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聲是從廚房傳出來的。

二人進入廚房,只見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靠在灶臺上,已然熟睡,臉頰仍殘留著淚痕。

“小蠻子!”一聲呼喚,燕山神色激動,心中卻隱隱不安。

這少年名為張野,天生神力,“小蠻子”因此而得名。他家就在城東張家村,正是他的父母介紹燕山去清遠客棧做工的。

燕山十一歲時流浪到張家村,孤苦無依,狼狽不堪。村裡人淳樸善良,給他送去食物和衣服。他生性清高孤傲,不願受人施捨,便主動去幫村裡人幹些農活,或者去山裡砍幾捆柴火作為回報。就這樣,他在村裡度過了兩年單純快樂的時光。之後,他才在上清太平宮後山的山洞裡安家。

張野揉了揉眼睛,抬頭望去,霎時間,淚水如山洪暴發般噴湧而出,撕心裂肺的哭聲讓人不寒而慄。他泣不成聲,哽咽著道:“燕大哥,村子裡出事了!”

燕山心急如焚,卻勉力剋制著,輕聲問道:“小蠻子,村子裡出了什麼事?”

張野用衣袖拭去了臉頰的淚水,抽泣著道:“爹爹和孃親被殺了,全村人都被殺了,是虎頭山山賊乾的。”

此言好似晴天霹靂,燕山心神劇震,頓時目瞪口呆,淚水忍不住奪眶而出。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不知過了多久,燕山心緒稍定,目光冰冷,沉聲道:“小蠻子,燕大哥一定讓他們血債血償!”

淚已流乾,張野雙拳緊握,目光堅定。接著,他將事情經過說了出來。

今日吃過早飯,他與幾個小夥伴去村外樹林裡玩捉迷藏。他藏在一棵大樹粗壯的樹幹上。過了許久,也沒有人找到他。他十分得意,帶著勝利的喜悅,不知不覺竟睡著了。

不知過了多久,一陣馬蹄聲驚醒了他。他舉目望去,只見一夥山賊闖進村子裡。那為首之人他曾在告示上見過,正是虎頭山大頭領王虎。不多時,村子裡喊殺之聲不絕於耳,撕心裂肺的哭聲此起彼伏。

他的身體在顫抖,心在滴血,雙手在樹幹上留下了數道帶血的抓痕。

一個時辰後,塵埃落定,馬蹄聲漸漸遠去。

村子裡一片寂靜,死一般的沉寂。

這時,他已心如死灰,從樹上摔了下來,卻絲毫感覺不到痛楚。他踉蹌著奔到村口,頓時呆住了。村子裡屍橫遍地,血流成河,慘不忍睹。他徹底崩潰了。他不敢進村,一口氣跑到清遠客棧,燕大哥是他此時唯一的依靠。

客棧內空無一人、一片狼藉,疲倦與飢餓瞬間擊垮了這個十二歲的少年。他勉強走到廚房,啃了兩個饅頭,一倒下就睡著了。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縱然如此,悲傷也在所難免。一陣莫名的痛楚湧上心頭,李若仙側過頭去,用衣袖拭去了眼角的淚水。

“明日,我要血洗虎頭山。”燕山神色平靜,聲音冰冷而堅定。他心裡清楚,這一切必然與趙文山脫不了干係。若是如此,徐掌櫃他們或許也凶多吉少。

李若仙沉聲道:“我陪你一起去。”

燕山微微搖頭,輕聲道:“為防有變,明日有勞李姑娘護著小蠻子藏在虎頭山下,見機行事。”

雖只相處短短兩日,李若仙卻打心底裡欽佩燕山,知他心思縝密、精於算計,便不再多言。

燕山離開了。這次必然是一場血戰,他需要一把趁手的兵器。

翌日上午,一個身穿粗布短衫的少年出現在縣衙門口,手裡緊緊地握著一柄鏽跡斑斑的長劍,目光冰冷。他已揭下懸賞令,聲稱要上虎頭山斬殺王虎。這少年正是燕山。

衙役們面露不屑之色,懶得搭理燕山。

一道目光掃過,陰森冰冷,衙役們不覺打了一個寒顫。一個衙役心有餘悸,趕忙進去稟報。

不多時,那個衙役隨兩人從縣衙內匆匆趕來。

為首之人頭戴烏紗,身著青綠色長袍,劍眉星目,有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威嚴。此人正是終南縣知縣宋義。另一人,一身武官打扮,正是那白衣公子趙文山。

衙役指著燕山,回稟道:“大人,就是這位少俠揭下懸賞令,要上虎頭山。”

宋義望著燕山,沉吟道:“小兄弟不就是清遠客棧那位小二哥嗎?”

燕山微微點頭,隨口道:“沒想到宋知縣還記得小人。”

宋義輕嘆一聲,神色黯然,緩緩道:“小兄弟請隨我來。”

燕山心頭一緊,毫不遲疑,緊隨其後。

不一會,宋義、燕山與趙文山來到縣衙停屍房。

眼眶中淚光閃動,燕山勉力剋制,緩緩地揭開蓋在屍體上的白布。

徐掌櫃、小狗子和胖墩竟然都在這裡。

燕山頓時癱倒在地上,痛徹心扉。

宋義輕聲安慰道:“死者已矣,小兄弟還要堅強地活下去。”

燕山目光冰冷,沉聲道:“他們是如何死的?”

宋義面露愧疚之色,輕嘆道:“他們死在城北二十里的官道上,像是山賊劫財害命。”

燕山悽然一笑,用衣袖拭去了眼角的淚水,神色變得冰冷,目光堅定,決然道:“宋大人,我要上虎頭山剿滅山賊。”

宋義神色凝重,猶豫不決。

燕山繼續道:“昨日正午,城東張家村被虎頭山山賊血洗,屍橫遍地,慘不忍睹。”

聞言,宋義臉色驟變,怒不可遏,沉聲道:“趙縣尉聽令!”

趙文山連忙拱手道:“末將在!”

宋義正色道:“速速調兵,與這位小兄弟一起去剿滅虎頭山山賊。”

“遵命!”趙文山領命而去。

這時,宋義從懷裡取出一塊質地古樸的龍形玉佩遞給燕山,低聲道:“發現徐掌櫃時,他手裡緊緊地握著這塊龍形玉佩,想必十分重要。徐掌櫃舉目無親,這塊龍形玉佩就交給小兄弟吧!”

燕山接過龍形玉佩,朝宋義深施一禮。

宋義望著燕山,莫名其妙道:“大多數將士都是無辜的。”

燕山微微點頭,若有所悟。此時,他發現自己竟完全看不透宋義。不過,此人有心助他。於他而言,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