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電話都快打爆了
樓神:又不是我想重生 山中野狐禪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進入熟悉的宿舍區,路過林詠薇家時,蘇凱讓夥伴們先回出租屋,自已去找林老師,邀請老人家一起用餐。
他幾乎一無所有時,林老師不僅免費提供吃住,還為他對接資源,無論最初目的是什麼,這份恩情他不會忘記。
何況,自林詠薇離開後,林老師白天看書打發時間,晚上陪他做培訓。
蘇凱能體會到老人家的孤單。
他的這份小心意,林老師自然老懷安慰,當即便與他一起出了家門。
四個樓盤鬧出的動靜,他出門買菜時,就聽到許多人興致勃勃地議論。
話題的熱度,與上半年火爆全國的《還珠格格》比起來,幾乎不相上下。
他很不理解,為什麼僅憑4條單價100的橫幅,就能掀起這種軒然大波。
“其實也沒什麼,”蘇凱淡淡地解釋,“只是利用獵奇心理,依託縣城緊密的人際關係,讓話題快速擴散而已。”
“也就是說,這種方式有較強的地域侷限,如果放在人際關係比較疏遠的省城,就達不到這種傳播效應了嗎?”
不愧是特級教師,理解能力與總結能力竟然如此之強,出口立即成章。
“不僅如此,”蘇凱點點頭,“如果業餘文化生活豐富,或者生活節奏相當快的地方,也達不到這種效果。”
他比誰都清楚,當前縣城百姓的消遣活動,除了看電視就是打麻將。
八卦各種新奇的小道訊息,更是貫穿了工作與生活的每一個時刻。
不像後世,隨著電腦與手機的迅速普及,即時通訊軟體、電商平臺、自媒體及小影片等應用也應運而生。
人與人之間的聯絡,生活方式與休閒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到了那個階段,民眾無時無刻都在接觸各種奇葩新聞,再想像現在一樣製造熱點事件,可就難於上青天了。
雖然他沒法以後世為例,但對於眼界開闊的林老師而言,卻不難理解。
但無法理解的,是蘇凱踏入社會不到半年,為何對人性及社會的理解如此深刻,甚至能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
他嘗試著瞭解這一點,但聽到的回答,卻又回到了剛見面的那一天。
“都是受您的大作啟發。”
如果說,以前所謂的啟發,還能捱上邊的話,那麼現在,就有些牽強了。
但那雙沉靜如水的眼睛,卻讓林老師感覺,別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在蘇凱眼裡,卻好像原本就該如此一樣。
他不知該信還是該疑,就覺腦袋有些迷糊,怎麼也揣摩不透這個小年輕。
蘇凱也不解釋,思緒已飛到接下來的部署,蘇胖子的專案必須一炮而紅。
否則,所有計劃全是空謀。
一週後,四盤聯動的熱度,剛剛稍稍下降,輿論場再次掀起軒然大波。
主角,卻成了李隊長的專案。
四個樓盤的售樓部,在原本的橫幅下方,都加了條內容更加奇特的廣告。
全在慶賀李隊長的樓盤——拆拆拆,現在拆得越多,業主獲得更多!
都拆了,業主還能獲得什麼?
於是乎,看到這些廣告的人,許多都迫不及待地跑到李隊長的售樓部。
與當地圍觀的人匯聚一起,將售樓部與建築工地圍了個水洩不通。
他們驚訝地發現,那句話不是說說而已,而是正熱火朝天地進行著。
一樓除售樓部用房之外,其它八套已建成的住房,正被施工隊大肆拆除。
8套,市價300多萬啊!
好好的就這麼砸了?
業主究竟能多得到些什麼?
這一刻,再沒一個人說這裡的住宅不好。而是長吁短嘆,認為太可惜了。
於是乎,不管有沒買房的意願,不管以前有多麼看不上,全被惋惜與好奇支使著,拼著命也要擠進售樓部。
都想第一時間知道,那位省城來的專家,究竟與開發商在搗什麼鬼。
所有人都在議論,別的樓盤生意不好,全拼命做廣告,這裡卻拆房子。
全都拆了,還能賣些什麼?
四個開發商急瘋了了嗎?
不能便宜賣給我們嗎?
人群中,甚至有人在問,既然四盤聯動,其它三個樓盤會不會也要拆除。
有家人已預定或購買的,紛紛焦急起來,又回頭跑向其它三個樓盤,去打聽會不會拆,拆了以後能不能退錢。
整個現場,人人抓耳撓腮。
只有一個人在偷偷地笑。
自然是始作俑者蘇凱。
他知道,接下來的幾天,四個售樓部又將人滿為患,競爭樓盤門可羅雀。
眼前這些擠不進售樓部的人,卻沒他這麼安心。紛紛踮著腳舉著頭,大聲招呼好不容易才從裡面擠出來的人。
問他們都打聽到了些什麼。
答覆卻讓他們大失所望。
因為裡面的置業顧問,今天居然一問三不知,都說上級領導沒提過。
於是乎,圍觀者議論紛紛,都說只有向縣裡的能人打聽,才能知道端倪。
這當然是蘇凱希望看到的。
他事先就向林俐與陳妍強調了,這次的行動目標,絕不能告訴其他同事。
前世他在這方面栽過跟頭。
因為當地的置業顧問,在鄉里鄉親的問詢下,不可能做到守口如瓶。
而且她們的茫然與不理解,更能感染她們的親戚朋友,讓答案變得更玄。
事實的確如他預計的那樣。
圍觀者都急成這樣了,熱度還能不覆蓋全縣所有鄉鎮,乃至每個村落?
讓所有人繼續猜,讓所有人繼續四處打聽,全將四個專案當成主要談資。
在他的部署與操控下,四個專案的熱度不僅沒冷卻,反提升到新的高度。
接下來的幾天,凡是與政府機關挨點邊的人,都成了打聽內幕的首選。
所有人的電話都快被打爆了。
須知10年之後,直到07至09年間,許多城市的手機才開始單向收費。
僅僅幾天,他們的手機費用,便飆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於是乎,四位老闆的電話,就被各路領導打爆了,手機簡直熱得燙手。
面對各種好奇、不滿與指責。
他們拼命解釋,按照蘇凱制定的話術,大談將如何提升品質,如何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如何將商品房市場推向新的高度,為縣域經濟盡一份力。
領導們當然沒這麼好糊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