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熵:大掃除,五星出東方

1990(12.19)

《記一次大掃除》

咦!怎麼回事呢?現在已經是寫字課的時間,學校裡怎麼還飄著一陣陣笑聲……看同學們都在拿著臉盆、擦布、牆掃......正在積極地大掃除呢?

同學們正在積極且認真地完成自已的任務。我完成任務時,發現黑板上面紅旗都佈滿了灰塵。我想:這太不應該了,怎能對得起我們偉大的祖國呀。

於是我搬來了講臺桌,爬上講臺,兩腳一踮,也拿不到旗子。我想:拿不到就算了,反正也不是我的任務……真不是找事做嗎。不!另一股念頭提醒了我,這樣做像一個祖國未來的花朵嗎?對紅旗這麼不尊重,怎能表達自已對祖國媽媽的愛。

……我又拿一把椅子踮上去,又叫幾個同學拉住椅子腳……可一搖晃我的腳就打顫……但不知什麼?我一看到紅旗,我的眼前就浮現一部部動人場面……我的腳也停止了打顫,凳子似乎停止了晃動。

我拔了釘子,把旗子取了下來……我們把它身上的灰塵掃得一塵不染。

這時,我們又得把它掛到原處了……紅旗可要掛端正呀,這可象徵著我們偉大祖國永遠紮在世界的東方。

我又叫同學相互看看,是不是掛端正了。端正了,完全端正了,我又拿釘子釘上去……

過一會兒,同學們也各自完成了勞動任務,教室裡顯得更加光彩。

—— —— ——

(B)Kimi:憧憬“未來之屋”

20世紀20年代,廣告界曾流行“電力春季大掃除”,縫紉機、吸塵器、食品加工器等機器被引入家庭解決家庭勞動力日益短缺的問題,這應該是智慧家居最早的萌芽吧。

1939年,西屋電氣總裁George H. Bucher在《大眾機械》雜誌發表《未來家電》(The Electronic Home of the Future)文章,所描繪的廚房裝置是這樣的:當你在做飯時,你還可以透過該裝置接收到短波無線電頻率,所以當你在做飯時,你還可以在第一時間裡瞭解到新聞資訊。

1966年,世界第一臺智慧家居中控主機誕生,命名Echo IV。1967年,霍尼韋爾Honeywell 發明了世界第一臺智慧廚房電腦,可以儲存菜譜。70年代,世界第一個智慧家居通訊技術誕生:X10(電力載波)。

1984年,美國住宅建造商協會(NAHB)成立“智慧家居”專項小組。當年,世界第一幢智慧建築在美國康涅狄格州大學校園出現。計算機工程師Mark Weiser等引入計算機系統對斯圖爾特樓的空調、電梯、照明等裝置進行監測和控制,並提供了電子郵件、語音通訊、情報資料等方面的資訊化服務。該建築的智慧化系統被稱為“活動辦公室”(Active Office)。

1990年,Kimi看了迪斯尼打造世界第一部智慧家居主題電影《Smart House》。Kimi被這個概念深深吸引,她決定在自已的小公寓中嘗試實現一些基本的智慧家居功能。比如,她的廚房應該是多功能的,它不僅能自動完成烹飪任務,還能提供實時資訊互動。

Kimi首先從簡單的自動化開始,她安裝了一套基於X10協議的家庭自動化系統。這套系統允許她透過一箇中央控制器來遠端控制家中的燈光、電視和音響裝置。雖然這些裝置在看來非常基礎,但在當時的技術水平下,這已經是一項令人興奮的創新。

隨著時間的推移,Kimi開始嘗試更復雜的專案。她設計了一個溫度感應系統,可以根據室內溫度自動調節空調,以保持舒適的居住環境。她還開發了一個安全系統,當窗戶或門被非法開啟時,系統會發出警報,並自動通知她。

Kimi意識到,她的發明不僅僅是一個智慧系統,它代表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Kimi和她的智慧家居系統共同創造了一個充滿奇幻與驚喜的未來世界。

雖然,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家居系統可能要到更晚的時間才開始商業化應用。直到1995年,比爾蓋茨在他的《未來之路》一書中描述了他在華盛頓湖修建的豪宅:由矽片和軟體建築而成“未來之屋”(House of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