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對朱標的培養是沒有半分的防備之心,如果朱標真的成長到擁有威脅自已皇位的地步。

根本不需要朱標伸手來搶皇位,老朱一定會高興的手舞足蹈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標,好讓自已落個清閒。

封建社會,帝王是一個國家的最高掌權者,而太子則是一個國家未來的掌權者,看上去太子應該是僅次於皇帝的掌權人,但實際並非如此。

歷朝歷代為了爭奪皇權,父子反目兄弟成仇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太子雖然是王朝未來的儲君,但大部分並沒有多少實權。

皇帝在位時,太子就相當於實習期,能不能轉正還是個未知數,而太子的權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基本上是徒有虛表,甚至時不時說還要受到皇帝的打壓。

但是有一個特例,就是朱元璋的太子朱標,他的權力之大讓人不敢置信!

朱標的權力體現在很多方面,先從他的授業師傅團隊來看。

有左丞相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

右都督馮勝兼右詹事,中書平章政事胡美、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

中書左、右丞趙庸、王溥兼副詹事,中書參政楊憲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

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張興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顧時、孫興祖同知左右率府事。

大都督府事吳禎、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鄧愈、湯和兼諭德,御史中丞劉基、章溢兼贊善大夫,治書侍御史文原吉、範顯祖兼太子賓客。

這些都是朱標的師資團隊,只要對這些人稍微熟悉的人都應該知道。

這些人都是大明頂尖的文臣武將,也就是說朱元璋用來治國的肱股之臣,絕大部分要麼是朱標的師傅,要麼是太子府的屬臣。說直白一點也就是他的人。

在這以外......朱元璋為了建立朱標在兄弟中的威望,還賦予了朱標監督眾兄弟學業、甚至處罰的權利。

朱標的二弟秦王朱樉、三弟晉王朱棡自小頑劣,就藩後多有不法行為,朱元璋是如何處理這兩個“不孝子孫”的呢?派太子朱標去。

而朱標也不辱皇命,把兩個弟弟訓誡的痛哭流涕,回去覆命又在父皇面前為弟弟們求情,請求從輕處罰。

一邊把弟弟們治得口服心服,另一邊又能在父皇面前為弟弟們求寬恕,真是一張一弛,讓人不服不行。

不光如此,從太子朱標二十二歲起,朱元璋就讓他參與政事。

雖然其他朝代的太子都會參與政事,但那些太子最多也只是提提意見,最後還是要皇帝來決斷。

但朱標參與政事可不光是提提意見,很多事都由他來決斷。

朱標這個太子相當於皇帝,而朱元璋則扮演了太上皇的角色,只有在朱標處事有偏頗時,才會從幕後走出來斧正。

歷史上很多太上皇還捨不得放權,比如我大清的十全老人——乾隆帝,在退位成太上皇的幾年裡,身為皇帝的嘉慶帝苦不堪言。

大事小情都由不得自已,他這個皇帝才是徒有虛名,跟朱標的太子身份完全沒法比。

朱標可不是一心哄得朱元璋高興才會得到如此大權呢?

他可是常常和朱元璋梗脖子爭論,最著名的莫過於朱標對太祖屠戮功臣的勸誡了。

面對朱元璋的大開殺戒,朱標曾勸誡道:“陛下誅夷過濫,恐傷天和。”

而朱老朱氣憤之下,拿來一根帶刺的荊棘讓朱標握住,朱標無法下手。

朱元璋由此來教導朱標:“我為皇兒除去這荊棘上的刺,豈不是美事”!

但朱標卻不這麼認為,他硬生生的頂了回去:“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

歷朝歷代有哪個太子敢像朱標這樣,這麼硬頂皇帝的方略,可朱標就這麼幹了。

由此可見朱標雖為皇太子,但他的權力真不是簡簡單單享受儲君待遇,而是實實在在掌握大明一半的治理許可權。

那麼朱元璋為什麼會給太子這麼大的許可權呢!

朱標是朱元璋心裡默定的皇位接班人,而且從未改變。

朱標出生時,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長子的誕生給他帶去了無盡的歡喜。

高興之餘,甚至專門跑到軍營附近的山上留字紀念:到此山者,不患無嗣!

到朱標12歲時,朱元璋就讓他領銜,主持祭祖大事。

朱元璋還從小教育朱標體驗民間疾苦,更是給他配備了強大的師資團隊。

總之一句話,朱元璋從一開始,就默定朱標是接班人的不二人選,沒有其他任何想法。

而朱標自已也很爭氣,頗讓朱元璋放心。

經過多年的歷練學習,朱標本人性格敦厚,處理起國家大事也是有板有眼,並沒有什麼不妥的地方。

而且朱元璋對朱標的成長越來越滿意,可謂是父慈子孝,一片蒸蒸日上祥和的景象。

身為太子朱標可不是徒有虛名。

在兄弟間,作為大哥的朱標威望很高,連朱棣對這個哥哥也是心悅誠服。

在文臣武將中,朱標也很有話語權。

例如藍玉、沐英等等悍將也是唯朱標馬首是瞻。

一句話來說,就算朱元璋不授予朱標處理政事的許可權!

單憑威望,朱標在朝廷中也是很有影響力的。

所以,朱元璋這位“肆殺功勳”的梟雄,雖然對文臣武將不放心,但是對太子朱標卻是放一百二十個心。

他之所以給太子如此大的許可權,也是為了培訓太子,好讓他提前參與國事的治理,以便將來能更順利地完成大明王朝的交接。

而朱標雖然得到了莫大的權利,卻從未生出過讓老朱“提前退休”的打算。

這在無父子只有君臣的皇室,不得不說絕對是一股清流!

數千年來......能似他們父子這般兩相無猜的屈指可數。

朱元璋縱然是有萬般不是,可他對髮妻、兒子、孫子們的感情,確實令無數朝代的帝王們為之汗顏。

除此之外......恐怕也只有大明的百姓,才能夠讓朱元璋投入這般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