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章 梨花深處的秘密
驚醒夢中往事 愛吃芥藍炒牛肉的田懿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第一章:月色下的預感
夜色朦朧中,一樹梨花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搖曳,花瓣如同雪片般紛紛揚揚。溪邊的月光投下銀色的斑駁光影,映照出一道孤獨的身影。偵探陸行之站在小徑上,目光穿透夜色,凝視著這一幕如夢似幻的景象。
他來這裡是因為一封匿名信,信中提到了一個關於梨花村的謎團,以及一連串令人不解的事件。陸行之是個經驗豐富的偵探,對於這種神秘的邀請從不放過。
村中的老柳樹下,一盞昏黃的路燈下,一個身穿深色斗篷的老人靜靜地坐著,彷彿在等待著什麼。陸行之走近,老人抬起頭,一雙深邃的眼睛透過皺紋深深地看著他。
“你終於來了,陸先生。”老人的聲音沙啞而低沉。
“你知道我會來?”陸行之不動聲色地問道。
老人微微一笑,從斗篷裡掏出一封信遞給他。“這是給你的,看完你就明白了。”
信中寫著一串數字和幾個看似無關的名字,沒有明確的線索。陸行之抬頭看向老人,卻發現他已經不見了蹤影,只留下一陣飄渺的梨花香。
陸行之知道,這個夜晚只是序幕,真正的謎題才剛剛開始。他收起信件,深吸一口氣,踏上了通往梨花深處的小路。
第二章:消失的村民
清晨的梨花村被一層薄霧籠罩,陽光透過霧氣,灑在青石板鋪成的小巷上,顯得格外溫柔。然而,這份寧靜被一聲驚慌的尖叫打破——“明軒不見了!”
陸行之從簡陋的客棧中走出,看到村民們聚集在一起,臉上寫滿了擔憂。趙大娘焦急地團團轉,手裡攥著一塊已經皺巴巴的手帕:“昨夜我去看他,他還好好的,怎麼一夜之間就……”
陸行之走上前,詢問道:“誰是最後一個見到他的?”
“是我。”一個稚嫩的聲音響起,一個十二歲左右的小女孩走了出來,她叫小梅,眼神中帶著一絲恐懼,“昨晚我在溪邊玩,看到明軒哥哥在那裡站了很久。”
陸行之蹲下身,和小梅平視:“你看到他做了什麼嗎?”
小梅搖了搖頭:“沒有,他只是站在那裡,看著溪水。”
陸行之站起身,對村民們說:“我需要去溪邊看看。”
溪邊的景象依舊寧靜,水面泛著微光,但陸行之注意到了岸邊的泥土有些許混亂的痕跡,似乎有人在這裡掙扎過。他仔細觀察著四周,希望能找到一些線索。
不久後,他在一棵梨樹下發現了一串奇怪的腳印,它們沿著溪水的邊緣延伸進樹林深處。陸行之跟隨著腳印深入林中,心中的疑惑越來越重。
就在這時,他的手機響了,是村裡的郵差王叔叔,聲音急切:“陸先生,你在哪裡?我剛在郵局後面的空地上發現了明軒的書包。”
陸行之一驚,立刻趕回村子。果然,在郵局後的小空地上,明軒的書包靜靜躺在地上,旁邊還有一張溼漉漉的紙條。陸行之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展開紙條,上面寫著幾行歪歪扭扭的字跡:“不要再調查了,否則下一個就是你。”
陸行之的眉頭緊鎖,這顯然是有人在警告他。
第三章:隱秘的過去
午後的梨花村被一層懶洋洋的陽光覆蓋,但村民們的心情卻無法像往常一樣輕鬆。陸行之坐在村口的老榕樹下,翻閱著手中的資料,這是他從村委會借來的關於村莊歷史的記錄。
他的目光在一頁發黃的紙張上停留,那是一篇關於二十年前的報道,講述的是一起離奇的失蹤案,失蹤者正是村裡的一位名叫李曉的年輕女子。案件最終因為缺乏線索而不了了之,但陸行之感覺到這起舊案與當前的失蹤事件之間或許有著某種聯絡。
正當他陷入沉思時,一陣輕快的腳步聲打斷了他的思緒。一個穿著樸素的女子走了過來,她的名字叫李雨桐,是村裡的學校老師。
“陸先生,聽說你在調查明軒的事情?”李雨桐的眼神中透露出關切。
陸行之點了點頭:“是的,我正在嘗試找出一些線索。”
李雨桐猶豫了一下,然後低聲說:“我有件事情可能對你有幫助。二十年前,我姐姐李曉也是在這個村子失蹤的。”
陸行之心中一動,他記得那篇報道中提到的正是這個名字。“你姐姐的失蹤案有沒有什麼特別的細節?”
李雨桐嘆了口氣:“那時候我還小,記得不是很清楚。但我總覺得,姐姐的失蹤和村子裡的某些事情有關。”
“某些事情?”陸行之追問。
李雨桐看了看四周,降低了聲音:“我聽爸爸說過,那時候村裡發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有人夜裡聽到奇怪的聲音,還有人看到不明身影在村子周圍徘徊。但這些事情都沒有證據,最後也就沒人再提了。”
陸行之沉思了一會兒,然後站起身:“謝謝你告訴我這些,我想我需要去村委會了解更多情況。”
李雨桐點了點頭:“如果你還需要幫助,可以隨時找我。”
陸行之向她微笑致謝,然後邁步向村委會走去。他的腦海中充滿了疑問,二十年前的事情是否真的與現在的失蹤案有關?如果是的話,那麼這一切背後的真相又是什麼呢?
第四章:暗流湧動
夜幕再次降臨梨花村,但今晚的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息。陸行之坐在自已的房間裡,桌上散落著各種筆記和照片,每一張都與明軒的失蹤案有關。他的眉頭緊鎖,感到案件的複雜遠超預期。
突然,敲門聲響起,打破了房間的寂靜。陸行之迅速起身開門,門外站著的是村裡的郵差王叔叔,臉上帶著焦急的神色。
“陸先生,你快來看看吧,郵局後面的空地上又發現了一份匿名信。”王叔叔遞過來一個信封。
陸行之接過信封,開啟一看,裡面是一張紙條,上面的字跡歪歪扭扭,內容簡單而直接:“停止你的調查,否則後果自負。”
陸行之的臉色沉了下來,這已經是第二次收到類似的警告了。他抬頭問王叔叔:“你有沒有看到誰放的信?”
王叔叔搖了搖頭:“沒有,我是剛剛打掃的時候發現的。”
陸行之感謝王叔叔後,關上門回到桌前。他開始重新審視案件的每一個細節,試圖找出潛在的聯絡。就在這時,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張照片上——那是明軒失蹤前最後一次被看到的溪邊場景。
他決定再次前往溪邊。夜色中,溪水潺潺,一切看起來都很平靜。但當他走到那棵梨樹下時,他發現了一些新的痕跡:一串淡淡的血跡,沿著樹根蜿蜒向下。
陸行之的心一沉,他意識到這個案子可能涉及到更嚴重的事情。他拿出手機,準備聯絡警方,但就在這時,他的直覺告訴他有什麼東西在暗處窺視著他。
他緩緩轉身,四周卻是一片漆黑,沒有任何動靜。陸行之不敢大意,他知道自已已經被捲入了一場危險的遊戲。
回到客棧的路上,陸行之的腦海中迴盪著那些警告的話語和溪邊的血跡。
第五章:梨花密語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了薄霧,照亮了梨花村的每一個角落。陸行之早早地離開了客棧,他的目的地是村外一座被歲月遺忘的古井。據傳,這口古井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井水清澈甘冽,曾是村裡人的主要水源。
他來到古井旁,發現井臺上刻著一些奇怪的符號。這些符號似乎是用銳器刻畫而成,年代久遠,但仍隱約可辨。陸行之仔細研究這些符號,他感覺這些可能是某種古老的密碼或是標記。
正當他全神貫注地觀察時,一道熟悉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陸先生,你在這裡做什麼?”是李雨桐,她提著一個小籃子,裡面裝著一些新鮮的野菜和水果。
陸行之站起身,拍了拍衣服上的塵土:“我只是在看看這些古老的符號,它們可能是解開這個村子秘密的關鍵。”
李雨桐走近了些,好奇地看著那些符號:“這些都是很久以前的東西了,現在的年輕人幾乎都不記得它們的含義。”
陸行之點了點頭:“是的,但我有種感覺,這些符號與我們正在調查的事情有關。”
兩人正說著話,突然從村子的方向傳來了一陣急促的鐘聲。陸行之和李雨桐對視一眼,立刻意識到可能發生了緊急情況。他們放下手中的工作,快步向村子趕去。
當他們到達村子時,發現人們聚集在一個叫做“月潭”的地方。月潭是一個位於村中心的小型湖泊,湖水清澈見底,平時是村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但現在,月潭邊聚集的人群臉上都露出了驚恐的表情。
陸行之擠進人群,只見湖面上漂浮著一具屍體。經過確認,死者正是前幾天失蹤的明軒。他的臉部表情平靜,彷彿是在沉睡中一樣。
陸行之心如刀絞,他知道這個案子的性質已經發生了變化。他深吸一口氣,開始組織現場的保護和初步調查。
第六章:真相逼近
村莊的氣氛變得更加沉重,明軒的葬禮在一片肅穆中舉行。陸行之站在人群之外,目光如炬地觀察著每一個人的表情和動作。他知道,兇手很可能就隱藏在這些悲痛的面孔之中。
葬禮結束後,陸行之找到了村長劉天賜,希望能從他那裡得到更多關於村莊的資訊。劉天賜是個中年人,身材魁梧,面容嚴肅。他對陸行之的到來顯得有些不耐煩。
“陸先生,我知道你在調查明軒的事情,但你也知道這是個小村子,大家互相都認識。你這樣到處打聽,會嚇到大家的。”劉天賜語氣中帶著責備。
陸行之不為所動:“村長,我只想找出真相,給明軒和他的家人一個交代。”
劉天賜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嘆了口氣:“好吧,我會告訴你我知道的一切,但請你一定要小心。”
隨後,劉天賜向陸行之透露了一些村莊的歷史和傳說。他說,很久以前,村裡有一個家族非常顯赫,但後來因為一場悲劇而衰敗。那場悲劇似乎與一樹梨花一溪月有關。
陸行之聽完後,心中的疑團更重了。他感謝劉天賜後便告辭離開。他決定晚上再次前往月潭,希望能在那裡找到更多的線索。
夜幕降臨,月潭周圍的樹木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音。陸行之蹲在湖邊,用手電筒照亮水面,尋找可能遺漏的證據。突然,他的腳下踩到了一塊鬆動的石板。他用力推開石板,露出了一個隱蔽的小洞。洞裡面有一本破舊的日記本和一些泛黃的照片。
陸行之小心翼翼地翻開日記本,上面記錄著村莊過去的秘密和一段塵封的歷史。原來,那個家族曾經因為一場意外失去了所有孩子,而那場意外正發生在一個月圓之夜。家族中的長輩為了紀念孩子們,種下了那棵梨樹,並在樹下立了一塊碑文。
陸行之繼續檢視照片,發現其中一張照片上有個年輕人與明軒長得驚人地相似。他的心臟猛地一跳,難道說……?
就在這時,他的身後傳來了一陣腳步聲。陸行之迅速藏好日記本和照片,轉身看去。一個黑影正向他快速接近。在月光下,他認出了那人正是劉天賜。
“陸先生,你不該知道這些的。”劉天賜的聲音冰冷而危險。
陸行之一瞬明白過來,原來村長一直在試圖掩蓋這段歷史。他慢慢後退,警惕地看著劉天賜:“你想要做什麼?”
劉天賜沒有回答,只是冷冷地盯著他。
第七章:揭開謎底
月潭邊的對峙持續了片刻,劉天賜的眼神中閃過一絲猶豫,但很快被決絕取代。陸行之緊握著手中的手電筒,身體緊繃,準備隨時應對可能發生的衝突。然而,就在氣氛最為緊張時,一聲清脆的女聲打破了沉默。
“劉村長,你在這裡做什麼?”是李雨桐,她手裡拿著一盞油燈,臉上帶著困惑和擔憂。
劉天賜轉過身,面對李雨桐時他的表情明顯軟化:“雨桐老師,我只是出來走走。”
李雨桐沒有放鬆警惕:“我看到陸先生往這邊來,擔心出了什麼事。”
趁著這個機會,陸行之緩和了語氣:“劉村長,我們都是為了找出真相。我相信你也不希望村裡再有人受到傷害。”
劉天賜沉默了一會兒,最終嘆了口氣:“好吧,我會告訴你們一切。”
在李雨桐的見證下,劉天賜開始敘述那段塵封的歷史。原來,那個家族的孩子在一個月圓之夜溺水身亡,家族長輩為了紀念孩子們,種下了那棵梨樹,並在樹下立了一塊碑文。而明軒正是那個家族的後代。
陸行之聽後,心中的迷霧逐漸散去。他意識到這一切都與那首詩有關:“一樹梨花一溪月”,不僅僅是對那個家族悲劇的紀念,也是一種警示。
“那麼明軒的失蹤和這一切有什麼關係呢?”李雨桐問道。
劉天賜低下頭:“明軒無意中發現了這個秘密,他想要揭露它。我不想村裡再次陷入悲傷之中,所以我……”說到這裡,劉天賜的聲音哽咽起來。
陸行之和李雨桐交換了一個眼神,他們都明白了劉天賜的苦衷。陸行之輕聲說道:“我們會保守這個秘密的。”
最終,村莊恢復了平靜。明軒的家人在他的墓碑前種下了一株梨花苗,寄託著對兒子的哀思和對和平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