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張二躺在車頂吹著涼風,沒有目的也不知去向。夜晚的來臨適合潛行。竄進車廂沒有驚動別人,在一個角落躺平。伴隨著咔咔的聲音在催眠入睡,火車一夜沒停,日上中天張二醒來看到了遠處的城市。

跳下火車一路東行。餓食飛鳥,渴飲山泉。一道殘破的院牆,在視線中出現。走進近前一座破落的廟宇展現在眼前。散落大門應該早已人去樓空。廟堂居中挺立著一座泥胎觀音,蜘蛛網的散落說明最近來過客人。地上留有點點血痕,向著泥胎後面延伸。

寺廟後藏著一個道人,虛弱的道人應該是重傷後不良於行。一步步走進看了看這人,應該是久未進食,飢渴引起的昏迷。拿出隨身的竹筒,一點點溪水流入道人口中。輕輕地呻吟道人甦醒,醒來後的道人,奪去竹筒大口大口把水灌入了腹中。看著此人張二有了惻隱之心,取出樹葉包裹的烤肉,遞到道人手中,聞到肉香道人急不可耐,快速吞嚥完了一隻飛鳥。

腹中有物氣力恢復。道人真誠的道了感激,介紹了自已,說明了來歷。道人姓李;名道玄,是茅山弟子,沒有學會茅山法術。卻得到了藥聖真傳,本草綱目被道人學了個活靈活現。也是對藥物的熟知,這次才救回了自已一條老命。

道人從懷中取出一本書,嘴中說著老道身無長物,這本書是老道一身所學。今天就送給小哥,就當報小哥的救命之恩了。

張二沒有多言,接過書直接開始翻閱。越看越驚,越看越喜,這就是一本中醫藥大全。從藥材介紹到配伍。從人體介紹到學位應用。叢號脈到看、聞、問、診。翻到最後都是老道行醫心得。翻閱一遍又遞迴老道。說道;這太珍貴了,本人不能接受。

老道聞言,長長的一聲嘆息,老道雖然保住了生命,可也活不了多久了。這本書是老道的一身所學,就傳與小友了。雖然不是什麼密學家傳,在這亂世也不失為一份保命的技藝。張二聽到這裡,噗通一聲跪到了老道面前。既然您老傳我技藝,那我張二就拜您老為師,說罷給道人磕了三個頭。

道人哈哈大笑,帶來了一陣陣咳嗽,張二起身輕輕地道人拍打著後背。道人緩過氣來,高興的說道;我李道玄也有徒弟了,不悔此生,不悔此生!

自此;兩人在這座破廟暫居了下來。張二每天看書、練功、打鳥烤肉、聽道人傳經授道。道人豐富的行醫經驗,藥草知識,行針刺穴,接骨推拿。最後連茅山的一些技巧,道術都一一講述開來。

一個願學一個願教,師徒兩人雙耳不聞窗外事。一心一意的放在了傳授與學習之上。張二現在的記性不知道強了多少,反應也超出常人範疇。沒過多久道人就發現了,張二超強的學習能力,應變能了。就更加的無所不教,把知道,會的,都竹筒倒豆子的灌輸給了張二。

不經意中,時間過去了八個月。這天張二外出歸來,道人把張二叫到了跟前,對張二說:該教給你,能教你的,你都學的很好,只是差經驗,多在世間行走行走,經驗也就有了。到時候你也就比師傅強了。今天叫你來,是跟你道個別,這一生;為師的身體已經走到了盡頭,這個世上也沒有什麼牽掛了,有你一個徒弟也已無憾。

剛剛說完;道人就離開了人世,張二為道人守孝三天,在山中找來了枯木,把道人放入枯木堆之上,熊熊烈火把道人的遺體燒成了灰燼。晾乾盛水的竹筒,把道人的骨灰收入了其中。生死離別沒有影響張二的心情。

伐木砍樹,修繕廟宇,剃去長髮。張二決定在此定居。看著泥胎觀音很是礙眼,就想把他挪個地方。應該不重的泥胎,用盡了全力卻紋絲不動。無信仰的張二心說;既然你不願意動,那你就倒下唄。沒想到;想推倒這坐像也不是很容易,前後左右一陣折騰,總算是大功告成。倒地的泥胎碎裂,顯露出了泥胎真身,一具金身菩薩顯露在張二眼前。張二這會很想罵人;這是那個神人傑作。真是敗絮其外金玉其中,藏得真深啊。

連著底座的觀音像,怎麼也超過了千斤。細細觀察這是一座銅身鍍金塑像。再看看露出底座的坑,這是一個用石塊堆砌而成。看著有些不太對勁,張二跳到坑中,聽到了空洞。

深挖幾尺,出現了一座小小的地坑,看著地窖中十幾個箱子,張二一一開啟,看到的是幾百根藏金,上萬大洋。這讓張二感到了此處的危險,心理雖然覺得危險,也要先把這幾百根金條挪個地方,一番忙碌,暫告結束。腰包中裡十根金條、百枚大洋,張二再也不是身無分文。至於藏金已經深埋地下。

把觀音像推入地窖,填埋。小廟立馬空空蕩蕩。再次打掃一遍,屋內再也看不出什麼痕跡,看著空空的屋子,張二想著添置些什麼,沉思一會後張二一把火點燃了這座小廟。

鎮江城外走來了光頭青年,身著破衣爛衫,走的氣宇軒揚。走街串巷,消失在鎮江街頭。再次現身青年已經變了著裝,一身青衣大褂,手提藤箱。

一間小店,悄然的出現在了鎮江街巷。小店無名,不見開門營生,小店後院三間正房。這是張二買來的居所,自此安定,不再奔波流浪。

新民二十三年四月(1934),張二這具身體今年十八,輾轉兩年。張二來到這方時空,總算安定了下來。每天白天閉門不出,張二在房間地下挖掘。晚上偷偷把土石運出,一個百米深洞是張二的成績。

早出夜歸,張二在運輸。六百根金條萬二大洋終於姓張,張二把金條大洋全部打包埋入深洞,用餘土填實。留出五十根金條四千大洋,零散埋入院中,手裡留了兩根金條百十大洋備用,這一切處理完成,張二才感到了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