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皇上心地善良,大林斗膽祈求皇上幫助京城的乞丐,讓他們擁有嶄新的人生,不要低微的苟活於世。

大林真誠的祈求元青幫助可憐人,這種真誠的態度,深深的打動了對大林過往略有了解的系統。

系統開口幫大林說話,告訴元青大林是有故事的人,“大林的經歷不復雜但是很辛酸,宿主不是覺得大林跟愚昧的乞丐不一樣嘛,他早年間是讀書人。”

系統的話讓元青有些驚訝,讀書人在封建時代的地位不低,考中秀才朝廷發糧食贈送良田,混得再差不至於淪落街頭當乞丐吧。

認真的打量大林,換了新衣服的大林渾身透露著斯文的氣息,是與街頭的乞丐氣質不同。

“大林你是不是省略過去的很多經歷,具體為何離開故鄉,流落到京城沒有說。是不是有什麼難言的傷心事,還是受到打壓,你可以說出來,也許我能幫忙。”

大林心裡有些遲疑,很想把過去的辛酸往事一吐為快,又不想因為自己的私事讓皇上費心。皇上是南齊國的主人,管理江山很幸苦,不應該為他的小事費心。

小四兒看出大林的遲疑,鼓勵大林說實話,“你有什麼委屈事說出來,皇上為你做主。你是讀書人,好端端的怎麼會背井離鄉,你大膽說出來,皇上會懲罰惡人。難道你要一直把委屈藏在心底,任由惡人逍遙。”

王採紫和紅玉都勸大林說實話,從讀書人淪落為乞丐,這其中的差距太大了。

想到那家人可惡的嘴臉,想到當年自己深深的無助感,大林掀開衣襬跪在地上。哽咽的開口講述他的經歷,說著說著悲傷的哭起來。

大林的故事如系統說的一樣簡單,一個小鎮上普通人家培養的讀書人,生活平穩安定。在大林考中秀才,與鎮上富商的女兒有了婚約以後,人生有了大轉折。

未婚妻被縣令家的公子哥看上,那位姑娘毅然決然的奔向公子哥的懷抱。冒然解除婚約對姑娘名聲有影響,姑娘便與那位公子哥一起,設計讓大林身敗名裂,大林失去了家人丟了功名,無處申冤只能離開故鄉。

元青微微嘆口氣,在她眼中小小縣令只是九品芝麻官不值一提,對於大林的家庭來說,縣令是當地有頭有臉的大人物。

“那位姑娘嫌貧愛富,不值得大林你娶她,能被縣令之子三言兩語騙走,娶進門也是禍害。這位姑娘做事不厚道,是她先毀約,不該讓你承擔過錯,自己反倒成了無辜的人。”

大林聽皇上這麼說,無奈的苦笑,“媒妁之言罷了,我與那位姑娘面都沒有見過幾次,不清楚她的秉性。鎮上的人誇那位姑娘文靜秀氣,我的父母信了這話。”

苦笑伴隨著心裡發苦,大林也沒想到,不過是一樁父母滿意的婚約,怎麼給林家帶來災難。

吩咐小四兒給大林倒杯茶,元青詢問大林想不想報仇,“你像浮萍一樣流浪多年,從朝氣蓬勃的讀書人,成為落魄的乞丐,這一切都拜那對狗男女所賜。心裡甘心嘛,甘心傷害家人的人逍遙法外,自己揹負罵名,也許到現在鎮上的人依然認為你是心術不正的人,誇獎那位偽善的姑娘。”

不甘一直埋藏在大林的心中,一想到那二人和和美美在一起,他承擔莫須有的罪名,想想都有一種難言的窒息感。

“啟稟皇上草民不甘心,草民恨自己無能,不能保護家人周全。恨那位公子囂張跋扈,恨那位姑娘的冷血無情。我什麼都沒了,一個人麻木的活著。”

小四兒十分同情大林,覺得大林是個十足的倒黴蛋,開口幫大林說話,“陷害讀書人是重罪,那位姑娘真是狠心的毒婦,讓大林當罪人。皇上你開恩幫幫大林,讓大林恢復聲譽,讓那對狗男女得到應有的懲罰。”

元青和氣的笑笑,讓大林緩緩心神不要動怒,“大林你遇到我,這也許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讓我知道你的故事,讓我為你申冤做主。小小縣令之子不算什麼,我可是南齊國的帝王,我最瞧不起背信棄義的人。”

招來護衛元青低聲吩咐幾句,派人去大林的故鄉打探訊息,想知道那二人還在不在小鎮生活。前往大林故鄉的探子,需要收集證據,為大林恢復名譽做準備。

看著皇上細細叮囑護衛,大林感動的又落下眼淚,激動的說不出話。沒想到有一天,他有機會洗刷恥辱,讓親朋好友知道他受的委屈,知道他不是狠心拋棄未婚妻的讀書人。

皇上吩咐的事,下面的人自然努力去做。知道大林遭遇的探子,對大林深表同情,到了大林的家鄉一打聽,果然鎮上的人提起大林個個搖頭,說大林是走歪路的讀書人。

收集到想要的情報,密信透過驛站送到京城。

收到密信的元青,看過信以後氣的火冒三丈,“鎮上的人真是愚昧無知,輕信謠言哪裡知道大林是無辜的受害者。更可氣的是,那位姑娘嫁給縣令之子,如今生活安穩,在當地名聲不錯。”

小四兒替大林打抱不平,罵那位楊姑娘不是好人,“真是不要臉的女子,是她毀約在先,為了好名聲陷害大林,怎麼這般惡人反倒過著安穩的生活。可憐的大林呀,到現在還被故鄉的人看輕。”

眼睛裡容不下沙子的元青,自然不能放任小人逍遙快活,吩咐護衛把密信送到大理寺,“當地官府不接大林的狀紙,讓大林重新寫一份狀紙送到大理寺。你跟包大人說清楚,讓他儘快幫大林洗刷冤屈,讓可憐人不要揹負罵名。”

元青決定用律法懲罰小人,由大理寺出面才能有效的幫大林正名,讓小鎮上的人知道誰才是無恥小人。

大理寺少卿包正清見到了皇上的護衛,瞭解事情的經過,感慨皇上真是仁君,“真沒想到皇上會為路邊的乞丐申冤,這位讀書人遇到皇上,苦難到此為止。”

有了確鑿的證據,大理寺辦案的速度很快,問罪的詔書送到北方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