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處理結果,天之初和火雲洞中王下七貴出身的大能們,並沒有什麼意見。
一則,王下七貴家族中進入火雲洞的大能,要麼是不受寵的旁系,要麼是嫡系中心懷天下之人。
那種只顧自已私利之人,都不會選擇突破歸一境。
他們對自已家族的所作所為本就看不慣,不過礙於一些原因沒有出手清理門戶。
二則,皇庭並未將王下七貴斷亡絕嗣,只是讓有罪之人得到應有的審判。
無罪之人的性命都得以保全。
至於自由,做錯事情自然是有代價的。
沒有作惡,但是享受了作惡帶來的福利,也需要付出代價。
皇庭和祖地在向天之初的大能彙報之後,得到了一些大能的擔保。
便將先前火雲洞中被鎮壓的,王下七貴出身的大能釋放。
這些大能都安然無恙,鎮壓期間,皇庭並沒有虐待他們,一切待遇如從前一樣,不過被限制了自由罷了。
現在放出之後,皇庭更是送上了一筆厚禮作為補償。
太平八千年,關於古神早已成為古籍中的記載,九天十地絕大數生靈都沒有見過古神。
少數從黑暗動亂中活到現在的老古董們,都已經全身都埋入土中了,如果沒人喚醒他們,他們便會在沉睡中死去。
距離上一次清洗王下七貴,已經過去了三千年。
這三千年內,小清洗不斷,但是沒有大清洗。
上層還是很安穩的。
長久的安穩成為了滋生黑暗和腐敗的溫床,黑暗在九天十地的上層盤桓,籠罩了底層的天空。
一層層由利益織成的大網將底層百姓包裹的喘不過來氣。
這嚴重影響到了人族大計。
得益於完善的強者培養體系,配上底層龐大的基數。
底層崛起的強者在伐天中佔據著很大一部分。
面對這一情況,當代皇庭的左丞相諸葛武侯和左丞相曹孟德商議再次進行清洗。
將那些盤踞在人族之上吸血的蛀蟲清洗乾淨。
不過這一次清洗遠比前面幾次都要兇險,艱難。
因為就在太平七千年,九天十地集體發生了大規模的震動,各地都爆發了無數天災。
雖然在皇庭的快速反應下,人族並沒有太多損失。
但是更嚴重的事情發生了,祖地和火雲洞都被黑暗籠罩,裡面的大能都失去了聯絡。
天之初同樣失去了聯絡。
皇庭派出歸一境大能,嘗試進入祖地和火雲洞。
踏入黑暗不久,魂燈便已熄滅。
皇庭也只能將火雲洞和祖地封禁起來。
因為真正厲害的人都在裡面,如果裡面解決不了,外面就更沒戲了。
也正是火雲洞和祖地失去了聯絡,外面這群宵小才敢如此猖獗。
此次清洗只有左右丞相商議,因為太師董仲穎是世家大族推出來的代表。
說是代表,實則就是傀儡。
可見其猖獗。
世家大族以兩大巨頭為首,中土袁氏和玉清楊氏。
世家中流傳一句話,世家非袁即楊,天下為袁,天上為楊。
可見其威勢之盛,權勢之大。
其中中土袁氏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商朝之時,在周朝慢慢崛起,於戰國之時興盛,慢慢發展為橫跨多州的巨頭,當年僅次於王下七貴。
因為處事謹慎,從來隱居於幕後,在一次次清洗之中逃過。
楊氏的來源不比袁氏悠長,但是趕上了歷史的潮流,一躍而起。
楊氏先祖本是祖地之中一名普通村民,當初跟隨秦王出大荒,助宋。
隨後又參與‘風起神州’計劃,跟隨秦王前往東勝神州建立秦國。
在此期間嶄露頭角,建立了屬於自已的家族。
隨後攻齊伐魯,也都參與其中。
修為提升的同時,家族也在不斷擴大。
第一次伐天之戰時,楊氏先祖父子八人一同從軍。
隨還是秦昭襄王的秦王陳逸,戰於第二重天淵源元洞天。
楊氏先祖連帶七子,八人戰死七人,僅六子楊延昭存活。
正是那僅存的八百殘兵中的一員,這八百殘兵也是楊氏崛起中最重要的一環。
這八百殘兵因為戰功赫赫,大多都建立了顯赫的家族,作為八百殘兵中的一員。
楊延昭建立的楊氏,自然與其他殘兵所建家族為世交盟友。
這便是楊氏最雄厚的政治資本。
隨後楊氏正常地發展,楊延昭因為身體原因。
雖然參與了黑暗動亂,但是逃過了凌霄長城的那次死守。
在之後的戰鬥中楊延昭雖然沒能立下太大功勞,但是楊氏後輩也不是庸才。
整合了八百殘兵的後人,組建了陷陣營。
在黑暗動亂之中立下了顯赫的功勞。
楊氏第四代家主楊喜,憑藉父祖輩的關係和個人在伐天之戰中建立的威信,
整合了八百家族,八百家族自此以楊氏為首,八百家族共同進退。
這讓楊氏一躍而起,成為九天十地屈指可數的軍功家族。
哪怕是當初王下七貴的時代,楊氏在軍方也絲毫不怵王下七貴。
並且楊氏一直秉持著保皇派,擁立皇庭和祖地,一直站在皇庭和祖地的立場。
在清洗王下七貴的過程中做出了巨大貢獻。
因此也繼承了王下七貴的大部分遺產,勢力更上一層樓。
隱隱約約威脅到了皇庭的統治,不過歷代楊氏家主都對皇庭表現得十分順從。
族中也是大量提供歸一境強者前往火雲洞,並無絲毫二心。
這才得以逃過多次清洗。
不過隨著火雲洞和祖地的失去聯絡,楊氏開始有了小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