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子母管控

思考

企業發展壯大,如何讓子公司和母公司同舟共濟,攜手發展?

每個企業都想快速找到高效的擴張之道,於是子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企業跨地區程度越來越高,投資控股關係也愈加複雜。由此也出現了很多企業集團不得不面對的問題:伴隨著子公司的發展壯大,不少子公司意欲擺脫母公司的控制,弄虛作假、陽奉陰違,重大專案投資、重大對外投資以及重大擔保事項等對母公司遮蔽資訊的事情屢屢出現,造成母公司對子公司的管理失控;反過來,一些母公司過度集權、插手過深而直接造成法人治理結構失效,抑或挫傷子公司經營積極性,或者對子公司管理上的放任自流形成“集而不團”的現象……可見,只有實現子母公司的協調發展,理清子母公司關係,掃清子母管控的障礙,才能讓子公司和母公司同舟共濟,攜手發展。

◎ 文化建設,讓子母更連心

案例

小王是A企業集團的文化主管,這幾天正為工作的事情焦心。

A企業成立後的幾年內,業務已遍及到地產、商業、投資融資、機械製造、電子等十幾個領域,營業部門更是輻射至全國近100家企事業單位。

在快速擴張的同時,企業高層也覺察到文化建設薄弱所帶來的無力感,於是,決定著手進行文化建設。作為文化部門負責人的小王首當其衝需要規劃A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原則、方法、步驟等,但方案在稽核的過程中,不同部門的領導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讓他左右為難。

集團負責渠道的張總認為企業文化要強調共性,母公司的文化應處於核心和主導地位,因此文化建設須以母公司為主,母公司的文化梳理、提煉和整合完備之後,子公司直接進行落實。這樣不僅能增強母公司的威信,也提高了各個子公司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集團負責市場的李副總則指出,很多企業的擴張運營模式是“先有兒子,後有老子”的方式,子公司遍佈全國各地,業務又差別很大,所以子公司的文化需要有自已的個性和特色。因此,子公司只需傳承企業總部精神和運營理念即可,再根據自已的實際情況和需要調整落實。這樣才能讓企業在“百花齊放”中利潤最大化。

兩位領導的分析都在理,究竟怎樣的文化建設才符合企業目前的發展現狀?小王痛苦地撓起了頭。

管控行為不如管控人心,最高層次、最有力度的文化管控是對企業同仁心智的管控。在我看來,對子公司的文化要“零容忍”! 所謂“零容忍”,即子公司在文化的戰略方向和目標上沒有自已可選的空間,沒有“自作主張”的機會。不可否認,如果企業集團在建立子母公司共同的價值觀、信念以及行為準則的力度不夠,就會造成子公司對母公司的企業文化認同度不高,從而影響到企業集團的整體凝聚力。

不管企業如何發展,子公司對母公司的文化都是一種傳承。因此,企業集團在提煉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之後,積極滲透到子公司當中,定期進行文化傳播活動,在母子公司之間建立經常性的、雙向的資訊交流。這樣才能子母同心,企業總體運營力度才會在運作中不斷壯大。

那麼,具體如何才能做好企業子母公司文化的傳承,形成文化的合力?如何才能讓企業的文化潤物無聲地滲透到子公司的運作中,讓有損企業整體利益的“文化”沒有可乘之機?

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文化上牆。客戶對企業的認知往往是從認知企業的環境開始的,而文化牆恰恰是能無聲地給客戶傳遞資訊的渠道。作為一個企業,什麼時候都不能忽視文化牆在企業中的作用。企業的文化牆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利器,傳達著企業文化的內涵,也展示著企業的實力。通常有企業LOGO牆、標緻牆、文化標語的宣傳牆等方式。

在前面的章節當中,我就提到過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的正面資訊需要不斷地向企業的同仁灌輸。在灌輸的過程中,可以“重點鎖定,重點培訓”。為什麼這麼說?

效益是最有說服力的,企業要讓子公司“使出吃奶的勁”去創造效益,就需要母公司在不斷灌輸的過程中,把企業的宗旨、價值觀以及企業精神、企業制度在子公司之間廣泛的傳播和執行。而“愛哭的孩子有奶吃”,積極主動去創造利潤的子公司最能得到母公司的注意和支援、指導,成長也最快,此類子公司也是企業中的A類公司,企業需要在文化上重點進行灌輸。

總之,企業文化是對子母公司員工精神層面上的滲透,“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最有效,採用什麼樣的方式最自然、最深刻,是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