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有戰友在身邊,槍械的精準度至關重要,但現在我需要更快的移動速度,更大的彈匣容量,以及更高的精度。只要找到合適的槍,我會自已掏錢,多少錢我都願意。”

橋嘉聽後有些困惑,他難以想象能滿足尼斯需求的那種槍。既要速度快,重量輕,彈藥多,精度又高,這樣的槍確實不易尋找。如果是六百到八百米的精確狙擊步槍,選擇會更多,但尼斯的射程超過一千三百米,使用精確狙擊步槍簡直是浪費她的能力。

看著尼斯充滿期待的眼神,橋嘉有些苦惱地說:“你有特定的目標嗎?”

尼斯沉默良久,最終搖頭道:“以前我有個觀察手搭檔,TAC-50就很合適。但現在我獨自一人,我的槍不能太重,還得帶上近身自衛的手槍。我還沒想好,因為我沒機會試用過更多好槍。但我知道你肯定更瞭解,你是我見過的射速最快、最準的人,也是我的上司和指揮官,我需要你的建議。”

體驗到被信賴的感覺非常美妙,特別是當自已的專業領域得到認可時,那種感覺尤為美好。

橋嘉沉思片刻,微笑著說:“那稍等一下,我去取一把新的槍。”

我們在上埃及之行中,參觀了一場防務展覽,其中展示了一些新型裝備,我正好弄到了一把新槍。”

橋嘉回憶的是名叫‘黑內爾RS9’,或者說德國官方稱為G29戰術步槍的那一款。

那次參與的國際防務裝備展覽會規模不算大,但展示了近年來眾多嶄新的武器。近年來,武器製造商們大多將精力投向無人機等高科技武器,對於像槍這樣的成熟產品,鮮少再加大研發投入。

然而,G29的效能引數、構造以及其無可比擬的‘科技特性’,依然令身為行業內部人士的橋嘉眼前一亮。這款槍採用0.338麥格努姆子彈,有效射程可達1500米。

標準配置包括:一隻Steiner的5-25x56軍用瞄準鏡,以及B&T公司的ROTEX小夜燈;空槍重7.53千克,槍管長度為686毫米(27英寸),配有可摺疊槍托,容納10發彈匣。

另外,還有可供選擇的鐳射測距儀、近戰紅點瞄準器和兩腳架等附件。在展覽會上,這些配件總價已達到2萬歐元,而槍的實際價格並未公佈,可能要等到民用版上市才會明確。

不過,橋嘉對此並不在意,他見到如此出色的槍械,第一反應就是掃描記錄並複製。實際上,成品已經存在,就放在二樓的武器庫內。

橋嘉拿起那把比標準型號更輕便的G29,心中不禁猜測,那名尼絲女孩是否是因為看到了這把槍才有所提及?

他環顧著始終潔淨如新的槍房,知道一直是尼絲負責這裡的清潔工作,而且她從不打聽關於武器來源的問題。

橋嘉審視著那些原本用於展示實力和效能的優質槍械,想了想,又取了一把P90衝鋒槍和同樣口徑為5.7毫米的Five-Sevens手槍。

這三款槍合在一起,足以滿足尼絲的需求。儘管G39仍為栓動式步槍,但它的彈匣容量達10發,且使用0.338麥格努姆子彈,超過1500米的射程綽綽有餘,作為個人武器,它無疑比12.7毫米的大口徑反器材步槍更為輕便。

可摺疊槍托使得G29攜帶方便,橋嘉自制的G29僅重6.5公斤,加上配件也未超過7.5公斤,對於尼絲這樣一個女孩來說,揹負起來並不會太吃力。

橋嘉的全能工具箱製作出的零件,其精準度超越了原廠標準,幾乎達到了理論上的極限,每個部件都完美契合,毫無瑕疵。

這把槍的理論射擊精度,甚至超過了製造商的測試值。

將三把槍放入盒中,橋嘉將盒子放在桌上,笑道:“既然你想換槍,我自然會支援你。但作為同伴,這些槍我不能收費,你儘管使用,有任何問題直接找我,我會幫你調整。”

尼斯開啟槍盒審視,對P90和Five-Seven並未表現出熱情,但對於G29則顯露出濃厚興趣。當她握緊G29的瞬間,明白了橋嘉為何為她選擇5.7毫米這種特殊口徑衝鋒槍和手槍,這是為了最大程度減輕她的負重。

P90體積小巧且輕便,40發彈匣容量大,外出執行任務時只需攜帶P90和幾個備用彈匣,足以應對近戰防禦。

而Five-Seven的手槍子彈與P90通用,橋嘉這樣做是為了減少彈藥種類的問題。如今,這三把槍加上彈藥總重量不超過13公斤,對像尼斯這樣的女性特工而言,簡直是福音。

儘管尼斯的射擊技術不算出色,但她仍感受到橋嘉的用心和不惜成本的態度。心中滿是感激的尼斯並未理會橋嘉的“免費”,她從錢包裡拿出十萬美金,將剩餘的二十萬推給橋嘉。

一邊除錯著G29,她堅定地說:“這是我的槍,我必須自已掏錢買下。”

橋嘉早已習慣了尼斯的性格,他搖頭道:“其實不必這麼多,收了這筆錢,感覺我像是在壓榨你一樣。”

尼斯小心翼翼地調整瞄準鏡的角度,興奮地稱讚:“這是我夢寐以求的配件,這個角度儀真是太棒了。”

突然,尼斯似乎想到了什麼,看向橋嘉說:“我需要軟芯防彈衣和穿甲彈,我想明天去草原找個地方試用。”

橋嘉理解這種渴望實戰的心態,他的SVD組裝完成後,同樣迫不及待地想嘗試。對於特工尼斯來說,熟悉自已的武器是必備技能,最好在退休前不斷練習。

橋嘉揮手讓她別擔心彈藥問題,指著P90和手槍說:“你也儘量熟悉這兩款,我外出做生意時,你不可能每次都躲得遠遠的,大部分時間我們還是並肩作戰。這種槍我試過,非常實用,即使你不喜歡,也應儘快熟悉起來。”

橋嘉本意只是出於好意的建議,然而尼斯卻像接到命令計程車兵般,挺直身軀,莊重地點了點頭,道:“我明白了!”

看著尼斯的表情,橋嘉感覺她彷彿真的理解了,但又有些不對勁,具體哪裡不對他又說不上來。

尼斯那過於順從的態度讓橋嘉感到不自在。他回想與尼斯的交往,除了關於‘復仇’的話題,她從未反駁過他的意見。讓他學習飛行就去學,讓他練習射擊就立刻答應,這姑娘說到做到,絕不打折。

雖然確實是為她好,但橋嘉心裡總覺得彆扭,彷彿自已成了尼斯的精神支柱,這種感覺很不真實。面對一個至少80分的美女,對她言聽計從,的確古怪。

橋嘉有許多話想說,但尼斯似乎毫不在意。她拿起槍盒中的夜視裝置,安裝在瞄準器前,然後端起槍步入院子,敏捷地爬上圍牆,持槍四下檢視……

橋嘉瞥見沙發上遺留的現金,他取出一萬放入袋子,將剩下的二十九萬放回原處。尼斯的個性使然,不收錢是不行的,但畢竟是一家人,一萬足以表達心意!

接下來的日子裡,橋嘉陪伴尼斯適應新槍,同時自已也在不斷磨練。SVD效能卓越,850米的射程對於小型、低強度的戰鬥綽綽有餘。由於射程優勢,橋嘉在實戰中收穫了幾次輕鬆的勝利,這讓他對SVD的喜愛更加深厚。

橋嘉選擇的射擊訓練場靠近機場,選定一個小山丘,在山腳下廣闊的草原上設定從近到遠的靶標。近處有10至25米的手槍靶,隨後延伸至50至400米的步槍靶,每100米一組,直至1800米。

所有靶標固定在地面鐵架上,掛著一塊模擬人體大小、2厘米厚的鋼板。一旦擊中,靶子會發出清脆的“鐺”聲,令人精神振奮。直到橋嘉和尼斯訓練到第七天,卡曼也按捺不住參與其中。

這位老者射擊技巧早已深入骨髓,但他過去使用的多是AK-47或AKM這類老式武器,因此他需要提升手槍射擊能力,以免在遭遇敵人時還得依賴刀具。

三人因射程差異,彼此間並未造成干擾。短短兩天內,他們的狀態逐漸提升,訓練場的情況也引起了公司內部人員的關注。賽裡木和阿尤來了兩天,自尊受挫後,最終決定留下的,是賽裡木的兩個侄子扎布和納斯。

這兩個青年原本只想借橋嘉的射擊練習提升技巧,然而很快就被橋嘉和尼斯的射擊成績打擊得信心全無。

隨後,兩名阿菲卡小夥子以每小時一塊錢的薪酬留了下來,他們手持望遠鏡,成了橋嘉和尼斯的靶標指示員。

人體模型靶心被分為三個部分,頭部三分,軀幹兩分,四肢一分。

身為以槍為生的人,他們難免會有些競爭之心,於是……

\"\"預備,開始!\"\"

納斯,那隻手掌缺了一半的手掌發出號令,橋嘉、尼斯和卡曼立刻在靶前拔出了手槍……

\"\"砰砰砰砰……\"\"

連續的槍聲響起,他們前方十五米左右的酒瓶瞬間炸裂。

此時,三人的差距顯現出來,卡曼使用的是Ge裸ke 17,而其他人則只有一個“快”字!

一口氣打出十七發子彈,只要稍有準頭,槍口穩定,即使蒙著眼也能擊碎五個酒瓶。

尼斯則完全不同,她追求的是穩定性,雙手持槍,每發一擊,五發子彈瞄準五個目標,雖然速度較慢,但命中率極高。

相比之下,橋嘉的表現極為迅猛,既快又準。

比賽一開始,從拔槍到射擊一氣呵成,不到兩秒內便完成了五發子彈的精準射擊,這種無需瞄準的流暢感,讓圍觀的扎布和納斯熱烈歡呼。

然而,他們的比賽規則略有不同,不是比精準度或速度,而是看能否在一彈匣子彈內完成規定的靶標,浪費子彈沒關係,但未擊中靶子即被淘汰。

對於橋嘉而言,十五米的靶子太過簡單,他的訓練通常是在二十五米移動靶上進行,這些固定的靶子對他來說毫無挑戰。

唯一讓橋嘉感到趣味的是,他給自已設定了只射擊瓶口的目標,因此卡曼和尼斯的靶子被直接擊碎,而橋嘉的靶子則是瓶口炸裂,瓶子主體完好。

任何人都能看出橋嘉的手槍射擊技藝已達到頂級,但實戰與他追求的競技射擊並不相同。

事實上,像卡曼那樣在遭遇敵人時全力以赴,先發制人消滅對手,才是實戰的核心。

精準當然更好,但具體打頭還是其他部位,甚至用多少發子彈都沒問題,關鍵是要活下來,畢竟子彈又值多少錢呢?

相比之下,尼斯的手槍使用更為嚴謹,她是一名正規軍事學院的特工,射擊動作一絲不苟,符合標準。

以她的槍法,做一名警察綽綽有餘,但在戰場上的表現就略顯不足。

不過作為特工,一旦陷入被人近身的境地,MP90無疑比手槍更為實用。

一輪結束後,比賽進入了第二輪的二十五米靶環節。

這次的目標依舊是玻璃酒瓶,但大家的選擇開始顯現區別。

橋嘉依然選擇用短槍射擊,而卡曼則選用了AK74,尼斯則挑選了P90。

橋嘉的動作依舊迅速,拔槍、射擊,五發全中。\"

而卡曼的舉動則頗具戲劇性,他將AK74橫持腰間,無需瞄準直接扣動扳機,連續三連發,五個酒瓶瞬間破碎。

他的速度甚至超過了橋嘉,無瞄準的威力自然更為兇猛!

尼斯以P90穩健射擊,五發子彈擊碎所有目標,儘管精準且穩定,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她的表現墊底。

隨後的射擊距離逐漸增加,50米、100米、200米、3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

橋嘉對自已的400米以內射擊充滿信心,但在實際對決中,他發現卡曼在100米內的AK74擁有絕對優勢,200米左右與自已旗鼓相當。

直到300米的距離,卡曼這位不喜歡依賴瞄準具的人,開始利用連發矇蔽目標,命中率極高,直到400米才會出現失誤,一個彈匣30發子彈,只能擊中兩三個靶子,這還是因為他們的位置優勢,若在平地,400米外幾乎無法看清目標。

橋嘉的優勢在於速度和精準度,但在與卡曼這位老練者的較量後,他明白了對方的可怕。不,不是“可怕”,而是極其強大。

在100至200米內,卡曼只需舉槍便能射擊,無需精確瞄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