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如今的房價,一個十來平米的房子,根據面積和地段等因素,價值200元-300元人民幣不等。一個工廠剛剛轉正的正式工月收入是三十多元,一個月除了吃穿用大約能存下十元人民幣,買一個這樣的四合院內部的單間房,需要攢錢兩三年。

十來平米的房子肯定沒有廁所,所以衚衕公廁和院子裡的自來水管都是公用的。因為院子不大,又可能住了七八家人,所以洗衣、晾衣服、做飯、用水等矛盾重重。

京城最小的四合院,是正房三間,左右各兩間配房,廂房兩間,過道門一個,加上一個小院子九間房組成,這樣的四合院價格在2000-3000元不等。

事實上,京城大部分小型四合院,都是在私人的手中。解放部隊進京查抄的,只有那些屬於前政府前政府官員的宅邸。

像是張弟家現在住的筒子樓,就有明顯的蘇式風格,是六十年代的建築。

但這樣的宿舍樓產權是單位的,張弟一家只有居住權,如果張弟一家搬走,單位還會把這套房分給其他人住。

張弟家如果在外面買了房子,不一定要住進去啊,宿舍樓距離單位肯定是最近的,上學也不遠。

但是買了房可以租出租。尤其是各種四合院的小房間,不愁租的。總有而孩子多要結婚單獨出來住的家庭,也有是外來務工人員要找地方租住。

當初胡八一和王胖子在京城見面,租住地就是這樣小型四合院中的一個十來平米的廂房。

如胡八一王胖子之流,來京城做生意的倒爺們,不得找地方租住,按照居住環境,一個房間一個月15-20元的房租不算太高。

一個擁有九間房的小四合院分別出租出去,怎麼看一個月也能收個一百多元的租金(雖然不一定常年都能租出去),如果是兩千多元三千元買下這麼一個小四合院,那兩三年的租金就能回本。

這筆賬其實非常容易計算,事實上,如今在京城家庭人口少房間多的家庭,已經在做出租房生意,甚至京城的農村地區自建房也越來越多的向外出租,那個因為距離遠租金更便宜。

租房者除了倒爺和務工者,還有一些大學生也會選擇在校外租住。

對本地人而言,做包租婆每月數錢她不香嗎。租出去兩間房,就差不多是一個正式工人的月工資了。

甚至可以利用先發優勢,拿租金買更多的房子,對外出租。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很多家庭都是靠著租房買房這一手發家致富的。

這個模式,其實當年在上海灘還是很流行的,張弟父母和張昭明白這個道理也不算難事。

現在很多京城人從七十年代中醜建交開始就跑去醜國刷盤子了,在本地的房子能賣都賣了換成機票和外匯,因為人員外流,所以京城在八十年代初房地產價格並不算高。

其實國內大家如今收入偏低,對於在醜國刷盤子每月都能拿到摺合上千元人民幣的工資,那是非常羨慕的。刷兩三個月的盤子,那不是能買個小四合院了。

按照如今年息3.5左右的存款利率來看,有一個一萬元的存款,每年能拿到350元利息,不比上班強嗎,當然,上班除了發工資,還發各種票據,再加上有補貼的單位食堂。這麼算下來,八十年代初要存兩萬元左右,才能保證一個人躺平後也有足夠的錢花,各種票據,黑市上總能買到的。

張弟聽完妹妹張昭的分析,忍不住用力揉了揉妹妹張昭的腦袋:“你呀,巴不得快點賣了你姐姐。”

張昭嘴上是死不悔改:“給我改一下戶口本的年齡,賣我也行啊。我去做少奶奶享福去。”

張弟按了按妹妹的頭:“去你的,一天說瘋話。”

張弟雖然斥責了妹妹,但妹妹算的賬卻沒有錯,一個月一個小四合院呢。家中現在父母的工資加起來一百多元其實完全夠花的,張弟自已也是從衛生院正式考入醫院的正式職工,收入雖然只有三十多,但花銷極少。

八十年代的時候,人們不是沒錢,而是市面上沒有足夠多的商品,不然這個時代也不會一會流行喇叭褲、一會流行牛仔服。

購買這些的流行服飾以及買鄧麗君磁帶的,主要還是以年輕工人或工人家庭的學生為主體。農村的購買力有限,對流行文化的接觸也較遲,而張弟父母這樣四五十歲中老年人,已經不怎麼追流行了。

張弟摸摸妹妹的頭:“你還是別動歪心思了,還是我去做少奶奶吧。”

張昭也沒感覺意外,有這好事,當然不會留給別人:“沒問題,我在家負責租房買房做包租婆。”

張弟:“你個小財迷。”

張昭:“現在街上那麼多倒爺個體戶,還差我一個小包租婆!”

張昭是覺得,賺錢沒錯啊,就算參加工作,一個月收入也就幾十元,哪怕父親那些的主治醫生也沒破百。

而家用方面,一個差不多的國產牌子手錶一百多,不到一百的肯定是便宜貨。一臺雙卡收音機是五百多元,一臺電視機不論是國產還是進口的東芝日立都是五六百元左右。一臺立式電風扇一百多,洗衣機是三百多到五百多不等。腳踏車價格是一百七十,基本常年不變,但需要工業票,其他工業品也類似,例如買電視機需要電視機票。

所以說,父母工資夠花,那是沒有買齊家用電器的基礎上的,不然這一套家用電器買下來,絕不是幾年甚至十幾年能攢夠的。

再說了,家中以前三個孩子上學,現在兩個孩子上學,難道不要花錢。八十年代初沒有上到師範或者大學之前,都是要花錢的。

想要過好日子,早日享受到自動化現代化的生活,是每個人的心願。但是這一點必須要有經濟做支撐。

反正按照張昭和父母的想法,姐姐張弟和新加坡富豪姐夫的親事是板上釘釘了,估計就算是明天領證,家中也不會有意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