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小天四妖跟著狐八進去了積雲山,並且在招待地仙的洞府住下來了,虎力本來還有些猶豫,主動問道:“狐八前輩,我們三個不過是化神修為,冒然和諸位前輩居住在一起,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適?”

但是狐八開口道:“道友安心住下就是,如今積雲山來的妖王並不多,你們幾乎就是來的最早的一批了,只要你們不主動出來招惹是非,誰知道我將這裡安排給了你們?”

虎力還想開口說些什麼,齊小天卻是直接點頭說道:“不用擔心,一般的地仙我也不懼他們,真要是被人打上門來,大不了我們讓與他們就是了,你們三個如今不過是化神,在這裡安心突破就是了,等到修為高了也好償還狐八道友的今日恩情。”

虎力他們聽到這裡只能跟著齊小天一起點頭答應下來,一行人跟著狐八來到一處洞府,暫時安定下來。

不過齊小天他們不知道的是,狐八在將他們送入招待地仙的洞府後,就被老妖王叫進了洞府。

那老妖王是一隻青皮狐狸,此時卻坐在下首,主位上坐的卻是那隻許多年都不曾露面的小公子,此時那老狐狸見狐八進來,開口問道:“我聽狐九說,你將一個人仙,三個化神期的晚輩,帶進了咱們積雲山招待地仙的洞府中,可有此事?”

“回大王的話,回公子的話,此時屬實。狐八見那四妖氣態不凡,行事大氣,料想他們是大派弟子,所以這才以禮相待,打算讓他們與咱們積雲山結個善緣,這才自作主張將他們帶入地字號的洞府,還望大王明鑑!”

狐八素來聰慧,深得老妖王喜愛,再加上他剛才的說辭,先說老妖王,再說小公子,可以說是給足了老妖王面子。

畢竟誰不知道積雲山真正的主人是小公子,老狐狸只是一個臺前的傀儡,可是小公子又不管事,一年到頭在積雲山連一天都待不了,再加上小公子從來不與他們這些小妖計較,並不在意這些虛的,狐八這一套說辭,即套好了老妖王,又不得罪小公子,可以說是已經將事情解決一半了。

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次小公子竟然關注了這件事,直接問他:“是哪家的大派弟子?可有名帖在身?”

狐八這時有些慌亂,但還沒有亂了方寸,只是回答道:“小的疏忽,竟然忘了這事,還望小公子責罰!”說完一個響頭就重重的磕在了地上。

那小公子也只是待的無聊,逗逗狐八,沒想到狐八如此害怕他,這時也有點無奈,只是開口說道:“行了吧,沒有就沒有,你的名字還是我給取的呢?狐八,狐九,我既然定了,那麼就變不了了,尊卑有序,我也理解你怕我,但是磕頭就免了,你現在就實話實說吧,一個人仙有什麼特殊的,能讓你這個素來遵守規矩的,將他破例送到地字號的洞府?”

狐八看了一眼老狐狸,老狐狸點了點頭,示意他實話實說,狐八這才開口:“小公子有所不知,小的到了化神期的時候,覺醒了狐族的一道天賦神通——知善惡,斷陰陽。

雖然如今只能看到些許的不同,但我看那四人都是正統玄門修士,包括那位人仙身上也沒有吃過人的血腥氣息,所以我斷定他們不是普通的妖怪,還有他那三個手下,雖然只是化神期修士,但是一身實力恐怕比小的這個渡劫修士還要強大,而且只要他們在咱們積雲山修煉幾天,必能突破渡劫,所以小的才會自作主張,將他們安排在地字號的洞府,還望小公子見諒。”

“你覺醒了一點天賦神通?那好,從今天起你就是狐七了,等你突破了人仙境,就隨我回青丘一趟吧,我給你一些機緣,至於他們幾個是什麼情況,你隨便找個地仙試探一下不就是了?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了,時間就安排在他那三個手下突破之後,大會開啟之前,正好我也有些無聊,他要是贏了,我親自給他邀名,他要是輸了,我出手保他不死,但是大會就不要參加了。”

“是,狐七明白。”

————

與此同時,靈山,大靈音寺,普賢菩薩此時正在聽如來佛祖講經,可是自從在那天收回那縷心神之後,他一直心神不定,坐立難安,直到齊小天四人到達積雲山,虎力他們脫離了一點原先命運的軌跡,普賢才窺探得到一線天機,算到那三隻妖族竟然會與日後的一場大劫有關,普賢想到自已只是因為捉弄一下齊小天,竟然被拖入到了一場解難,也忘了此時如來還在講經,當即罵到:“小子可惡。”

普賢本就是心思靈敏之人,主要是齊小天從頭到尾都太過於無害,與他交流的整個過程也就是因為,自已太過咄咄逼人而硬氣了那麼一回,沒想到竟然給自已挖了這麼大的一個坑,關鍵是自已竟然完全算不出來。

隨著普賢話落,如來也剛好講完了一卷經書,對他說道:“普賢菩薩今日怎麼回事?竟然如此浮躁?”

普賢剛才的聲音雖小,但是能夠在靈山大雄寶殿聽經的人,那個不是耳聰目明之輩,剛才要不是如來還在講經,各路菩薩,滿天羅漢早就想問他又什麼事情了,如今如來親自開口問他,眾人當然也是齊齊的看著他,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尤其是伏虎羅漢,作為西方佛門的“耳報神”,可以說西方的一切八卦都是從他那裡傳出來的,如今有了自已不知道的事情,當即瞪大眼睛,直直的看著普賢,想要看出一些什麼東西。

普賢當然不會實話實說,只是開口道:“回世尊的話,普賢近日想到一些往事,只覺得心中煩悶,這才在大殿上,當眾失態,擾了佛門平靜,弟子普賢願受責罰,還往世尊降下懲罰。”

“罷了,罷了。你既然不想多說,那我也不好多問,不過你既然犯了錯,那就罰你抄錄《菩薩戒經》一書百遍,去下界傳誦百日如何?”

《菩薩戒經》乃是佛祖所著,主要講的就是大乘菩薩所應持守的戒律,全文四十八戒,戒戒引人步入佛門正途,乃是大乘佛法。

普賢也知道這個責罰,已經是世尊維護的結果,凡間百日而已,按照天上一天,地下一年的說法,說不定自已從下界傳經回來,還能趕上明天佛祖的講經呢?

於是對如來雙手合十行了個禮,開口答道:“世尊吩咐莫敢不從,弟子領罰,這就下界傳經去了。”

說完也不顧諸位同僚熱切的眼神,就徑直走出大雄寶殿,下界領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