫的幫助。

這時候的官員和舉人,還不習慣接受新事物,但是朱由校沒打算讓他們慢慢接受。

科舉改革,也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李愛卿言之有理,這件事確實是朕疏忽了。”

“大明人才濟濟,天下士紳都想入朝做官。”

“但是,朕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而不是一群貪官汙吏,酒囊飯袋。”

朱由校點了點頭,卻是臉色一變說道。

然後掃視眾人,一個個紛紛低下頭。

“李國,朝廷的科舉一直由你們禮部主持。”

“你有什麼想法嗎?”

朱由校看著剛剛提出問題的禮部尚書李國,輕聲問道。

原本這傢伙只是想借著科舉,給禮部弄一些經費。

確實沒想到朱由校如此重視。

頓時立刻腦中思緒急轉,立刻拱手道:

“啟稟皇上,臣認為應該改良科舉,讓有能力的人入朝為官。”

“但是具體如何改良,臣需要跟屬下官員好好商議一下。”

聽到李國的話,朱由校輕笑一聲。

“哈哈,愛卿有這樣的想法,朕十分欣慰。”

“那今年的科舉試題,就由朕親自擬定,你們禮部執行就行。”

“朕打算擴大科舉規模,在原有的科舉基礎上,讓農民和商人一起參加科舉。”

“為大明選拔出色的人才,眾愛卿覺得如何?”

朱由校直接開口,看著眾人說道。

“陛下,萬萬不可啊。”

“商販和百姓都是低賤之人,怎麼能參加科舉?”

“歷朝歷代,可沒有這樣的先例啊。”

一名御史大夫立刻站出來,反對道。

“陛下,商人和農戶參加科舉,如何考校?”

“難道考量他們怎麼做生意,如何種地?”

“這些還需要考量嗎?”

又有一名御史站出來,一臉嘲諷的說道。

“我等,請吾皇收回成命。”

“臣反對.....”

“臣也反對!”

頓時又有七八個御史站出來,信誓旦旦的說道。

這些人仗著人多,此時義憤填膺,給朱由校施壓。

“呵呵,可真有意思。”

“這天下是大明的天下,子民都是朕的子民。”

“朕讓他們參加科舉,還要經過你們的同意?”

“實話告訴你們,朕就是要考量他們怎麼經商,怎麼種地。”

“朕還要成立工業局和農業局,為大明創造更多的賦稅。”

朱由校冷笑一聲,掃視這些人,厲聲喝道。

然後看著戶部尚書來宗道,緩緩開口:

“來大人,你說呢?”

來宗道本來心裡正在罵娘,這些天跟朱由校借的銀子又快花光了。

頓時聽到朱由校點名,立刻站了出來。

“陛下,臣贊成!”

“國庫空虛,東林黨這些年胡作非為,大明朝根基不穩。”

“如果還像以前一樣,不重視農民和商販,天下百姓都會揭竿而起。”

“只要能為大明增加賦稅,臣一百個贊成!”

來宗道剛開始也覺得這件事有些荒唐。

可是聽到朱由校說為大明創造更多的賦稅,頓時面帶驚喜。

十分贊同的說道。

“看看,你們看看。”

“虧你們還是大明的文官,只知道勾心鬥角。”

“生怕這些商人和百姓,顛覆你們的地位。”

“朕告訴你們,百姓才是大明的根基。”

“這件事,就這麼定了。”

“誰要是再反對,就給朕發配到寧遠充軍。”

朱由校撇了撇嘴,指著這些御史說道。

這些人自以為剛正不阿,實際上是頑固不化。

只知道遵守祖宗的遺訓,卻忘了怎麼讓明朝進步。

“退朝!”

“來宗道,李國,你們跟朕去皇極殿。”

“商議一下科舉改革的事情。”

“還有,朝廷官員年底的業績考核。”

朱由校一揮手,對著戶部尚書來宗道和禮部尚書李國說道。

然後有些不滿的看著這些御史一眼,直接宣佈退朝了。

“恭送吾皇!”

七八個御史頓時臉色慘白,卻又無可奈何的搖了搖頭。

看到朱由校要強行改良科舉,這些人頓時面如死灰。

東林黨倒臺後,皇帝已經不需要聽他們這些御史的建議了。

而更多的官員,則是聽到了一個新名詞:業績考核。

紛紛面面相覷,猜測即將發生的事情。

皇極殿裡,朱由校氣呼呼的坐下。

皇后張嫣為他端來一碗熱茶。

“陛下,喝杯茶,消消氣。”

“臣妾知道,那些個御史,又給皇上氣受了。”

“可是陛下也不能把他們都殺了。”

“畢竟他們也都是為了大明好,生怕皇上丟了這大明江山。”

皇后張嫣走到朱由校身後,一把給他揉捏著肩膀,一邊安慰道。

朱由校喝了一口茶,頓時感覺氣消了幾分。

“哼,御史臺一半的人被朕貶去了西北。”

“這些人應該是懷恨在心,對朕很不滿。”

“既然如此,等明年科舉結束,朕就把這個沒用的機構給裁撤了。”

聽到朱由校的話,皇后張嫣愣了一下。

沒想到朱由校如此強勢。

隨即輕聲道:“陛下,御史臺還是有很多功勞的。”

“咱們的大名的永樂大典,就是他們編纂的。”

“還有替換上監察百官,巡視防務,監察科舉,巡查漕運等。”

“這些事情,總有人去辦吧?”

皇后張嫣的話,讓朱由校頓時冷靜了幾分。

不過這些年,御史臺被東林黨控制,早就嚴重失職。

京營譁變,國庫空虛,科舉舞弊, 都是這幫人不作為導致的。

與其這樣,還不如重新打造一個監察部門,代替這群蛀蟲。

“好,看在皇后的份上,朕就不殺他們了。”

“不過,大明以後不會有御史臺這個機構了。”

“朕準備打造大明政治局,從宮中選拔人才,替朕監察天下。”

朱由校想了想,撇嘴說道。

皇宮的太監,只要做一些思想教育,卻比這群御史忠誠多了。

放到軍隊和地方,更能替自已做事。

正好讓太醫院院使吳又可成立大名醫學院,宮女也有了去處。

“那也好,最起碼這些太監宮女,可不敢和皇上頂嘴。”

“某些人,就是仗著自已多讀了幾年書,都忘了自已的身份了。”

皇后張嫣點了點頭,表示贊成。

對那些御史,本來就有些不滿。

“哈哈哈,還是皇后善解人意。”

“準備早膳吧,朕一會兒還要去軍械局看看。”

朱由校直接拉住皇后張嫣的手說道。

張嫣微微一笑,躬身道:“早就準備好了!”

“楊公公,讓宮女們上菜吧。”

“幾位內閣大臣和信王殿下,已經在外面等候多時了。”

話音落,朱由校擺了擺手。

“信王,幾位愛卿,進來用膳吧。”

信王和幾位內閣大臣對視一眼,立刻走了進去。

幾人身後,還跟著新晉的內閣大臣孫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