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搶險

雨下得稀里嘩啦,一下起來就沒完沒了了,從清晨到日暮,從白天到夜晚,再從夜晚到清晨,街道是溼的,公交車是溼的,山石和樹木也是溼的,整個天空都是溼的,整個益城都溼的,怕是抓一把空氣攥在手裡,稍一使勁都能擰出水來……

此情此景比江南還江南,只是缺了些江南的韻味。益城畢竟不是江南,益城人也非江南人,哪受得了整日裡如此陰鬱的天氣,地板是潮的,被褥枕頭是潮的,鞋子就從來沒幹過,連眼睫毛上都掛上了水珠,總之連心情都是溼漉漉的了,想找個陽光的地兒躲躲,這個時候怕是難了。

雖然這益城古色古香,也不乏小橋流水、溝渠河川,怎奈比不得江南的水網四通八達,江河遍佈、湖泊串連。近些年的城鄉建設更是填平了許許多多的池塘、河溝,上面或是建起了闊氣的洋房,要不就是矗立起廠房煙囪……此舉雖是節約了大批的土地,讓良田免於淪為鋼筋水泥,但這也無形之中切斷了原本城裡城外、十里八鄉相互串連的水網。

雖然這水網從沒有納入規劃,從沒有載入官方的記錄,但這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長久以來不自覺形成的智慧結晶……上世紀六十年代發大水,要不是這溝溝渠渠、池塘、灣湖的作用,損失可就大了。有了它們,只是溝滿渠滿、池塘滿,水井兩三米就可打上水來,但絕大多數地方,並沒有形成真正有威脅的水災,地裡的莊稼一樣可以收穫……想想看這溝渠池塘、湖灣起了莫大的作用呢。

近些年大力發展工農業生產,需水用水倍增,近些年天氣乾旱,降水少,河湖水位、地下水位連續降低,溝渠池塘乾涸沒了用場,近些年大興建設,排排樓房廠房拔地而起,土地供不應求,這些年土地珍貴,耕地越來越少,沒有了耕地就沒有了糧食……

但是,建設不能等,經濟發展不能停,廠房要建,商業樓、居民樓要建,土地供應緊張,向哪裡要土地?於是,不得已而為之,把那些乾涸的、半乾的溝渠、池塘、窪地填之平之,轟隆隆推土機一響,巨大的翻斗車一排排傾瀉下數不清的渣土……不久一塊平整、寬闊的土地形成了,於是可以在上面修建樓宇廠房……既節約了土地,又節省了徵地的花費,大塊人心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只顧眼前利益,遲早還是要交學費的。這樣做也沒錯,但是做的還不夠完善,想得還不夠周全。如果能夠把地上的這些溝渠池塘轉化為發達的地下管網,同樣可以起到疏通、疏導、容蓄的作用。

這不是哪一個部門的失誤,這也不是哪一些人的失誤,而是那個年代的失誤。全國上下眾多的大小城市都犯了這樣的失誤,君不見連首善之都、省府之地雨季時節暴雨來臨,地面如河流,橋下如深潭,行人車輛莫不叫苦連迭。

而益城還算好的,除了有暴雨時有幾處鐵路橋底下會積水及腰,個別低窪排水不暢之地聚水成湖之外,大部分地方還是暢通的。但,這也僅僅是在一般情況下而已。像今年這個連綿不斷的雨季,連益水河、益水湖都難以招架了,城內城外各地普遍出現內澇現象,居民苦不堪言。

水實在是來得太多了,浩浩蕩蕩奔騰而來,遲遲不肯離去,又缺少洩瀉的通道,只有內積。於是,洪澇災害不可避免地上演了。

喬葉任職經貿委副主任還還不到三週,先熟悉了一下單位的情況,到下面去轉了轉,接著去外地去培訓和學習,剛剛回來第一個晚上在值班就遇上了緊急情況。

黑夜,瓢潑大雨中,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的電話驟然響起,鈴聲一陣緊似一陣。

“喂,這裡是——”還沒來得及接線員報出家門,就被對方急促的喊聲所打斷。

“決、決、決堤了!洪、洪水進村了!快來救人!”打電話的是順河村的黨支部書記高立穩,已經慌亂地結巴了,而且還帶著哭音。

高立穩現在在村委會辦公室,站在辦公桌上打電話,饒是如此,水已經接近桌面了。需要交代一下,順河村是城中村,村民沿河而居,世代在此,有上百戶人家,五六百人,加上租住的外來人口,有近千人。

洪水是一下子湧進來的,在五分鐘前,他剛剛巡查過堤岸沒有問題,前腳剛進辦公室,點上一支菸還沒抽幾口,洪水就跟著來了。村委會辦公室建在一片窪地上,正對著河堤,離著有幾十米的光景,早前這裡是一片灘塗,後來經過整修後都蓋上了房子。沒辦法,人多地少,蓋房的地兒實在沒有了,才在這裡填平灘塗蓋了房子。高立穩還記得這一溜房子就數村委會和劉鐵匠家的房子起的早,劉鐵匠的兒子娶媳婦就是在這兒辦的喜宴……

洪水來的實在是太猛烈了,太突然了,沒等高立穩反應過來,水已經到了他的膝蓋,也就幾秒的時間,接著一個浪頭就到了大腿了。

等高立穩想起打電話求救的時候,他褲袋裡的手機已經泡水不能用了。高立穩年歲不小了,他是頭一次見這麼大、這麼急的洪水。他哆嗦著爬上了辦公桌,把電話抱在懷裡,站起身來,撥通了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的電話。

“喂,喂,你是哪裡?哪裡決堤了?”接線員不自主地站起身來急促地問道。

“順,順河——”電話戛然而止。

“喂,喂!喂,是不是順河村?是不是?”接線員喊破了喉嚨,除了嘟嘟的盲音外,那邊也毫無動靜。

接線員立刻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立刻向指揮部領導作了彙報……

此刻,益水河在益壽橋東側的河堤有近百米的堤岸坍塌,洪水湧入了附近的村子、居民樓……

情況緊急,災情就是命令,市直各單位所有在家的人都出動了,民兵預備隊出動了……幾百號人撲向決堤發生的地方。

市經貿委代理主任劉一民親自帶隊,辦公樓裡能去的全部出動,喬葉當然也在其中。市經貿委離的此地不是最近的,但來的可不晚。堤岸邊上已經聚集了一些人了,都是兄弟單位的,多是附近派出所的民警。但是這些人來了也是乾著急,可以說是束手無策。河水太急,決口太大,沒有沙袋,沒有木頭,只是幾十號人在風雨交加中如熱鍋上的螞蟻。

“先救人要緊,喬葉一帶著一撥人逐門逐戶挨個叫門,務必把人都救出來。”劉一民喊道。

“是!主任。”喬葉答應著,衝身後的一幫人喊道:“來大夥跟我走,救人要緊!”

市長陶文亮帶人來了。市委書記烏大華帶人來了。眾人一下子找到了主心骨,圍了過去:“怎麼辦?怎麼辦?”

“情況怎樣?”烏大華不顧滿頭滿臉的雨水喊道。

“決口有近百米,水實在太大,那些房子又建在窪地上,水已經快到房簷了……”防汛指揮部的副主任吉民山喊道。

“人呢,群眾都救出來了沒有?有沒有老弱病殘還沒有出來?”烏大華喊道。

“水淺的地方已經逐門逐戶去叫了。”吉民山答道。

“誰帶隊去的?”陶文亮問道。

“是經貿委新上任的副主任喬葉帶隊去的。”吉民山回答。

“那這些屋子裡還有沒有人?”陶文亮用強光手電照著河岸邊一溜只露出房頂的平房問道。

“這個,這個應該沒有了吧?估計都逃出來了吧?”吉民山說的有些膽怯。

“亂彈琴!什麼叫應該?到底裡面有沒有人?進去看了沒有?”陶文亮吼道。

一道閃電劃過漆黑的夜空,爾後一聲炸雷放佛就在不遠處炸響,震的大地都在顫抖。

“水太深了,沒有裝備,人過不去。”吉民山小聲地說道。他的聲音幾乎被雷聲淹沒。

“武裝部的闞部長來了沒有?”陶文亮大聲喊道。

“到!”闞部長從人群中跑出來,一個標準的軍禮,“報告首長,闞偉勇向您報道,請指示。”闞偉勇部隊轉業出身,一直還保持著軍人的作風。

“你的民兵預備隊什麼時候能到位?有沒有裝備?有沒有沙袋和木樁?”陶文亮問道。

“報告首長,民兵預備隊先頭部隊十二人,已經到達,正在附近搜救群眾。後續八十八人正運著沙袋、木樁過來,有兩艘衝鋒舟,估計五分鐘就能來。”闞偉勇的聲音洪亮,可以壓過風雨聲。

“兩艘衝鋒舟太少了!讓旅遊局把附近的遊船、摩托艇也調過來,人多力量大!時間不等人,立刻去淹沒的房子裡搜尋,務必把人給我救出來!”陶文亮聲音嘶啞著喊道。

“是!”闞偉勇應聲答道。

此刻臨河路上的積水已經沒過腳面,風聲、雨聲、雷聲趁著漆黑的夜色依舊肆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